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第28卷第6期

V01.28

NO.6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

2008年12月

Dec.2008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欧婷婷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关键词:人间词话;王国维;柳永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754(2008)06-0034—04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永的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词话中的经典,在词的鉴赏方面独具慧眼,道人之所未道。上自屈原,下至清人,以大量词人及其作品为实例来比照说明,提出了许多崭新而精辟的词学理论。奇怪的是,《人间词话》定稿六十四则中除了在提出做学问“三境界”时引用过柳永的两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外,完全没有提及柳永和他的词作。《人间词话》删稿四十九则中,第十一则这样写道:“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380不仅如此,王国维在《欧阳文忠公近体诗乐府》及《醉翁情趣外编》中也都将这两句柳永的词误作欧公所作。其实,这两句乃

究析的一点是:论据中说了周、柳、苏三个人的好话,在《人间词话》中,对周、苏褒扬之处不胜枚举,而柳永则为零。王氏大概不满意自己的论点。我们不敢说,他删掉此则内容直接原囚是不甘心将柳永与其余三家并举,不过,既然是要删掉,自然它不在“必不可删”之列。总之,误将柳词做欧公词,可以说明王国维对柳永的不重视;对于王氏将第十五则这样一条似乎很重要的信息圈出,我们隐隐地觉出他对柳永的偏见。

其实,如果以《人间词话》的人评标准来衡量柳永词,不难发现柳永词在创作上多有与《人间词话》中词论相印合之处。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论著论及。本文现将二者相印合之处和《人间词话》对柳词避而不谈之处一一列出,并试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提柳永词的原因。’

柳永词句。不过,删稿中有一处倒是没有弄错——

第十五则中说:“长调以周、柳、苏、辛最工。美成《浪淘沙慢)y--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凋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长调论也。”[1]84这使笔者不得不为柳永鸣冤,柳词好不容易进入《人间词话》,未被删掉的却是误引,不是误引的又归于删稿。致使只读定稿不读删稿的读者不得见王对柳这一唯一好评。对于为什么将这一则删除,我们不得而知。这则材料共三句话,前一句是论点,后两句是论据,王国维所列之论据都是严格忠实于论点的,论据所列可见论点与论据间逻辑上并不存在问题。很有意思且值得

(一)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

《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1]34《人间词话》中多次引用美成词句,并多以美成为例,肯定他是“一流之作者”。殊不知,周美成“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和创调之多皆是师承柳永。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不是始自周邦彦,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时,言情体物就已极尽工巧之能事了。周邦彦创调不少,然而,大量创调也非始于美成,创调之多也非美成为最,柳永才是创新声

收稿日期:2008-09-21

作者简介:欧婷婷,女,湖南嘉禾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第6期欧婷婷: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35

最多的人。柳创调之才绝不在周之下,而王国维不提柳永。柳永歌词所倚之新声来源有二:一是李清照《词论》所谓“变旧声,作新声”,即在唐代旧曲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改造之后,曲名不变,然音乐却是另起炉灶,且“作”的成分是主要的。二是移宫换羽,自创词凋。柳永到底自创了多少词调?今人考定,柳永自创及无它词可校者五十五调,与《词谱》所载者同oE2]总之,无论是“变旧声,作新声”还是移宫换羽,自创词调,柳永都是杰出的代表。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其慢词数量在北宋前期词人中首屈一指。但《人间词话》未提柳永。

再说“创意”。似乎王国维知周美成创调之才多,不知柳永创调之多;识美成创意之才少,不识柳永创意之多。《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秦观《踏莎行》中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4。0’31。其实,柳永《夜半乐》末句“断鸿声里长天暮”之意境何遽不若“杜鹃声里斜阳暮”?若将《夜半乐》整首读完,全词之变动美流转而出,尤见“断鸿声里长天暮”之意境深远。柳永善造苍凉意境。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让人顿感词中人行行不已的孤独、怅惘,意境宕开,暮霭沉沉的南国天地,孤孑宦旅之人忧虑而凄惶,身心皆如不系之舟。作者所造之境无边无际,可称极致。又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赞其“不减唐人高处”[3]。苏轼作如是说,当是读出了词中气象。渐紧的霜风之中,词人心理急剧扩张与收缩。关塞江河,千里骤然冷落,一抹惨淡余晖投向词人所在之高楼,形成深远而阔大的苍凉萧瑟意境,挥之不去。又如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何其深刻!~种足以让人心碎迷离的意象组合,读罢为之心痛,久不止息。再如《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视线所及,苍茫空旷,成功创造出古雅苍凉而又开阔的意境。柳永造此等意境颇多,想来胸中有堂庑有境界方可为之。柳永留下大量意境不凡之作,然无一首使王国维垂青,只字不提,让人不解。

(二)代宇

《人间词话》云:“词忌用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1]35王国维反对用代字,如周邦彦用“桂华”代“月”,秦少游用“小楼连苑”、“绣毂雕鞍”等13个华丽字眼,颇费周折地描述某人骑马楼前经过这种意

万方数据

思不大的情景。王国维指出,这是意不足、语不妙的表现。他认为如果意足则根本无暇用代字,如腹有妙语则不必用代字。接下来又有一段话: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L1j36

显然王国维不提倡沈伯时的代字主张,他认为作词如循此道,则于古今类书无异。无怪乎《四库提要》也讥笑这种说法。柳永作词,极少用代字之法,因其性情真率,表述畅达,不用代;不喜“欲赋新词强说愁”,不屑代;语妙、意足,不暇代。柳永的词,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浓厚的市民文学特征,与斤斤于比兴、寄托的文人词判然有别。

柳永性情真率,表述畅达,其表情方式是直陈。具体来说是即事言情,直抒胸臆,白描式的写景状物。如《婆罗门令》,铺叙始终且一目了然,出色地写出一种百无聊赖的相思。行文信手拈来,绝无刷色之嫌,何况代字。这类作品在柳词中很多,如《传花枝》、《秋夜月》、《忆帝惊》、《两同心》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柳永的词作几乎都是为情造文,所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不屑替代最少装饰,绝无忸怩作态之嫌。柳永的词,创作状态比较稳定统一,不像有些词人,除了零星几首佳作外则乏善可陈。柳永的缘情而作,直抒胸臆且不用代字者不胜枚举。试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此词因送别亲密友人而写,深深的留念、沉重的伤别、无尽的担忧、别后的杳渺,极情深意切之致,纯粹缘情而作,感人肺腑,读罢为之断肠。语言雅致,兼畅白透脱,通体流贯,气足意满,感情潮水自然流出,字字天生妙语。以景结情柳永尚且不会,何况去为作词而作词地写什么“红雨”、“灞岸”,道什么“绣毂”、“章台”?

不用代字是柳永词又一显著特点,而王国维在这条词论中虽然举出数例,但只字不提柳永,让人费解。

(三)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中有段相对较长的篇幅论述“隔”与

36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第28卷

“不隔”: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99、d;a;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问“隔”与“不隔”之别,日: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1]‘o像《人间阋话》所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这等表达方式的词句,柳永的《乐章集》中如何没有?像所举欧阳修之《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姜夔《翠楼吟》中五句说明什么是“不隔”,这等水准和意象境界的词句,《乐章集》中比比皆是,王国维就是不举其为例。再如王国维所举《古诗十九首》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以示何为“不隔”,须知柳永词正是得《古诗十九首》、《云遥集》这等诗歌之神韵,才有浅切畅达、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流于肺腑的语言表达。王国维花相对来说颇长的篇幅谈“隔”与“不隔”的问题,足见其对诗词“不隔”的语言表达之激赏,而所示例近20处,从东汉到南宋,惟独不举柳永为例,殊不知柳永是最“不隔”之人,柳永词是最“不隔”之词。柳永写景创境之不隔,正与他造语用词不喜用代字一致,属于一个系统内的不同表现而已。在这一点上,《人间词话》对柳永又是避而不谈,此又一让人不解之处。

《四)大家之作

《人间词话》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1:3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万方数据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1]58,又说“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1]59。

读罢《乐章集》,再读王国维这两段话,竟感觉后者是专为前者而写,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却为王国维避而不谈的优秀词人,其

词作恰恰符合王国维评价词的最高标准——“大家

之作”的标准。柳永生前的失败和身后的成功皆源于其性情之真率与心灵之真善。若非如此,则不会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自嘲,因而误了前程;若非如此,则不会在干谒晏殊之时说“也如相公亦作曲子”,招到晏殊冷讥,从此断了干谒晏殊这条路;若非如此,柳永则不会发自肺腑地同情妓女,为她们的才情而欣喜,为她们的被损而哭泣;若非如此,柳永也不会写下那么多感人至深、深入人心并传诵至今的佳作。柳永有了这样的性情,“其言情也”,则“沁人心脾”,“其写景也”,亦“豁人耳目”,绝无“矫揉装束之态”。写景则必“淋漓发露”,言情偏能使“心灵震颤”,非胸中怀大真大善之人不可为之。

王国维认为,大家之作还须不为美刺投赠而作。不为隶事和粉饰。柳永一生几乎都在政治外围,穷愁潦倒。若历史改写,使他不失“龙头望”,得以跻身官场,说不定会留下些美刺投赠之篇。然而历史恰恰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留下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寄予真情实感之作。如此看来,用王国维“大家之作”一说去衡量柳永的词,柳词都能一一合上,那何以《人间词话》完全置柳永于不顾,此又一让人不解之处。

王国维不可能不读柳词,可能是受长期以来人们对柳永的偏见的影响所致,没有细致去研读柳永的词。基于上述四点分析,足见《人间词话》对柳永及其词,明显属于有意避而不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王国维这样做呢?下面试作一些分析。

(一)娼妓之词。不登大雅

王国维颇重词之品格,其品格之底线似乎高出常人一段。

《人间词话》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妓之别。,,D333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而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徽宗时,周邦彦还很年轻即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虽多闺阁之作,却并未留下几首与娼妓相关的词作。王国维这

第6期欧婷婷: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37

里所指当为周邦彦赠李师师的《少年游》:

服乱头不掩国色,陶潜人品高沽因而诗无纤尘;他偏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

爱欧阳修从容淡定的词风,欧阳修略带豪放的沉着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是来自那足以令他从容淡定的文坛位置,而王国维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

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他对欧的欣赏除了他作品本身人行。”[4]

还包括上句提到的点滴……总之,所有《人间词话》王国维认为这首词是娼妓之词,且将其归为中提到的对象都比柳永或高或贵,或古或雅。《乐章词之“郑”,又将其与欧阳修、秦观所作之艳语比集》是地地道道的市民文学,柳永是在民间飘荡的草较,认为欧、秦终有品格,而周邦彦则无品格,并对根一族,我们不敢说王国维认识不到柳永的价值,却三人艳语定性:美成所作艳语属娟妓词,欧、秦所作敢肯定柳永是一个王国维欣赏范围之外的人物。他属淑女词。

不古雅,不高洁,也乏富贵气,尽管他的很多创作成《宋四家词选》评周邦彦《少年游》云:“此亦本色就暗合了王国维的审美标准。

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坠山谷恶《人间词话》几近完美,它以中西结合的崭新眼道。”[5]按此,真美成本色矣。周邦彦这首《少年游》光来评价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划时代意义,极受学术历来都受到较高评价。寥寥五十一字,不但写故事,界重视。从它问世至今一直是习词者必读之书,为重现当时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如闻其作者和读者提供一套较高水平的作词赏词理论和方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法。然而,由于王国维个人偏见或认识不到柳永词创。用字精警,词藻华贵,对句造型颇美,对偶宛若的审美价值而将其排斥在《人间词话》之外,这对于天成。全词总体上写得香软矜贵,蕴藉袅娜。挽留《人间词话》和读者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者的柔情,欲行者的犹豫,皆在不言之中。该词虽香艳袅娜,却含蓄蕴藉,无低级趣味,堪称奇妙佳篇。参考文献:

然而,就是这等词作在王国维的评价中尚属“无品Eli王国维.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E2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E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国维认为柳词皆不入品格,不足为道。

社,1989:91-97.[3]赵令畸.侯鲭录(卷七)[M]//傅成,校点.历代笔

(二)尚好古雅,不喜通俗

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大观(第二册).上海:上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心目中词品之高低,是海古籍出版社,2001:2

091.

[4]周邦彦.周邦彦词选[M].蒋哲伦,刘坎龙,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66.[5]周济.四家词选EM].丛书集成初编,1940:7.

(责任编辑王玉燕)

九首》的朴实真切,因为《古诗十九首》古淡质朴,粗

Wang

Guowei’SAttitudetowardsLiu

Yong’SCiRevealedinComm

en

ts

on

C/

oUTing—ting

(SchoolofHumanity。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P.R.China)

Abstract:LiuYong,thefamousCipoetinSongDynasty,whohadmadesignificantcontributioninthetraditionalliteraryhistoryandhadfar—reachingimplication,buildsan

ethosofCi.Liu’SCiitselfiShighliteraryvalue.IfwemeasureLiu’SCiwithComments

on

Ci,wewill

findthatLiu’Spracticeof

meetsthestandardsinComments

on

Ci

tofl

largeextent.Butitseemsthat

Wang

Guoweiintends

avoidtalking

aboutLiuYongandLiu’SCi.ThereiSno

works

Or

thesismentionedabout

thisissue

can

draw

conclusionthat

WangGuoweiwhovaluesclassicelegance,disdainsCibeingvulgar

hasprejudiceon

LiuYong’SCi.

Keywords:Commentson

Ci;Wang

Guowei;LiuYong

万方数据

格”,归于“郑”一类,何况柳永大量平民之作、描写普通歌妓之作?《人间词话》之不提柳永,或许是因王一个不可量化但可感知的问题。王国维讲格调讲意境,他喜欢南唐五代词的贵族精髓和典雅风貌,如南唐二主和温飞卿的精美秀贵;他喜爱陶诗与《古诗十Chineseofwritingto

before.We

and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欧婷婷, OU Ting-ting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2008,6(6)0次

参考文献(5条)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0052. 曾大兴 柳永和他的词 19893. 赵令畸 侯鲭录(卷七) 2001

4. 周邦彦. 蒋哲伦. 刘坎龙 周邦彦词选 19935. 周济 四家词选 194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彭玉平. Peng Yu-ping 朱光潜与解读王国维词学的西学立场——《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

自1908年开始在连载发表之后,因其超越时代的文学观念而不为时人所赏识;在王国维生前,又因其后来国学研究的卓越而掩盖了早年文学思想的光芒.1926年,由俞平伯标点后单行出版,遂因其融合中西的文学观念和王国维国学大师的身份而强势进入学术视野,先后经过靳德峻的笺证、蒲菁的补笺和许文雨的讲疏,而逐渐得以普及.朱光潜则是以西学立场来对王国维词学进行专题研究的第一人,其对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的辨析,不仅带上了强烈的评述者的本位意识,也由此影响到后来学人对王国维词学的质疑之风,使在一种彼此争论中走向经典.而其西学立场则对此后缪钺、叶嘉莹、佛雏等人的研究理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期刊论文 邝奕彬 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 -科技信息2009(10)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中提出的境界说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王国维在中,构建了三重境界说,即诗词的境界、诗人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王国维通过对境界说的建构开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文艺美学体系.

3.期刊论文 周溶泉 王国维《人间词话》例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4)

王国维的,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于王国维的治学业绩,尤其是词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课题.仅以数则为例予以评说,就足以窥见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及王国维对与之相关的词学问题精辟独到的识见.

4.期刊论文 刘倩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比较之殊同 -东京文学2009(5)

通过对李清照和王国维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这两篇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词学批评著作之间的一些殊同关系,从而对这两篇词学专著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以一种更为独特的文学艺术视角理解和比较古代和近现代文学批评著作.与由于作者的年代、家庭背景、时代背景等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构成也是复杂的,两篇著作在音乐性、语言形式和境界等方面的观点也是研究,探讨的重点.

5.期刊论文 刘肖溢. 胡小露. LIU Xiao-yi. HU Xiao-lu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人生态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

文章试图从创作的背景、思想来源及的境界说来阐释王国维追寻人生的态度.

6.期刊论文 朱雯静 一缄书札藏何事——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4)

本文分析王国维与李清照在词学思想、评判标准、审美取向等方面的不同.从理论与创作两方面入手,探讨李清照词作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与王国维要求的不同.探究王国维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

7.学位论文 赵晶晶 王国维《人间词话》接受史 200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1908年初刊以来逐渐成为20世纪学者热衷研究的文学批评文本之一。经过几代学者近百年的研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已经从文学旁涉到史学、哲学、美学诸领域,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人间词话》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代的批评理论著作鲜有与之匹敌的成就。纵观《人间词话》百年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它在问世之初的十几年间是游离在人们视野之外的,并不是立刻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注意《人间词话》这个文本,《人间词话》及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开始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解放后,学术界借用前苏联文论的模式,对《人间词话》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解放前有所拓展。不足的是,多数论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注重阶级分析,强调文学与政治、现实的关系,以偏概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文革”十年,大陆学术界关于《人间词话》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文革”结束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对《人间词话》的研究逐渐摆脱了阶级分析和庸俗社会学的思路,转向主体研究与文本研究,研究成果大批涌现。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的范围渐渐扩大,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架构。研究的方法渐趋科学,视角渐趋独到。世纪之交,学术界开展对《人间词话》研究的研究,反思学术研究的得失,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今天,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间词话》既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传统文学批评观念的继承和终结,又是中国现代诗学中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和开端。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理论是在与一代代学者的一次次“对话”中日臻完善的。这一次次“对话”构成了《人间词话》的接受史。经过几代学者近百年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已经从文学旁涉史学、哲学、美学诸多领域,它的影响尤其是“境界”理论的影响已经从学术界延伸到一般普罗大众。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人间词话》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同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几乎是绝无仅有。

然而,《人间词话》并不是从它问世之日起便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从1908年《人间词话》开始连载到1927年王国维自沉,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鲜有公开谈论《人间词话》的文字。直到他逝世之后,人们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才逐渐提到《人间词话》,其论述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并没有任何的深入研究。这种状况与当时的学术思潮有密切关系。清末,“经世致用”的思想使得学者的研究纷纷向政治靠拢,《人间词话》中宣扬的纯文学观与之格格不入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新变,正是“西学”流行之际,《人间词话》的文体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词话”形式,内容是作家主观感悟式的印象批评。所以,《人间词话》很容易被冠上“旧学”的帽子,自然就被追随新思潮的学者摒弃在视野之外。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才有学者开始重视《人间词话》这个文学理论批评文本。《人间词话》及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开始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如吴文祺的《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再谈王静安先生的文学见解》;谷永的《王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李长之的《王国维文艺批评著作批判》;朱光潜的《诗的隐与现(关于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等都是论述《人间词话》的重要论文。

解放后,随着政党和领袖地位的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开始一统天下。各个学科的指导思想必须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切学术研究的哲学基础,阶级分析法成为唯一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严重受政治形势左右:解放初期,中国在政治上向苏联靠拢,相应的学术研究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尤其在文学理论界,理论批评模式照搬苏联的社会历史批评。这就造成了理论研究成果的简单化、单一化,将“阶级性”、“人民性”,“思想性”当作压倒一切的批评标准,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别与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简单划等号,以此来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进步、是否革命,该继承还是该批判。到了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政治上与苏联反目,中国学术界逐渐改变对苏联文艺理论趋之若骛的态度。在反对“修正主义”和强调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文学理论界需要重新建构理论范式,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学者们将《人间词话》“境界说”作为古典文学理论批评的资源重新阐释,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建立新的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加以肯定,客观上平衡了理论界过度的政治话语。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人间词话》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样一个定性问题。这两种同时存在的情况说明:学者们希望对《人间词话》的研究能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实际上不可能彻底摆脱它,毕竟《人间词话》的研究是要为意识形态下的文论建设服务的。客观地说,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仍然是《人间词话》,尤其是“境界说”的接受高峰期。这一热潮大约延续了七八年,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被迫中止。

“文革”结束后,人们看到思想的集权给国家带来几乎毁灭性的灾难,迫切地希望能够冲出政治意识形态的桎梏。国家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格局瓦解后,20世纪最后20余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政治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汹涌而至,思想界打破了单一政治话语的统治,一时间产生了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新的思潮和话语。此时在中国整个学术界、思想界,人们逐渐摆脱了长期以来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方法,自觉接受了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逐步形成,如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大众消费文化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等。进入90年代以后,《人间词话》的研究范围渐渐扩大,从“境界”说研究到王国维整体的美学思想,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架构。研究的方法渐趋科学,视角渐趋独到,有些论者从文化背景的揭示这一角度展开研究,将《人间词话》文艺理论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或者从文学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寻找研究的切入点,或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拓宽研究的范围,将王国维与中外文学家、美学家加以对比,以求研究之突破。 今天,对于《人间词话》的学术定位,学术界已有定论,认为它既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传统文学批评观念的继承和终结,又是中国现代诗学中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和开端。这个文本本身以及之后对它的研究,既引出了中国文学批评观念、方法的变更,亦生发了一系列中国诗学研究的新话语、新范畴、新概念,而且学术界仍在不断从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认识《人间词话》及其本真的意义,如何客观叙述这一本真意义的价值,仍然是现今《人间词话》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自觉地运用多种理论武器,将古今中外相关理论拿来与《人间词话》理论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影响《人间词话》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新世纪的研究者更多的具备了超越文化跨越历史的学术视野,这正如王国维认为的学无新旧之分,学无中西之分,学无有用无用之分,这是历史文化研究在中西文化交汇过程中具有超越性的一种文化自觉意识。

8.期刊论文 郑苏淮. ZHENG Shu-huai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论"探讨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2)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9.期刊论文 郑琳 王国维"境界说"新解 --读《人间词话》有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1)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10.期刊论文 赵玲霞. 羊亚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内涵 -文教资料2008(15)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本文尝试通过"境界"在中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境界"的涵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djyxyxb200806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第28卷第6期

V01.28

NO.6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

2008年12月

Dec.2008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欧婷婷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关键词:人间词话;王国维;柳永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754(2008)06-0034—04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永的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谓词话中的经典,在词的鉴赏方面独具慧眼,道人之所未道。上自屈原,下至清人,以大量词人及其作品为实例来比照说明,提出了许多崭新而精辟的词学理论。奇怪的是,《人间词话》定稿六十四则中除了在提出做学问“三境界”时引用过柳永的两句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外,完全没有提及柳永和他的词作。《人间词话》删稿四十九则中,第十一则这样写道:“词家多以景寓情。其专作情语而绝妙者,如牛峤之‘甘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欧阳修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380不仅如此,王国维在《欧阳文忠公近体诗乐府》及《醉翁情趣外编》中也都将这两句柳永的词误作欧公所作。其实,这两句乃

究析的一点是:论据中说了周、柳、苏三个人的好话,在《人间词话》中,对周、苏褒扬之处不胜枚举,而柳永则为零。王氏大概不满意自己的论点。我们不敢说,他删掉此则内容直接原囚是不甘心将柳永与其余三家并举,不过,既然是要删掉,自然它不在“必不可删”之列。总之,误将柳词做欧公词,可以说明王国维对柳永的不重视;对于王氏将第十五则这样一条似乎很重要的信息圈出,我们隐隐地觉出他对柳永的偏见。

其实,如果以《人间词话》的人评标准来衡量柳永词,不难发现柳永词在创作上多有与《人间词话》中词论相印合之处。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论著论及。本文现将二者相印合之处和《人间词话》对柳词避而不谈之处一一列出,并试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提柳永词的原因。’

柳永词句。不过,删稿中有一处倒是没有弄错——

第十五则中说:“长调以周、柳、苏、辛最工。美成《浪淘沙慢)y--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凋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长调论也。”[1]84这使笔者不得不为柳永鸣冤,柳词好不容易进入《人间词话》,未被删掉的却是误引,不是误引的又归于删稿。致使只读定稿不读删稿的读者不得见王对柳这一唯一好评。对于为什么将这一则删除,我们不得而知。这则材料共三句话,前一句是论点,后两句是论据,王国维所列之论据都是严格忠实于论点的,论据所列可见论点与论据间逻辑上并不存在问题。很有意思且值得

(一)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

《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1]34《人间词话》中多次引用美成词句,并多以美成为例,肯定他是“一流之作者”。殊不知,周美成“言情体物,穷极工巧”和创调之多皆是师承柳永。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不是始自周邦彦,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时,言情体物就已极尽工巧之能事了。周邦彦创调不少,然而,大量创调也非始于美成,创调之多也非美成为最,柳永才是创新声

收稿日期:2008-09-21

作者简介:欧婷婷,女,湖南嘉禾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第6期欧婷婷: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35

最多的人。柳创调之才绝不在周之下,而王国维不提柳永。柳永歌词所倚之新声来源有二:一是李清照《词论》所谓“变旧声,作新声”,即在唐代旧曲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改造之后,曲名不变,然音乐却是另起炉灶,且“作”的成分是主要的。二是移宫换羽,自创词凋。柳永到底自创了多少词调?今人考定,柳永自创及无它词可校者五十五调,与《词谱》所载者同oE2]总之,无论是“变旧声,作新声”还是移宫换羽,自创词调,柳永都是杰出的代表。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其慢词数量在北宋前期词人中首屈一指。但《人间词话》未提柳永。

再说“创意”。似乎王国维知周美成创调之才多,不知柳永创调之多;识美成创意之才少,不识柳永创意之多。《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秦观《踏莎行》中两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1]4。0’31。其实,柳永《夜半乐》末句“断鸿声里长天暮”之意境何遽不若“杜鹃声里斜阳暮”?若将《夜半乐》整首读完,全词之变动美流转而出,尤见“断鸿声里长天暮”之意境深远。柳永善造苍凉意境。如《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让人顿感词中人行行不已的孤独、怅惘,意境宕开,暮霭沉沉的南国天地,孤孑宦旅之人忧虑而凄惶,身心皆如不系之舟。作者所造之境无边无际,可称极致。又如《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赞其“不减唐人高处”[3]。苏轼作如是说,当是读出了词中气象。渐紧的霜风之中,词人心理急剧扩张与收缩。关塞江河,千里骤然冷落,一抹惨淡余晖投向词人所在之高楼,形成深远而阔大的苍凉萧瑟意境,挥之不去。又如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境何其深刻!~种足以让人心碎迷离的意象组合,读罢为之心痛,久不止息。再如《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视线所及,苍茫空旷,成功创造出古雅苍凉而又开阔的意境。柳永造此等意境颇多,想来胸中有堂庑有境界方可为之。柳永留下大量意境不凡之作,然无一首使王国维垂青,只字不提,让人不解。

(二)代宇

《人间词话》云:“词忌用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1]35王国维反对用代字,如周邦彦用“桂华”代“月”,秦少游用“小楼连苑”、“绣毂雕鞍”等13个华丽字眼,颇费周折地描述某人骑马楼前经过这种意

万方数据

思不大的情景。王国维指出,这是意不足、语不妙的表现。他认为如果意足则根本无暇用代字,如腹有妙语则不必用代字。接下来又有一段话:

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L1j36

显然王国维不提倡沈伯时的代字主张,他认为作词如循此道,则于古今类书无异。无怪乎《四库提要》也讥笑这种说法。柳永作词,极少用代字之法,因其性情真率,表述畅达,不用代;不喜“欲赋新词强说愁”,不屑代;语妙、意足,不暇代。柳永的词,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浓厚的市民文学特征,与斤斤于比兴、寄托的文人词判然有别。

柳永性情真率,表述畅达,其表情方式是直陈。具体来说是即事言情,直抒胸臆,白描式的写景状物。如《婆罗门令》,铺叙始终且一目了然,出色地写出一种百无聊赖的相思。行文信手拈来,绝无刷色之嫌,何况代字。这类作品在柳词中很多,如《传花枝》、《秋夜月》、《忆帝惊》、《两同心》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柳永的词作几乎都是为情造文,所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不屑替代最少装饰,绝无忸怩作态之嫌。柳永的词,创作状态比较稳定统一,不像有些词人,除了零星几首佳作外则乏善可陈。柳永的缘情而作,直抒胸臆且不用代字者不胜枚举。试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里,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此词因送别亲密友人而写,深深的留念、沉重的伤别、无尽的担忧、别后的杳渺,极情深意切之致,纯粹缘情而作,感人肺腑,读罢为之断肠。语言雅致,兼畅白透脱,通体流贯,气足意满,感情潮水自然流出,字字天生妙语。以景结情柳永尚且不会,何况去为作词而作词地写什么“红雨”、“灞岸”,道什么“绣毂”、“章台”?

不用代字是柳永词又一显著特点,而王国维在这条词论中虽然举出数例,但只字不提柳永,让人费解。

(三)隔与不隔

《人间词话》中有段相对较长的篇幅论述“隔”与

36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第28卷

“不隔”:

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99、d;a;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问“隔”与“不隔”之别,日: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1]‘o像《人间阋话》所示“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这等表达方式的词句,柳永的《乐章集》中如何没有?像所举欧阳修之《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姜夔《翠楼吟》中五句说明什么是“不隔”,这等水准和意象境界的词句,《乐章集》中比比皆是,王国维就是不举其为例。再如王国维所举《古诗十九首》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以示何为“不隔”,须知柳永词正是得《古诗十九首》、《云遥集》这等诗歌之神韵,才有浅切畅达、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流于肺腑的语言表达。王国维花相对来说颇长的篇幅谈“隔”与“不隔”的问题,足见其对诗词“不隔”的语言表达之激赏,而所示例近20处,从东汉到南宋,惟独不举柳永为例,殊不知柳永是最“不隔”之人,柳永词是最“不隔”之词。柳永写景创境之不隔,正与他造语用词不喜用代字一致,属于一个系统内的不同表现而已。在这一点上,《人间词话》对柳永又是避而不谈,此又一让人不解之处。

《四)大家之作

《人间词话》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1:3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万方数据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1]58,又说“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1]59。

读罢《乐章集》,再读王国维这两段话,竟感觉后者是专为前者而写,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却为王国维避而不谈的优秀词人,其

词作恰恰符合王国维评价词的最高标准——“大家

之作”的标准。柳永生前的失败和身后的成功皆源于其性情之真率与心灵之真善。若非如此,则不会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自嘲,因而误了前程;若非如此,则不会在干谒晏殊之时说“也如相公亦作曲子”,招到晏殊冷讥,从此断了干谒晏殊这条路;若非如此,柳永则不会发自肺腑地同情妓女,为她们的才情而欣喜,为她们的被损而哭泣;若非如此,柳永也不会写下那么多感人至深、深入人心并传诵至今的佳作。柳永有了这样的性情,“其言情也”,则“沁人心脾”,“其写景也”,亦“豁人耳目”,绝无“矫揉装束之态”。写景则必“淋漓发露”,言情偏能使“心灵震颤”,非胸中怀大真大善之人不可为之。

王国维认为,大家之作还须不为美刺投赠而作。不为隶事和粉饰。柳永一生几乎都在政治外围,穷愁潦倒。若历史改写,使他不失“龙头望”,得以跻身官场,说不定会留下些美刺投赠之篇。然而历史恰恰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留下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寄予真情实感之作。如此看来,用王国维“大家之作”一说去衡量柳永的词,柳词都能一一合上,那何以《人间词话》完全置柳永于不顾,此又一让人不解之处。

王国维不可能不读柳词,可能是受长期以来人们对柳永的偏见的影响所致,没有细致去研读柳永的词。基于上述四点分析,足见《人间词话》对柳永及其词,明显属于有意避而不谈。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王国维这样做呢?下面试作一些分析。

(一)娼妓之词。不登大雅

王国维颇重词之品格,其品格之底线似乎高出常人一段。

《人间词话》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娼妓之别。,,D333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而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徽宗时,周邦彦还很年轻即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虽多闺阁之作,却并未留下几首与娼妓相关的词作。王国维这

第6期欧婷婷: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37

里所指当为周邦彦赠李师师的《少年游》:

服乱头不掩国色,陶潜人品高沽因而诗无纤尘;他偏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

爱欧阳修从容淡定的词风,欧阳修略带豪放的沉着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是来自那足以令他从容淡定的文坛位置,而王国维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

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他对欧的欣赏除了他作品本身人行。”[4]

还包括上句提到的点滴……总之,所有《人间词话》王国维认为这首词是娼妓之词,且将其归为中提到的对象都比柳永或高或贵,或古或雅。《乐章词之“郑”,又将其与欧阳修、秦观所作之艳语比集》是地地道道的市民文学,柳永是在民间飘荡的草较,认为欧、秦终有品格,而周邦彦则无品格,并对根一族,我们不敢说王国维认识不到柳永的价值,却三人艳语定性:美成所作艳语属娟妓词,欧、秦所作敢肯定柳永是一个王国维欣赏范围之外的人物。他属淑女词。

不古雅,不高洁,也乏富贵气,尽管他的很多创作成《宋四家词选》评周邦彦《少年游》云:“此亦本色就暗合了王国维的审美标准。

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坠山谷恶《人间词话》几近完美,它以中西结合的崭新眼道。”[5]按此,真美成本色矣。周邦彦这首《少年游》光来评价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划时代意义,极受学术历来都受到较高评价。寥寥五十一字,不但写故事,界重视。从它问世至今一直是习词者必读之书,为重现当时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如闻其作者和读者提供一套较高水平的作词赏词理论和方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法。然而,由于王国维个人偏见或认识不到柳永词创。用字精警,词藻华贵,对句造型颇美,对偶宛若的审美价值而将其排斥在《人间词话》之外,这对于天成。全词总体上写得香软矜贵,蕴藉袅娜。挽留《人间词话》和读者而言都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者的柔情,欲行者的犹豫,皆在不言之中。该词虽香艳袅娜,却含蓄蕴藉,无低级趣味,堪称奇妙佳篇。参考文献:

然而,就是这等词作在王国维的评价中尚属“无品Eli王国维.人间词话[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E23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E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国维认为柳词皆不入品格,不足为道。

社,1989:91-97.[3]赵令畸.侯鲭录(卷七)[M]//傅成,校点.历代笔

(二)尚好古雅,不喜通俗

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大观(第二册).上海:上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心目中词品之高低,是海古籍出版社,2001:2

091.

[4]周邦彦.周邦彦词选[M].蒋哲伦,刘坎龙,选注.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66.[5]周济.四家词选EM].丛书集成初编,1940:7.

(责任编辑王玉燕)

九首》的朴实真切,因为《古诗十九首》古淡质朴,粗

Wang

Guowei’SAttitudetowardsLiu

Yong’SCiRevealedinComm

en

ts

on

C/

oUTing—ting

(SchoolofHumanity。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06,P.R.China)

Abstract:LiuYong,thefamousCipoetinSongDynasty,whohadmadesignificantcontributioninthetraditionalliteraryhistoryandhadfar—reachingimplication,buildsan

ethosofCi.Liu’SCiitselfiShighliteraryvalue.IfwemeasureLiu’SCiwithComments

on

Ci,wewill

findthatLiu’Spracticeof

meetsthestandardsinComments

on

Ci

tofl

largeextent.Butitseemsthat

Wang

Guoweiintends

avoidtalking

aboutLiuYongandLiu’SCi.ThereiSno

works

Or

thesismentionedabout

thisissue

can

draw

conclusionthat

WangGuoweiwhovaluesclassicelegance,disdainsCibeingvulgar

hasprejudiceon

LiuYong’SCi.

Keywords:Commentson

Ci;Wang

Guowei;LiuYong

万方数据

格”,归于“郑”一类,何况柳永大量平民之作、描写普通歌妓之作?《人间词话》之不提柳永,或许是因王一个不可量化但可感知的问题。王国维讲格调讲意境,他喜欢南唐五代词的贵族精髓和典雅风貌,如南唐二主和温飞卿的精美秀贵;他喜爱陶诗与《古诗十Chineseofwritingto

before.We

and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柳永词的态度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欧婷婷, OU Ting-ting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TE2008,6(6)0次

参考文献(5条)

1. 王国维 人间词话 20052. 曾大兴 柳永和他的词 19893. 赵令畸 侯鲭录(卷七) 2001

4. 周邦彦. 蒋哲伦. 刘坎龙 周邦彦词选 19935. 周济 四家词选 1940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彭玉平. Peng Yu-ping 朱光潜与解读王国维词学的西学立场——《人间词话》百年学术史研究之五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

自1908年开始在连载发表之后,因其超越时代的文学观念而不为时人所赏识;在王国维生前,又因其后来国学研究的卓越而掩盖了早年文学思想的光芒.1926年,由俞平伯标点后单行出版,遂因其融合中西的文学观念和王国维国学大师的身份而强势进入学术视野,先后经过靳德峻的笺证、蒲菁的补笺和许文雨的讲疏,而逐渐得以普及.朱光潜则是以西学立场来对王国维词学进行专题研究的第一人,其对隔与不隔、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的辨析,不仅带上了强烈的评述者的本位意识,也由此影响到后来学人对王国维词学的质疑之风,使在一种彼此争论中走向经典.而其西学立场则对此后缪钺、叶嘉莹、佛雏等人的研究理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期刊论文 邝奕彬 浅析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 -科技信息2009(10)

王国维在1908年发表的中提出的境界说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王国维在中,构建了三重境界说,即诗词的境界、诗人的境界、人生的境界.王国维通过对境界说的建构开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文艺美学体系.

3.期刊论文 周溶泉 王国维《人间词话》例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8(4)

王国维的,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于王国维的治学业绩,尤其是词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课题.仅以数则为例予以评说,就足以窥见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及王国维对与之相关的词学问题精辟独到的识见.

4.期刊论文 刘倩 李清照《词论》与王国维《人间词话》比较之殊同 -东京文学2009(5)

通过对李清照和王国维之间的比较研究,探讨这两篇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词学批评著作之间的一些殊同关系,从而对这两篇词学专著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以一种更为独特的文学艺术视角理解和比较古代和近现代文学批评著作.与由于作者的年代、家庭背景、时代背景等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而他们的思想构成也是复杂的,两篇著作在音乐性、语言形式和境界等方面的观点也是研究,探讨的重点.

5.期刊论文 刘肖溢. 胡小露. LIU Xiao-yi. HU Xiao-lu 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的人生态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

文章试图从创作的背景、思想来源及的境界说来阐释王国维追寻人生的态度.

6.期刊论文 朱雯静 一缄书札藏何事——探究王国维《人间词话》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4)

本文分析王国维与李清照在词学思想、评判标准、审美取向等方面的不同.从理论与创作两方面入手,探讨李清照词作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与王国维要求的不同.探究王国维不提及李清照的原因.

7.学位论文 赵晶晶 王国维《人间词话》接受史 2009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1908年初刊以来逐渐成为20世纪学者热衷研究的文学批评文本之一。经过几代学者近百年的研究,《人间词话》的研究成果已经从文学旁涉到史学、哲学、美学诸领域,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人间词话》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代的批评理论著作鲜有与之匹敌的成就。纵观《人间词话》百年研究状况,我们发现它在问世之初的十几年间是游离在人们视野之外的,并不是立刻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注意《人间词话》这个文本,《人间词话》及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开始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解放后,学术界借用前苏联文论的模式,对《人间词话》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解放前有所拓展。不足的是,多数论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注重阶级分析,强调文学与政治、现实的关系,以偏概全,研究方法不够科学。“文革”十年,大陆学术界关于《人间词话》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文革”结束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对《人间词话》的研究逐渐摆脱了阶级分析和庸俗社会学的思路,转向主体研究与文本研究,研究成果大批涌现。进入90年代以后,研究的范围渐渐扩大,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架构。研究的方法渐趋科学,视角渐趋独到。世纪之交,学术界开展对《人间词话》研究的研究,反思学术研究的得失,为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与参考。今天,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间词话》既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传统文学批评观念的继承和终结,又是中国现代诗学中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和开端。

《人间词话》中的文学理论是在与一代代学者的一次次“对话”中日臻完善的。这一次次“对话”构成了《人间词话》的接受史。经过几代学者近百年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已经从文学旁涉史学、哲学、美学诸多领域,它的影响尤其是“境界”理论的影响已经从学术界延伸到一般普罗大众。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人间词话》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同时代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几乎是绝无仅有。

然而,《人间词话》并不是从它问世之日起便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从1908年《人间词话》开始连载到1927年王国维自沉,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鲜有公开谈论《人间词话》的文字。直到他逝世之后,人们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才逐渐提到《人间词话》,其论述只是零星的只言片语并没有任何的深入研究。这种状况与当时的学术思潮有密切关系。清末,“经世致用”的思想使得学者的研究纷纷向政治靠拢,《人间词话》中宣扬的纯文学观与之格格不入

。辛亥革命后,思想界新变,正是“西学”流行之际,《人间词话》的文体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词话”形式,内容是作家主观感悟式的印象批评。所以,《人间词话》很容易被冠上“旧学”的帽子,自然就被追随新思潮的学者摒弃在视野之外。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才有学者开始重视《人间词话》这个文学理论批评文本。《人间词话》及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开始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如吴文祺的《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再谈王静安先生的文学见解》;谷永的《王静安先生之文学批评》;李长之的《王国维文艺批评著作批判》;朱光潜的《诗的隐与现(关于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等都是论述《人间词话》的重要论文。

解放后,随着政党和领袖地位的巩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开始一统天下。各个学科的指导思想必须统一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上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切学术研究的哲学基础,阶级分析法成为唯一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学术研究严重受政治形势左右:解放初期,中国在政治上向苏联靠拢,相应的学术研究也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尤其在文学理论界,理论批评模式照搬苏联的社会历史批评。这就造成了理论研究成果的简单化、单一化,将“阶级性”、“人民性”,“思想性”当作压倒一切的批评标准,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别与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简单划等号,以此来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进步、是否革命,该继承还是该批判。到了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政治上与苏联反目,中国学术界逐渐改变对苏联文艺理论趋之若骛的态度。在反对“修正主义”和强调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文学理论界需要重新建构理论范式,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学者们将《人间词话》“境界说”作为古典文学理论批评的资源重新阐释,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建立新的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加以肯定,客观上平衡了理论界过度的政治话语。但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人间词话》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样一个定性问题。这两种同时存在的情况说明:学者们希望对《人间词话》的研究能突破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但实际上不可能彻底摆脱它,毕竟《人间词话》的研究是要为意识形态下的文论建设服务的。客观地说,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仍然是《人间词话》,尤其是“境界说”的接受高峰期。这一热潮大约延续了七八年,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才被迫中止。

“文革”结束后,人们看到思想的集权给国家带来几乎毁灭性的灾难,迫切地希望能够冲出政治意识形态的桎梏。国家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格局瓦解后,20世纪最后20余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政治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汹涌而至,思想界打破了单一政治话语的统治,一时间产生了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新的思潮和话语。此时在中国整个学术界、思想界,人们逐渐摆脱了长期以来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方法,自觉接受了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逐步形成,如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大众消费文化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等。进入90年代以后,《人间词话》的研究范围渐渐扩大,从“境界”说研究到王国维整体的美学思想,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架构。研究的方法渐趋科学,视角渐趋独到,有些论者从文化背景的揭示这一角度展开研究,将《人间词话》文艺理论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或者从文学与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寻找研究的切入点,或者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拓宽研究的范围,将王国维与中外文学家、美学家加以对比,以求研究之突破。 今天,对于《人间词话》的学术定位,学术界已有定论,认为它既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传统文学批评观念的继承和终结,又是中国现代诗学中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和开端。这个文本本身以及之后对它的研究,既引出了中国文学批评观念、方法的变更,亦生发了一系列中国诗学研究的新话语、新范畴、新概念,而且学术界仍在不断从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深入地认识《人间词话》及其本真的意义,如何客观叙述这一本真意义的价值,仍然是现今《人间词话》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者自觉地运用多种理论武器,将古今中外相关理论拿来与《人间词话》理论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影响《人间词话》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新世纪的研究者更多的具备了超越文化跨越历史的学术视野,这正如王国维认为的学无新旧之分,学无中西之分,学无有用无用之分,这是历史文化研究在中西文化交汇过程中具有超越性的一种文化自觉意识。

8.期刊论文 郑苏淮. ZHENG Shu-huai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论"探讨 -南昌高专学报2005,20(2)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9.期刊论文 郑琳 王国维"境界说"新解 --读《人间词话》有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1)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10.期刊论文 赵玲霞. 羊亚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的内涵 -文教资料2008(15)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本文尝试通过"境界"在中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境界"的涵义.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djyxyxb200806005.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4日


相关文章

  • 学习英语阅读心得体会
  • 人生总是面临着无数次选择。当你一次次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你可曾彷徨、可曾无助、可曾一筹莫展?可是当你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后,我想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而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更加严峻,你会发现原来按你选择的方向前进是那么的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前途似乎渺茫,而且好象已没有了退路。 我想上述情况可以 ...

  • 宋代诗人有哪些
  • 慕容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首领。散文说道理畅达,抒怀委婉,为“唐宋八各人”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言语流利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慕容文忠集》,词集15B有《六 ...

  • 英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 人生总是面临着无数次选择。当你一次次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你可曾彷徨、可曾无助、可曾一筹莫展?可是当你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后,我想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而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更加严峻,你会发现原来按你选择的方向前进是那么的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前途似乎渺茫,而且好象已没有了退路。 我想上述情况可以 ...

  • 古人离别时说的话
  • 观古人之诗,大多以离别诗最著名。并且有折柳送别的故称,韦应物送李曹时说:“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卢纶送李端时叹:“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司空曙唱:“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杜牧吟:“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欧阳修在洛阳与友人离别时也感叹:“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

  • 思念的经典语录
  •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顶一下(1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顶一下(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顶一下(4) 张九龄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顶一下(3) 秦观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

  • 酒店服务生实习报告
  •   我们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短暂的实习生活,在这过程中让我们获取到丰富的经验。例如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同时加深我们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等等。这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的结果。工学结合,它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 ...

  • 伤感有哲理的话
  •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 ...

  • 有关七夕的诗句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啸之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徐凝《七夕》 红烛秋光冷画屏 ...

  • 关于七夕的现代诗句
  •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 ...

  • 关于师德的班主任工作总结
  • 班主任工作我不想说更多,我想说的是下面这些话。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里写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