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力量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导弹核武器以来,经过40多年几代人的艰苦拼搏,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弹种齐全(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固定阵地发射与机动发射相结合,具有一定“三位一体”作战的核自卫反击战略核力量。 国外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 中国是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导弹核武器的国家,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核力量是国家机密,中国当然也不会自我泄密。各国尤其是美、英等国家及相关报刊,无一例外都对此十分感兴趣,纷纷作了报道和估计,有时互相差距也很大。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及一些美国、英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报道和分析,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大致如下: 关于核弹头数量——美国核战略专家威廉·阿金和理查德·菲尔德蒙认为,中国大约有251-331枚核弹头。日本古森久80年代中期撰文透露,美国官方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是弹头总数约225~300枚。(简氏情报评论)2001年1月刊文称,中国目前拥有可供作战的核弹头数量是375枚。更有甚者,美国

万吨、射程2 200-3 000千米的C$S-N-3(“巨浪—1”)潜射导弹(亦有报道当量207~100万吨,数量26-38、50枚)。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生产仍在缓慢进行之中,据报道,另有3艘“夏”级导弹核潜艇正在建造之中。中国拥有约120架轰—6(H-6)中程轰炸机(一说110-150架、100架),1968-1969年服役,作战半径2 180千米(一说航程5 900千米),最大速度0.91马赫,载弹重9吨,可携带2枚(一说1-3枚)2万吨级核弹。据估计,共有近150枚供飞机投放的核弹。轰—6是中国于1959年以苏联图-16轰炸机为样机,经多年艰苦努力于1968年生产出来的。显然,随着90年代中国空中加油机的研制成功,轰—6的作战半径将会扩大,作为中国“三位一体”中第三支核力量(还包括可携带核炸弹的超音速攻击机强—5)已经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从1993年10月到1994年10月的一年间,中国就进行了三次核试验,表明90年代中期中国第二代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的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最后的阶段,并加紧采用多弹头,绝大多数导弹将用固体推进剂代替液体推进剂,增大射程。报告中还宣称,中国在今后15年内部署的第二代核武力的规模将会是现在的3-5倍。 中国核战略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发动战争,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与其它军种的战略部队实施对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奉行的是有限自卫反击核战略。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有限威慑、有效自卫、重点反击。 有限威慑 所谓有限威慑有两层含义。一是适量发展,数量有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主要精力物力是发展经济,不可能也无必要和超级核大国在数量上争高低。毛泽东说过:“原子弹、导弹,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所言:“我们还是要发展一点,但怎么发展,都是有限的。”二是构成有效核威慑并不与核力量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据西方军事家经研究论证后认为,只要10~100枚百万吨当量核弹头即可构成有效核威慑;有的西方专家认为对美国只要有6-10枚,对苏联只要有8~12枚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命中目标,即可实现有效核威慑。英国前国防大臣皮姆曾说过,即使英国只有一艘“北极星”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供使用,也足以给苏联造成不能承受的破坏。这也就是所谓“等效核均势”。不管你的核攻击力量多么强大和先进,但在承受核打击方面,你同别人一样是不能承受的。 有效自卫:其一,中国核战略的本质是防御和自卫,也只有中国真正体现了这一本质。只有中国作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只有中国郑重宣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任何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而其它核国家在各自的核力量使用原则上都程度不同地有所保留,有的甚至声称只要遭受大规模常规入侵就要使用第一次核打击,都程度不同地用核武器对无核国家和地区施加核威慑。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不谋求“第一次核打击”。只要敌人不使用,中国也不使用。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有胆有识,它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独立自主核威慑的正义性。其二,核力量必须精干有效,确实能起到威慑和有效自卫作用。这就要求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小型化、固体化、机动化、自动化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做到远、中、近,陆、海、空配套发展;做到采取多种手段,严密防护,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能藏能抗能打;做到建设一支精干配套、高效合成的战略导弹部队,充分发挥人的素质优势;做到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能够用战略导弹核力量打运动战、游击战„„ 重点反击:中国核力量的使用原则是:在中国遭核攻击后立即对敌方实施后发制人的反击,并以有效的核报复手段慑止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国领导人多次郑重指出,中国发展核力量就是要迫使超级大国不敢使用核武器,打破核垄断,最终消灭核武器。中国具有直接打击敌国纵深战略目标的能力。任何国家要想对中国进行核袭击,就必须承受中国一定规模的核反击。邓小平在1983年11月29日会见外宾时强调:”我们有一点核武器,法国也有一点。这本身就是压力作用。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到点报复。” 在打击目标上,由于是后发制人,数量有限,与超级核大国相比在质量上也处于劣势,只能选择“最怕打”而又“最好打”的面目标和软目标,只能实施重点反击,这也是法国、英国等中等核国家普

遍采用的核打击战略,并非中国的发明和专利。重点反击体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和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扬长避短、以劣胜优、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战法。战略目标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军事目标,如军事基地、导弹发射井、武器库、指挥中心、军用机场、重兵集结地等,一是潜在军事目标,如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大型港口等物资供应基地、大型兵器军备生产厂、重要工业中心等。前者一般为点目标、硬目标,后者一般为面目标、软目标。中等核国家应首选后一类目标。反击这些目标军政影响大,最能“打疼”对方,而对导弹核武器的精度要求不高,又能“打准”。只有打得准才能打疼,显然对制止战争更有利。 中国深信:“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类一定能消灭核武器。”对于核武器,中国采取了远比其它核国家更负责严肃的立场。中国对核武器坚持不首先使用、不扩散、不在外国部署、不以核武器相威胁的“四不”政策,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后销毁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武器,与世界人民一道创造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大格局。 发展核力量大事记 1955年1月15日,在全体政治局常委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我国作出了研制中国原子弹、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重大决策,迈出了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1960年11月5日,“东风1号”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二枚中近程地地导弹“东风2号”导弹终于发射成功。这开启了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胜利航程,标志着中国已牢固建立了导弹技术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导弹核武器的国家。1967年5月26日,“东风3号”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东风3号”是中国第一代液体地地导弹的“里程碑导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进入70年代以后,在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核武器陆续装备部队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向系列化、固体化方向发展,加快了多级中远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生产和部署的步伐,进入了中国导弹核力量的发展阶段。 1970年1月30日,第一枚两级中远程导弹“东风4号”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由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发射场向太平洋中部吉尔伯特群岛以南(即以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全射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号”,导弹飞行约30分钟,弹道最高点l 000多千米,射程超过9000千米。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一举成功,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中国由潜艇水下成功发射了两级固体燃料潜地弹道导弹。中国拥有了包括机动作战能力强、隐蔽性能好的潜地弹道导弹在内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进入80年代,中国导弹核力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研制、发展包括远程固体地地弹道导弹在内的多型号固体导弹,向导弹固体化方向迅速推进。同时战略导弹部队加强了配套建设和合成训练,增强了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体制编制,并形成了中国战略核部队的战略、战术理论体系。第二炮兵已发展成为一支精干合成、具有比较完善的作战指挥体系和一定核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35周年阅兵中,由拖车分级载运的3枚涂有红白相间颜色的“东风5号”导弹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刊登的明星。1985年5月20日,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机动发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获得成功,标志着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生存能力更高的陆基固体机动地地战略导弹的诞生。外刊报道说“该导弹为‘东风-21’,射程1 800千米,可携带一枚重600千克、当量为20-30万吨的核弹头,还可配备常规弹头”。 1999年10月1日,在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数种新型地地机动导弹,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舰船知识) 注:本文在国内外大量公开报道的文章、书刊等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并非证实或同意文中有关国外的报道和数据,仅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导弹核武器以来,经过40多年几代人的艰苦拼搏,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弹种齐全(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固定阵地发射与机动发射相结合,具有一定“三位一体”作战的核自卫反击战略核力量。 国外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 中国是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导弹核武器的国家,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也一直为世界所关注。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核力量是国家机密,中国当然也不会自我泄密。各国尤其是美、英等国家及相关报刊,无一例外都对此十分感兴趣,纷纷作了报道和估计,有时互相差距也很大。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及一些美国、英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报道和分析,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大致如下: 关于核弹头数量——美国核战略专家威廉·阿金和理查德·菲尔德蒙认为,中国大约有251-331枚核弹头。日本古森久80年代中期撰文透露,美国官方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是弹头总数约225~300枚。(简氏情报评论)2001年1月刊文称,中国目前拥有可供作战的核弹头数量是375枚。更有甚者,美国

万吨、射程2 200-3 000千米的C$S-N-3(“巨浪—1”)潜射导弹(亦有报道当量207~100万吨,数量26-38、50枚)。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生产仍在缓慢进行之中,据报道,另有3艘“夏”级导弹核潜艇正在建造之中。中国拥有约120架轰—6(H-6)中程轰炸机(一说110-150架、100架),1968-1969年服役,作战半径2 180千米(一说航程5 900千米),最大速度0.91马赫,载弹重9吨,可携带2枚(一说1-3枚)2万吨级核弹。据估计,共有近150枚供飞机投放的核弹。轰—6是中国于1959年以苏联图-16轰炸机为样机,经多年艰苦努力于1968年生产出来的。显然,随着90年代中国空中加油机的研制成功,轰—6的作战半径将会扩大,作为中国“三位一体”中第三支核力量(还包括可携带核炸弹的超音速攻击机强—5)已经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从1993年10月到1994年10月的一年间,中国就进行了三次核试验,表明90年代中期中国第二代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的核武器的发展已进入最后的阶段,并加紧采用多弹头,绝大多数导弹将用固体推进剂代替液体推进剂,增大射程。报告中还宣称,中国在今后15年内部署的第二代核武力的规模将会是现在的3-5倍。 中国核战略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基本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发动战争,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与其它军种的战略部队实施对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奉行的是有限自卫反击核战略。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有限威慑、有效自卫、重点反击。 有限威慑 所谓有限威慑有两层含义。一是适量发展,数量有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主要精力物力是发展经济,不可能也无必要和超级核大国在数量上争高低。毛泽东说过:“原子弹、导弹,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所言:“我们还是要发展一点,但怎么发展,都是有限的。”二是构成有效核威慑并不与核力量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据西方军事家经研究论证后认为,只要10~100枚百万吨当量核弹头即可构成有效核威慑;有的西方专家认为对美国只要有6-10枚,对苏联只要有8~12枚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命中目标,即可实现有效核威慑。英国前国防大臣皮姆曾说过,即使英国只有一艘“北极星”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供使用,也足以给苏联造成不能承受的破坏。这也就是所谓“等效核均势”。不管你的核攻击力量多么强大和先进,但在承受核打击方面,你同别人一样是不能承受的。 有效自卫:其一,中国核战略的本质是防御和自卫,也只有中国真正体现了这一本质。只有中国作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只有中国郑重宣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任何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而其它核国家在各自的核力量使用原则上都程度不同地有所保留,有的甚至声称只要遭受大规模常规入侵就要使用第一次核打击,都程度不同地用核武器对无核国家和地区施加核威慑。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不谋求“第一次核打击”。只要敌人不使用,中国也不使用。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有胆有识,它也深刻揭示了中国独立自主核威慑的正义性。其二,核力量必须精干有效,确实能起到威慑和有效自卫作用。这就要求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在小型化、固体化、机动化、自动化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做到远、中、近,陆、海、空配套发展;做到采取多种手段,严密防护,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能藏能抗能打;做到建设一支精干配套、高效合成的战略导弹部队,充分发挥人的素质优势;做到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能够用战略导弹核力量打运动战、游击战„„ 重点反击:中国核力量的使用原则是:在中国遭核攻击后立即对敌方实施后发制人的反击,并以有效的核报复手段慑止可能发生的核战争。中国领导人多次郑重指出,中国发展核力量就是要迫使超级大国不敢使用核武器,打破核垄断,最终消灭核武器。中国具有直接打击敌国纵深战略目标的能力。任何国家要想对中国进行核袭击,就必须承受中国一定规模的核反击。邓小平在1983年11月29日会见外宾时强调:”我们有一点核武器,法国也有一点。这本身就是压力作用。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到点报复。” 在打击目标上,由于是后发制人,数量有限,与超级核大国相比在质量上也处于劣势,只能选择“最怕打”而又“最好打”的面目标和软目标,只能实施重点反击,这也是法国、英国等中等核国家普

遍采用的核打击战略,并非中国的发明和专利。重点反击体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和现代战争的特点,是扬长避短、以劣胜优、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战法。战略目标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军事目标,如军事基地、导弹发射井、武器库、指挥中心、军用机场、重兵集结地等,一是潜在军事目标,如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大型港口等物资供应基地、大型兵器军备生产厂、重要工业中心等。前者一般为点目标、硬目标,后者一般为面目标、软目标。中等核国家应首选后一类目标。反击这些目标军政影响大,最能“打疼”对方,而对导弹核武器的精度要求不高,又能“打准”。只有打得准才能打疼,显然对制止战争更有利。 中国深信:“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人类一定能消灭核武器。”对于核武器,中国采取了远比其它核国家更负责严肃的立场。中国对核武器坚持不首先使用、不扩散、不在外国部署、不以核武器相威胁的“四不”政策,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后销毁包括核武器在内的一切大规模杀伤武器,与世界人民一道创造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大格局。 发展核力量大事记 1955年1月15日,在全体政治局常委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我国作出了研制中国原子弹、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重大决策,迈出了研制核武器的第一步。1960年11月5日,“东风1号”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完全由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二枚中近程地地导弹“东风2号”导弹终于发射成功。这开启了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胜利航程,标志着中国已牢固建立了导弹技术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标志着中国已成为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导弹核武器的国家。1967年5月26日,“东风3号”中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东风3号”是中国第一代液体地地导弹的“里程碑导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进入70年代以后,在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核武器陆续装备部队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向系列化、固体化方向发展,加快了多级中远程、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生产和部署的步伐,进入了中国导弹核力量的发展阶段。 1970年1月30日,第一枚两级中远程导弹“东风4号”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上午10时,由中国西北部的酒泉发射场向太平洋中部吉尔伯特群岛以南(即以南纬7度零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全射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号”,导弹飞行约30分钟,弹道最高点l 000多千米,射程超过9000千米。中国首次全程发射洲际导弹一举成功,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拥有洲际导弹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中国由潜艇水下成功发射了两级固体燃料潜地弹道导弹。中国拥有了包括机动作战能力强、隐蔽性能好的潜地弹道导弹在内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 进入80年代,中国导弹核力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研制、发展包括远程固体地地弹道导弹在内的多型号固体导弹,向导弹固体化方向迅速推进。同时战略导弹部队加强了配套建设和合成训练,增强了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体制编制,并形成了中国战略核部队的战略、战术理论体系。第二炮兵已发展成为一支精干合成、具有比较完善的作战指挥体系和一定核反击能力的战略导弹部队。 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35周年阅兵中,由拖车分级载运的3枚涂有红白相间颜色的“东风5号”导弹成为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刊登的明星。1985年5月20日,用运输、起竖、发射三用车机动发射固体地地战略导弹获得成功,标志着具有机动作战能力、生存能力更高的陆基固体机动地地战略导弹的诞生。外刊报道说“该导弹为‘东风-21’,射程1 800千米,可携带一枚重600千克、当量为20-30万吨的核弹头,还可配备常规弹头”。 1999年10月1日,在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上,中国向世人展示了数种新型地地机动导弹,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舰船知识) 注:本文在国内外大量公开报道的文章、书刊等资料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并非证实或同意文中有关国外的报道和数据,仅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

  • 建国63周年演讲稿:风雨同舟,建设和谐祖国
  •   雄关漫道真如铁。从1949——2012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在风雨中光荣诞生,在彩虹中昌盛发展,实现了伟大的跨越。这种跨越的过程,是始终践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的过程。光荣属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尔今迈步从头越。从1949——2012年,我们的祖国从四分五裂到团结统一,从积贫积弱,充满耻辱到 ...

  • 咱们工人有力量主持词
  • 海之岛;制词 咱们工人有力量! 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 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变了样! 嘿!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响 举起了铁锤响叮当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哟 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嘿!嘿!嘿!嘿! 咱们脸上放红光! 咱们的汗珠往下淌 为什么 为了求解放 ...

  • 校园歌咏比赛主持词
  • 一、开场词 甲:尊敬的各位评委、 乙:各位领导、 甲: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晚上好! 甲:迎着太阳,我们铺开七彩画卷, 乙:面向未来,我们书写豪迈誓言。 甲:蓝天当纸,海水为墨,写不完我们心中的赞歌, 乙:群山奏乐,大江展喉,唱不尽我们永恒的颂曲。 甲:让每首歌变成一声洪钟,激荡华 ...

  • 汲取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观主题展览有感
  • 今天,<伟大胜利>大型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展览全面回顾中国人民从1931年开始至1945年14年间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斗 ...

  •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 内容提要各民主党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积极协助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广泛的民意基础: ...

  • 国庆60周年主持词
  • 1:带着丰收的憧憬,迎着十月的秋高气爽。 2:带着世纪创业的豪情,满怀幸福的渴望。 1: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节日, 12:向我们阔步走来了! 3:灿烂的笑容和祖国的花朵一起绽放 4:嘹亮的歌声同欢庆的锣鼓一起敲响 3: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节日 34、向我们阔步走来了! 1:真心的祝愿插上翅膀, 2:同展 ...

  • 感动中国主持稿
  •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为了数万个在瞬间集体陨灭的生命,华夏山河呜咽,神州大地悲泣,悲伤的泪水,汇流成河。这无尽的悲怆,这一声声汽笛,这长鸣的警报,是我们对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唤,是我们对所有遇难亲人不忍的告别,是整个民族无限的痛楚和创伤,更是共和国对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难者最后的庄严敬 ...

  • 感动中国主持词
  • 央视主持人康辉的一段话给汶川地震受难者送行 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为了数万个在瞬间集体陨灭的生命,华夏山河呜咽,神州大地悲泣,悲伤的泪水,汇流成河.这无尽的悲怆,这一声声汽笛,这长鸣的警报,是我们对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唤,是我们对所有遇难亲人不忍的告别,是整个民族无限的痛楚和创伤,更 ...

  • 20XX年国庆节63周年晚会主持词
  • 1:带着丰收的憧憬,迎着十月的秋高气爽. 2:带着世纪创业的豪情,满怀幸福的渴望. 1: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节日, 12:向我们阔步走来了! 3:灿烂的笑容和祖国的花朵一起绽放 4:嘹亮的歌声同欢庆的锣鼓一起敲响 3:建国六十周年的光辉节日 34.向我们阔步走来了! 1:真心的祝愿插上翅膀, 2:同展

  •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
  •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解放斗争与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错综交织,极为复杂.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制定和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