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智慧

2014.03.14 14:18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唐伟

字号:【 大 中 小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出自毛泽东的著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其蕴含着极丰富的哲学智慧。

一、“从群众中来”是认识论的理论源泉

“从群众中来”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在于群众,群众是认识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标,只有充分围绕“群众”这个主体,我们的认识才有意义,才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向。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并要求“为民”要做到“务实”、“清廉”。

“从群众中来”是物质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从群众中来”首先要解决的是物质的问题,物质就是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能为群众提供怎样的服务?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规律,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文化教育等精神的“扶贫”上;而在山区贫困地区,则要重点放在产业扶持、经济补助等物质的“扶贫”上。只有这样,“为民”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

“从群众中来”是形成理论的原始素材。物质有了,就要沉下心来,加以思索,把这些原始素材加以提炼,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为理论,用其指导实践。例如,结合实际把群众情况进行科学地分为群众经济基础好且积极性高、群众经济基础好但积极不高、群众经济基础不好但积极性高、群众经济基础不好积极性也不高等类别。针对不同的群体,作出不同的引导,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将实践总结上升,形成新的理论用以指导下一轮的新实践。

二、“到群众中去”是认识论的理论实践

“到群众中去”就是对“从群众中来”的落实,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再升华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群众中去检验才能证明认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纠偏,以及纠偏到何种程度。

“到群众中去”是实践的问题。为什么说“到群众中去”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到群众中去”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去的。例如,当前种植橡胶区域的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是,如何走出橡胶低迷的市场困境,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要带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方法,深入橡胶区开展群众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好群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理论研究没有实践的土壤,那么无论获得什么样的理论成果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研究理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为实践服务。例如,部分群众文化基础好,也掌握一定市场规律的能力,就是缺少一个发展的好政策、好机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想办法为他们找政策、放活机制,使其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认识论的物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群众中来”是理论研究,“到群众中去”是工作实践,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达到高度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从群众中去研究基本事实,掌握开展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又回到群众中去实践。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理论研究—实践—再理论研究—再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物质与意识的有机结合。有了物质才有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从群众中来”是物质,“到群众中去”是意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统一。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要坚持群众是第一性的原则,这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路线。当知道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后,我们又要学会怎样去做?这就是意识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方法、找途径、找规律,用成熟的思维,找到具体的方式,实现物质与意识的统一,让活动见实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群众中来”是理论研究的过程,“到群众中去”是工作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认识每一次 “为民” 的实践活动,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炼理论概括,不断修正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时,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认识事物,不仅要结合上一次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群众,还要重新认识群众,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深入推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委宣传部)

返回顶部

【打印】 【纠错】 【求是论坛】 【网站声明】 网站编辑: 程卫军

分享:

相关文章到群众中去才能增进感情

李源潮为何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到群众中去”

让哲学理性成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

备自己·备学生·备哲学

哲学应该成为科学进步的“助产士”

陈云:学好哲学 终身受用

波斯纳对哲学的评判有失公允

努力提高学哲学用哲学的本领

2014.03.14 14:18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唐伟

字号:【 大 中 小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出自毛泽东的著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句话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其蕴含着极丰富的哲学智慧。

一、“从群众中来”是认识论的理论源泉

“从群众中来”指出了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在于群众,群众是认识的主要矛盾、主要目标,只有充分围绕“群众”这个主体,我们的认识才有意义,才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向。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并要求“为民”要做到“务实”、“清廉”。

“从群众中来”是物质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从群众中来”首先要解决的是物质的问题,物质就是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能为群众提供怎样的服务?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众,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也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规律,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文化教育等精神的“扶贫”上;而在山区贫困地区,则要重点放在产业扶持、经济补助等物质的“扶贫”上。只有这样,“为民”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

“从群众中来”是形成理论的原始素材。物质有了,就要沉下心来,加以思索,把这些原始素材加以提炼,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为理论,用其指导实践。例如,结合实际把群众情况进行科学地分为群众经济基础好且积极性高、群众经济基础好但积极不高、群众经济基础不好但积极性高、群众经济基础不好积极性也不高等类别。针对不同的群体,作出不同的引导,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将实践总结上升,形成新的理论用以指导下一轮的新实践。

二、“到群众中去”是认识论的理论实践

“到群众中去”就是对“从群众中来”的落实,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再升华的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到群众中去检验才能证明认识是否到位,是否需要纠偏,以及纠偏到何种程度。

“到群众中去”是实践的问题。为什么说“到群众中去”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到群众中去”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去的。例如,当前种植橡胶区域的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帮助是,如何走出橡胶低迷的市场困境,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要带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方法,深入橡胶区开展群众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好群众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理论研究没有实践的土壤,那么无论获得什么样的理论成果都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研究理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为实践服务。例如,部分群众文化基础好,也掌握一定市场规律的能力,就是缺少一个发展的好政策、好机制。针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想办法为他们找政策、放活机制,使其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认识论的物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从群众中来”是理论研究,“到群众中去”是工作实践,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达到高度的统一,就是“实事求是”。从群众中去研究基本事实,掌握开展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又回到群众中去实践。这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理论研究—实践—再理论研究—再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物质与意识的有机结合。有了物质才有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从群众中来”是物质,“到群众中去”是意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物质与意识的相互统一。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就要坚持群众是第一性的原则,这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根本路线。当知道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以后,我们又要学会怎样去做?这就是意识问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方法、找途径、找规律,用成熟的思维,找到具体的方式,实现物质与意识的统一,让活动见实效。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群众中来”是理论研究的过程,“到群众中去”是工作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充分认识每一次 “为民” 的实践活动,把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炼理论概括,不断修正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时,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不能用静止的观点认识事物,不仅要结合上一次的理论研究成果服务群众,还要重新认识群众,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深入推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委宣传部)

返回顶部

【打印】 【纠错】 【求是论坛】 【网站声明】 网站编辑: 程卫军

分享:

相关文章到群众中去才能增进感情

李源潮为何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到群众中去”

让哲学理性成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

备自己·备学生·备哲学

哲学应该成为科学进步的“助产士”

陈云:学好哲学 终身受用

波斯纳对哲学的评判有失公允

努力提高学哲学用哲学的本领


相关文章

  • 务实求理读后感范文
  • 领导人著书立说的很多,而能将哲学道理.治国理念和人生感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的,李瑞环同志肯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继<学哲学 用哲学>和<辩证法随谈>两本闪烁着哲学智慧光芒的著作之后,他于近日又出版了富有哲学思想.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重要著作<务实求理>. 从一 ...

  • 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22)
  • 人类智慧的一座"灯塔"━━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出访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演讲中 ...

  • 十七大精神的哲学思考
  •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光辉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回答和解决中国发展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最新成果,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而且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 坚持了实践第一,实事求是的认识 ...

  • 20XX年大学生复学申请书
  • 尊敬的院领导: 你们好! 我来自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10级物理学一班,于xx年6月1号正式休学,休期为一年,而今期限已满,我希望能够于这一学期开学正式复学,希望院领导批准。 大一下学期时,为了能够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开拓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我决定休学一年,离开学校,进入更加广阔的舞台以确定自己的人生坐 ...

  • 就"职场哲学"图书给年轻读者的三点建议
  • 一是"职场哲学"类的书籍至多只能成为读者朋友为人处世的一个小小的参考,绝对不可以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玩味一下未然不可,但如果将其作为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则很有可能换来悲剧性的一生.哪怕一时吃点儿亏,做人也应该"大气"一点.如果具有这种"大气& ...

  • 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
  •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 ...

  • 钱学森书信读后感
  • <钱学森书信>(以下称<书信>),皇皇10卷,洋洋400万言.<书信>收入从1955年6月15日致陈叔通老先生至2000年11月26日致涂元季同志信,共3000多封.<书信>集中地反映了钱学森院士人生道路和科学历程的 主要轨迹,体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伟大 ...

  • 团结互助的格言
  • 朋友间必须是患难相济, 那才能说得上真正友谊. (莎士比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 ...

  • 如何当好机关中层干部
  •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已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逐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现代化,更包括全体公民自身的现代化.行政机关的职能和宗旨是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的.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只有不断 ...

  • 学习钱学森事迹心得体会
  • 作为东方之子的钱学森现于xx年10月31日逝世,他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1991年被授予国家 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当我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刻,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千年飞天梦想,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这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