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真题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著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著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著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著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著有《竹人录》,园林专著有《园冶》,

刺绣专著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著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雕版印刷

2. 珐琅彩

3. 鸡冠壶

4. 明式家具

5. 青花瓷

6. 釉里红

7. 兵马俑

8. 失腊法

简答题(每题15分)

1. 简述汉代漆器设计的主要特色与工艺特色。

(1) 时代特点(2)装饰纹样(3)题材内容(4)风格特征

2. 辽、金时期陶器工艺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3. 简述元代金属工艺的设计风格与时代特色。

4. 简述元代染织工艺设计特色与艺术成就?

(1)社会因素(2)设计风格与成就(3)时代特色与造型装饰(4)工艺特色

论述题(每题30分)

1.为什么说明清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高峰期,其主要成就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两朝在设计风格上的主要特征及异同?

2.为什么说唐宋瓷器是中国陶瓷设计史上的高峰期。请你结合作品分析其原因有哪些?并试述唐宋瓷史的主要特征、艺术成就及设计风格上有哪些异同。

(1)时代特色与审美趣味

(2)装饰造型及图案组织纹样设计

(3)表现手法(工艺制作)

(4)风格与艺术成就

名词解释

印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胎体上打印出花纹。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已在江南一带普遍出现,经后代发展,至宋代,印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定窑印花瓷为宋代最高水平的代表。

刻花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尤以南方龙泉窑和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贴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制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再施釉人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等。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色瓷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上,故名。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蓬勃发展,出现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许多名贵品种。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窑变

指在釉中加入适当的铜、铁、钴、锰等金属呈色元素,在坯体上二次或多次施釉后,经1300℃高温烧制。釉色呈自然流垂融合,色彩灿烂瑰丽,光彩夺目的效果。宋代钧窑首创,清代景德镇窑有仿宋代钧窑窑变品种。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新品种,题材多样,画笔生动,色彩浓艳,加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斗奇媲美,故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制品胎薄釉莹,彩色鲜艳,画面清雅。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系借鉴了国画中的用粉和渲染之法,色调丰富,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粉彩瓷器胎薄釉白,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盛行,作品精致。

珐琅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由清宫廷画师用自己炼制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人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胎质轻、薄、细、洁、白,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始烧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在白地彩绘之外,并题诗两句,加印图章,接近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乾隆时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于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

白瓷

一种釉色白润光亮的瓷器。由于坯土、釉料和烧窑工艺的差别,白瓷有多种色调。唐代河北“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被选为贡瓷。宋时定窑盛产白瓷,风格典雅。

青瓷

瓷器表面呈现青色,故名。商周时原始瓷的青黄釉色是青瓷的初期阶段;汉代青瓷釉色较纯正;六朝时呈色青绿,匀净光润;唐、五代臻于成熟。南方越窑瓷器为青瓷系,与北方邢窑白瓷齐名。宋代许多名窑以烧造青瓷器闻名,如汝窑、哥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等。后由于配釉、施釉、烧窑技术不断提高,青瓷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色泽的名贵品种。青白瓷 亦称“影青瓷”。它介于青、白瓷之间,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中带白,白中显青,晶莹明澈。宋代景德镇窑首先烧制成功,后很多瓷窑也模仿烧造,形成青白瓷系。

鎏金

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具体制作过程是用金和水银的合金涂在金属的表面,经烘烤或研磨,使水银挥发,而金留在器物上。我国古代铜器常用这种方法作为装饰,尤其在佛像上多用。

金银错

指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流行的金属镶装饰工艺,它用金银、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花纹缝间,再加以磨光,作为纹饰或铭文,产生色彩斑斓的效果。失蜡法

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暗纹陶 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夹贮

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秘色器

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因为是贡物,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釉里红

以红铜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钠石失可能是波斯语派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加金的丝织物,以金线纹织成的金锦。

漆器

一种工艺品。大多以木为胎,也有夹纻胎等,外髹天然漆。有各种日用器物,也有大型家具屏风等。漆器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以楚国最为发达,汉代漆器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上的五百余件漆器。唐代漆器更向华美的装饰方向发展。其后各代漆器工艺继续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形成多个制作中心,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等。

绳纹

陶器上最早出现的也最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该纹样为绳索印痕的规律性排列,是用缠绕着绳子的拍子拍印的结果,有粗细之不同。云雷纹

一种几何纹样。它常见于商周时期青铜器和陶器上,呈方形或斜方形,多半为青铜器装饰的地纹。

饕餮纹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婪的恶兽,有首无身,大目巨口。商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多以此为装饰,造型规整、严谨、诡秘。

夔龙纹

夔龙是想像中的一种怪龙,头上长一只角,常见于青铜器装饰纹样上。蟠螭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形图案组成。

开片

又称冰裂纹,是指瓷器釉层中出现的裂纹。因胎和釉经高温后膨胀系数不同,以及瓷器烧成时温度的变化而形成。本是制瓷工艺中的一个缺陷,但被智慧的古代工匠利用来装饰瓷器,形成某些瓷窑所产瓷器的主要纹饰和风格特征,如宋代的哥窑、官窑等。

青铜器

青铜器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但熔点很高(1083摄氏度),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摄氏度),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用青铜制成的器具叫做青铜器。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成为三彩。

瓷器

古代页称窑器。瓷器以瓷上(瓷石)为原料,经成形、彩绘和施釉等工艺后,经128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瓷器外观质地坚硬致密,表明光洁,胎体较薄者成半透明状,敲击时声音清亮,且不吸水。

景泰蓝

亦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特种工艺品,广泛流行于明景泰年间。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出色,故习惯称为景泰蓝,产于北京。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品种有碗、盘、瓶、烟具等,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广受欢迎。

琉璃

以陶为胎,施以琉璃釉,再人窑烧制成的一种工艺品。据历年出土实物证明,在战国时期已出现琉璃工艺,但质料不纯,至宋代,出现真正的琉璃工艺,明清以来,烧造技术更有发展,釉色及品种均有增加,北京北海的九龙壁等都是琉璃工艺代表作。

缂丝

亦称刻丝,一种传统丝织工艺品,盛于宋代。织造时,经丝纵贯织品,而纬丝则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其成品的花纹,正反面如一。缂丝的题材,明清以来多仿制古代绘画作品,技艺极高,主要产地为苏州。

泥条盘筑法

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成型方法。制作方法是先将和好的泥揉成泥条,然后由下向上盘筑叠起成型,再把里外修饰抹平。

轮制法

用轮车制作陶瓷器形体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期末期。轮车为一木制圆盘,盘下有立轴,轴上下有枢纽,便于圆盘旋转。操作时,利用轮车的旋转力,用手将泥捏成所需器形。制作的器物胎体厚薄一致,器形弧度规矩,器表光洁,比之泥条盘筑法是一很大进步。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即用此法。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前面的文字称“题”,后面的文字称“跋”。一般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元代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于石树缝隙。元代以后,随文人画发展,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古代中国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后引伸为对一般画稿的称谓。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其法有二:一是用针按画稿墨线密刺小孔,把粉扑入纸绢或壁上,然后依粉点作画;二是在画稿反面涂以白粉,用簪钗之类,按正面墨线描传于纸绢或壁上,然后以粉痕落墨。

园林

由人工营造或加工的林木、山水、建筑群体,供人们游憩观赏的场地。早期有秦始皇筑秦宫,汉武帝营造上林苑等,后贵族富人也群起仿效,于屋后宅旁,模仿自然,巧妙布局,造成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达到虽居宫室,而有山林之趣的效果。古典园林分两大类,一为皇家园林,宏大豪华,以颐和园为代表。另一类为私家花园,小巧富情趣,以苏州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是山水规划、建筑、园艺、雕刻、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融建筑美、文学书画美、自然美于一体,形成独具风格的园林艺术。

古时建于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一种具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最早起于西周前,汉代崇尚厚葬,帝王显贵墓前常设双阙,成一定制。如今存四川雅安的高颐阙,即为此时石阙范例。

屋顶

古代单体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物大体以台基、梁架、屋身和屋顶几部分组成。外观上有着醒目的大屋顶是古代中国建筑独特的传统和鲜明的特征。屋顶有多种形式,如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分别简介如下:悬山顶为人字屋顶之一种,山墙两际屋面出挑,屋面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垒砌,或砖砌作脊。这种屋顶大量用于我国南方各地民居。硬山顶也为人字屋顶之一,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顶两坡交界处常用片瓦垒砌或砖砌屋脊,普遍用于北方民居。庑殿顶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尊贵的屋顶形式,一般用于殿宇、寺庙、陵寝等大型建筑,形象庄严宏伟,屋面作四坡式,略呈凹曲面,至四翼角及檐口处复向上起翘,屋顶有一正脊及四垂脊。歇山顶在古代建筑中尊卑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正脊、四垂脊、四戗(qiang)脊(垂脊下端岔向四隅之脊)及四个坡面组成,其上半呈两坡式,下半转成四坡式,形象雍容华贵。卷棚顶为一种圆脊的屋顶,两坡式,其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多用于北方民居或园林等建筑。攒尖顶为一种尖锥形的屋顶,随建筑平面形状不同而有方、圆或正多边形等样式,大小也不拘一格,屋面一般皆用筒板瓦铺盖,顶端置金色宝珠等饰物,大型攒尖顶高耸轩昂,用于殿宇、楼阁、寺塔,如天坛祈年殿等,小者玲珑精致,常用于园林建筑等。悬山顶

悬山顶为人字屋顶之一种,山墙两际屋面出挑,屋面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垒砌,或砖砌作脊。这种屋顶大量用于我国南方各地民居。

硬山顶

硬山顶也为人字屋顶之一,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顶两坡交界处常用片瓦垒砌或砖砌屋脊,普遍用于北方民居。

庑殿顶

庑殿顶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尊贵的屋顶形式,一般用于殿宇、寺庙、陵寝等大型建筑,形象庄严宏伟,屋面作四坡式,略呈凹曲面,至四翼角及檐口处复向上起翘,屋顶有一正脊及四垂脊。

歇山顶

歇山顶在古代建筑中尊卑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正脊、四垂脊、四戗(qiang)脊(垂脊下端岔向四隅之脊)及四个坡面组成,其上半呈两坡式,下半转成四坡式,形象雍容华贵。卷棚顶 卷棚顶为一种圆脊的屋顶,两坡式,其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多用于北方民居或园林等建筑。

攒尖顶为一种尖锥形的屋顶,随建筑平面形状不同而有方、圆或正多边形等样式,大小也不拘一格,屋面一般皆用筒板瓦铺盖,顶端置金色宝珠等饰物,大型攒尖顶高耸轩昂,用于殿宇、楼阁、寺塔,如天坛祈年殿等,小者玲珑精致,常用于园林建筑等。

斗栱

木构建筑上特有的支承构件,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主要特征之一。斗栱位于柱头、额枋与屋顶之间。“斗”即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栱”为置于斗上的横木。斗与拱纵横交错,层叠架构,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其功能除加强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合并使之多样化外,还能使屋面出檐深远。早期斗拱风格古拙简朴,至唐宋,形制成熟,且硕大雄健,明清时期转向纤弱,但彩绘考究,其结构功能减弱而装饰功能跃居首位。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棚形式之一,指局部天花板升高的部分,或结构本身所形成的穹隆,在其上作装饰处理,如雕刻或彩画,使室内上部空间具华丽缤纷的艺术效果。藻井一般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

建筑彩画

运用浓艳色彩在梁、枋、椽、天花、斗栱、柱头等部位描绘的各种图案纹样。既具装饰作用,又可保护木材,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特征之一,主要用于宫廷寺庙等。一般彩画常以青绿为主,高档者还有沥粉贴金等;题材从龙风云鹤到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丰富多彩。 石窟寺

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起源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公元四世纪中,以北魏至隋唐最兴盛。在建筑形式上可分为有中心柱及无中心柱两种。窟内雕塑佛像和壁画佛教故事。中国著名石窟寺有号称三大石窟的敦煌、云冈、龙门等。

浮雕

指在平面上雕出形象浮凸的一种雕塑。依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分为高浮雕与浅浮雕等。 石像生

古时置于帝王陵墓神道两侧的石兽、石人,用以表示帝王的威严神圣。其制度始于秦朝,后历代都有沿袭。石兽有狮、麒麟、辟邪、天禄、骆驼、象、虎、牛、马等;石人则有文武百官等。

古时陪葬用的偶人。远古实行人殉,后以木、石、陶、铜等不同材质制成的俑代之。东周墓中俑出现渐多,汉至唐代盛行,宋以后因薄葬风,纸冥器流行,俑渐少。俑内容丰富,有男女奴仆、家禽家畜、仪仗出行等等,从中可考见当时社会生活、习俗、服饰等。俑在艺术上又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历年来出土有大量优秀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东汉击鼓说唱俑、唐代三彩俑等。

1、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有长有短、上下贯通的筒形器

2、明清家具的典型器物是桌椅。

3、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一套大小共计六十四件,总重量五千公斤,按大小和音高编为八组,分三层悬挂在支架上。

4、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先在白色胎坯上用钴蓝绘制纹样,罩上透明釉后一次性烧成。

5、人物纹中的三星图是福星、禄星、寿星的合称。

6、夹苎胎漆器是用苎麻布或缯帛做胎骨的漆器。

7、粉彩是综合中国五彩和西方珐琅彩而形成的一种釉上彩瓷器。画面上各种色

彩如同珐琅彩一样呈现傅粉的效果。粉彩无论人物、花鸟、山水,都有明暗变化,立体感、空间感以及透视效果,具有明显的西洋画作风。

8、清代刺绣的五大名绣是:京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9、中国传统漆器是使用天然漆髹xiu饰的工艺品。

10、史前的黑陶工艺主要以大汶口文化为卓越代表。

11、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图案。

12、玉器在中国工艺品中的地位神圣。其中的礼玉,尤其是礼玉中的瑞玉,是中国远古礼教和巫术的重要载体,是君权神授的标志和天人沟通的法器。

13、楚国漆器代表作有:虎坐飞鸟、兵主、蟠蛇卮zhi。

14、植物纹中的三友图主要是指松竹梅,亦称岁寒三友。

15、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中国曾有个玉器时代。

16典型的瑞玉有六: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苍璧是祭天的,

黄琮是祭地的。

17、云锦色彩纯正艳丽,常用金线勾边和装饰花纹,图案严谨庄重,造型简洁而 画面饱满,视觉效果富丽华贵。

18、明代椅子造型轻盈简洁,髹饰单纯明快;清代太师椅粗壮厚重,髹饰复杂华 贵。

19、陶器经600—1000度炉温烧成,坯体不透明、吸水,叩击时声音浑浊。瓷器 经1200—1300度高温焙烧,坯体坚硬致密,器表有玻璃质釉面,叩击有金石之声。

20、素瓷是瓷胎外表不施彩釉,釉上釉下不彩绘纹样的瓷器。 21、纹饰中的四君子是梅、兰、竹、菊。

22、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手工业生产全过程的图文 并茂的技术百科全书。

23、衮服:是帝王穿的礼服,分上下两部分。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

周代时叫玄衣黄裳。玄色或为蓝色,或为黑色,象征天空;黄色象征大地。 24、缂丝:指用通经断纬方式织造的丝织品,以地色丝为经线,以彩色丝为纬线。 25、青铜器:是用青铜铸造或锻造的器物,主要分礼器、兵器、工具和日用品。

青铜系由铜锡合成。三代青铜器含锡量少,色相泛青;汉代含锡量增加,色相如银灰。

26、彩陶:是用矿物颜料在陶坯表面绘制纹样并入窑烧造的陶器。它是中国新石 器时代晚期流行的工艺品。

27、斗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相结合的彩瓷,由于上下两层色彩在釉面上形成 争奇斗艳之势,故取名斗彩。

28、冕服的服饰纹样特色是十二章纹饰。是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即所谓

冕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前六种绘于服装上,后六种绣于服装上。十二种纹样的服饰是西周统治者的礼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沿用。

29、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

一是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组织和管理严密,行业分工又细致,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如漆器制造工序多达八种。

二是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工匠众多,富有经验,技术精湛,促进了手工业

生产技术的提高。

三是官营手工业是一种非商品生产,造成人力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加重

了政府的开支。

四是后期由于手工业的垄断性,产品缺乏竞争,加上官吏的腐败无能,产品

质次价高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30、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方法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方法主要有压印、 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几种。

压印即在瓷坯未干时将刻花印模印压出各种装饰花纹。

刻花使用一种硬质工具在瓷坯上刻画出各种装饰线纹。

堆贴用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贴饰在瓷坯上,使其成浮雕状。

雕镂在瓷坯上雕出剔透玲珑空隙,使器物达到实用的目的。

釉彩使用不同的色釉在瓷坯上加彩,这是瓷上彩釉装饰的先声。

31、唐代女装款式设计的特点是唐代女装款式设计的特点是偏重于在领子上下功

夫,因此有种种不同的流行形式,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和鸡心领等。盛唐以后,为了展示妇女丰腴的神韵,还流行了一种袒领,使胸脯半露出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的开放。

32、唐镜的图案组织主要有五种:

一是对称式,是最流行的一种纹饰,纹样有对鸾、对舞狮等。

二是散点式,多为宝相花团纹。

三是单独式,有龙纹、万字纹、鸾鸟纹等。

四是旋转式,常见有双鹦鹉、连枝宝相花。

五是满花式,主要为海兽葡萄纹。

33、、《考工记》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是:

成书于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曾被后世工匠奉为经典,该书不但较全面地记叙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经验科学,有些还力图加以探索其规律并进行科学的概括。《考工记》特别强调制作优质产品所必须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匠四个原则,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按一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将诸多工种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考工记》强调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的技艺原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34、宋瓷成为我国陶瓷工艺的一个高峰的原因是:

宋代制瓷业相当发达,产量和制造技术均比前朝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瓷窑遍及全国,而且各地瓷窑的器物造型、纹饰及釉色设计均各具特色,形成富有个性的宋瓷风格。宋代制瓷业的特点有:其一,窑址数量超过唐代;其二,宋瓷的品类及适用面较前代大为拓展;其三,宋代的瓷器还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种。艺术设计的水准也堪称为杰出代表之一,造型以简练为主,各部位比例和尺寸都恰到好处,达到了融会完美的地步。

35、北朝刘昼“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长珍,恶不终弃”的主要思想是:

一是刘昼认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在于“施用用宜”。其二是实用的重要性,对人有益的作为选择物品的标准,而并不仅仅从材质的高贵、外表的漂亮来评价事物。 其三这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重视实用的传统的发扬。

36、方形是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比方形出现得更早而且象征天体的圆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排在第二位的基本形,二者自古习称方圆。

37、中国礼教的本质不是信仰,而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制度。礼教通常归纳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简称五礼。

38、象征与寓意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它的最早的对象是巫术法器与礼器,最早的文献出处是易经。

39、由于创作的被垄断,在中国美术史中,很少出现个性化的民间美术,每个朝代流行的民间美术都是礼教美术的简装本或名家美术的复制品。

40、孔子认为玉象征六种德行:温润有光泽,仁慈;坚实而有纹理,智慧;刚毅而不屈从,道义;有棱角而不伤人,操行;宁折不弯,勇敢;玉瑕并存,坦率。

41、典型的瑞玉有六: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赤璧祭天,黄琮祭地,青圭祭东,赤璋祭南,白琥祭西,玄璜祭北。瑞玉从属于礼玉,在五礼中属于吉礼。

42、丝绸刺绣是用彩色丝线和绣针在丝织物上刺缀纹样的手工艺,又名针绣,为女人擅长,别名女红。

43、摇钱树是东汉青铜杂器中的一种,器身如茂密的树,上缀佛像和方孔钱。摇钱树又是画像石和民间美术的题材,它体现出中国古代金钱崇拜的市俗心态。

44、彩陶是用矿物颜料在陶胚表面绘制纹样并入窑烧造的陶器,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流行的工艺品。

45、紫砂是江苏宜兴紫砂炻的简称,它的烧成温度介于陶和瓷之间,胎质像陶器一样不透明,器面呈砂质,敲击时却像瓷器有金石之声。正宗紫砂呈紫红色调,另外还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色调。主要制作名家有:龚春、时大彬、陈鸣远。

46、窑变是指单色釉瓷在窑炉烧造时产生预料之外的色相变化,因花釉起源于窑变,所以凡花釉都可称为窑变。

47、忍冬纹俗称金银花、金银藤,其原型即金银花,因冬季不凋,故名忍冬

48、五谷丰登纹的五谷特指稻、黄米、高粱、大麦、大豆五种农产品,五谷丰登泛指农作物丰收。这种图案或用以表达平民祈祷丰年的愿望,或用以表达统治阶层标榜太平盛世的意图。

49、十二章纹是先秦帝王礼服上十二种纹饰的合称,“十二章”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米粉、黼、黻。

1 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的陶瓷。可大致分为:半坡型、马家窑型、庙地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大汉口型、龙山文化等。

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喝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次,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2 比较唐宋器物造型

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饮食器中,模拟瓜果花卉形状的器型品类大为增加,如瓜棱壶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高足杯、兽面杯等造型体现异域风格的器物。常见的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盘口多曲的典型特征。碗的造型和盘近似,多棱、

多曲碗是唐代碗的代表。壶的造型出现了执壶,短颈,腹部硕圆丰满。罐类器具器体饱满,气势雄强,生动体现盛唐气象。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响,造型洗练,比例高度和谐,花口盘、花口碗与唐代相反。梅瓶、玉壶春瓶、斗笠碗是宋代器物的代表,以玉壶春瓶为例。造型:口稍侈,细颈,腹部微呈椭圆形,造型秀丽,富有曲线美,体现了宋代器物造型简约,比例和谐完美的特点。

3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他各种形式高坐具。唐代家具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度阶段,唐后期出现桌椅。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明清家具达到高峰。 4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雅是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

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5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包装艺术设计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包装目的的认识材料的选取、造型形态与成型工艺的改进、装饰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包装作用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内容,形成了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即我国古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一.我国传统包装从选材的扩大,到工艺的改进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 我国古代包装无论在包装的目的、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确立,还是在结构的处理上,均以保护商品、便于流通为目的和宗旨,因而讲求简易、经济、实用。三. 传统包装虽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打上吉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6 简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发展演变

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刘超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而古代的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形,有的和生产和编织物有关,有的则是动物纹之抽象化,原始种族部落的标志和标号。商周至汉魏六朝是以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阶段,人们对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有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

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放吗,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北魏最具有特色的纹样设计是:莲花纹、忍冬纹。汉代的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极为流行。汉代染织工艺中云气纹、乘云纹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宋代纹样设计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二方连续式纹样,团花式,几何纹,折枝花式,穿枝花式。

7 简述汉代灯具设计

秦汉时期的灯具以铜质、陶质为主,也有玉质,灯具的设计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造型的多样化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二.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三.巧为装饰是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除了灯体以各种仿生形态出现外,还在灯体上鎏金或施以错金银等装饰,使灯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陈设品。

8 举例说明中国明清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明代是中国平面设计趋向完善和定型化的时期。一方面,平面设计集以往历代之优长,在图形、文字、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明代各个阶段的平面设计也存在不同特点,明前期继承与创新并存,明后期更多地是在承传的基础上局部加以变化,出现了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明代图形设计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均最大限度的继承传统,并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因素,使明代图形设计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从题材的选择上看,运用象征及寓意手法表现吉祥美满主题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图形设计的突出特点。

明代的书籍设计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征。根据用途和使用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装帧样式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重要特征之一,明代亦然。明代书籍的版式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书铺为了促销,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改进版面设计,竹节、花草、博古等花栏盛行,起到一定的美化版面作用。版式设计追求星期的风气还体现在大开本、大字号的运用上。清代图形设计采纳了远及商周近至明代的不同题材、样式,同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形态。在图形的表现上,以往各门类设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清代图形中均可以看到,应有尽有、不拘一格。清代图形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常运用各种图形组合方式进行装饰,往往满布所饰物品,不留余白,甚至给人以密不通风的堆砌之感。清代字体设计与图形设计的情况相放佛,更多地是沿袭明代的做法。清代书籍装帧样式以线装为主,卷轴、经折、梵夹、蝴蝶、包背各种形式也同时并存,但所占分量相对较少。清代书籍版式较之明代样式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多中文字并用,为版式设计带来新的变化,这些使中国古代的版式形式大为丰富。

9 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唐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气象恢弘壮阔,形态饱满,结构新颖,色彩绚丽,大到建筑小到实用器具,均在设计上体现出唐朝特有的气势,强调整体感的表达,大而得当,小中见大。以饮食器为例,造型饱满圆浑,丰硕雄浑。如唐代的凤首壶,彩绘云纹双系罐,还有具有外来民族文化的金银带把杯和兽首杯。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也充分体现盛唐风格。图案设计中,在形式上图形组织和构成方向多样化。例如联珠纹、宝相花等图形。一. 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二. 经济军事的强盛,使其在财富积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三. 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对内实行开明的统治,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 对外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

10 分析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

夏和商周早期青铜器制品大多器体相对轻薄,造型明显带有陶器的特征,加工简陋,很少装

饰,单纯朴素是早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自商代中期起,青铜器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印迹,工艺由粗到精,造型装饰由简谱向繁荣发展。商晚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种类弃权,器型硕大,器体厚重,结构复杂,造型附件增多,装饰慢密,多以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由高浮雕和圆雕作装饰。

11 简述唐宋时期器具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变化

唐: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以及文字等。动物形象多为各类祥禽瑞兽、龙、虎、鹿、羊等,种类异常丰富,是中国古代动物形象图形设计的集大成时期。盛唐植物图形与动物图形并行不悖,此后植物图形取代了动物图形的地位,植物图形中最为普遍的是牡丹、莲花、宝相花。宝相花花型优美,丰硕饱满,是大唐风尚的一种象征。人物图形主要以狩猎、打马球、仕女游春、飞天、历史人物等为主,万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几何图形及文字常常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图形设计之中,与动物、植物构成难分难解的有机整体。就形态布局及组织形式课分为单独图形,组合图形及绘画式图形三大类。组合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在唐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唐草纹如“陵阳公样”。唐草纹是循环原形的代表。绘画图形在唐代图形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

宋:图形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动物题材中走兽减少,禽鸟、游鱼相对增多。植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图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牡丹、莲花、菊花,花卉图形广泛应用。几何图形在这一时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有曲水、龟背、回纹等。人物题材如游园、婴戏等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图形组织而言,较之唐,这一时期的单独图形少见,组合图像慈宁宫最为普遍绘画式图形大幅度增加。宋代除缠枝花为代表的循环式图形外,几何图形也采取循环式。各种题材的绘画式图形广为运用,与两宋绘画艺术的繁荣紧密相关,婴戏是宋代绘画中常表现的对象。

1 以某一工艺品种为例说明“因器知政”。

青铜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晚期齐家文化,考古发掘出土的金属盘状物品,类似后世的铜镜,青铜器材质,造型与功能的改善,应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器具,尽管均以青铜和陶器为主,但造型装饰面貌上存在显著的区别。器物种类,加工工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青铜器逐步发展成熟,出现了由实用器物向礼器发展演变的趋势。目前所见的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对大部分是出土于帝王及显贵的墓葬中作为殉葬用的礼器。尽管这类青铜器主要是为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

随着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殷商贵族阶层为了显示自身地位的高贵与权利的显赫。开始专门制作大量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主的物品。两周时期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祭祀、军事、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所遵循追慕的“周礼”。以“周礼”为代表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带有鲜明的礼仪色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周礼》有“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的记载。

2 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如何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

元代疆域辽阔,陆路与海路皆畅通。元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尤为重视。开发了众多港口,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绸是元代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经由陆路和海路销往亚、非、欧各地。仅据汪大渊所撰的《岛夷志略》记载,不难想见对外输出的丝绸数量之巨,

品类之多。统治亚欧各国的蒙古贵族穿着中国丝绸,也导致中国丝绸在各国上层社会更为流行,丝绸所承载的中国装饰艺术也流传于各国。可以说蒙古族的远征及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元代陶瓷对外输出的范围、数量较之宋代有增无减。元代瓷器的大量输出,对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民族将中国瓷器视若珍宝,不仅作为实用器物,而且大量用于收藏陈设,作为财富的象征。中国瓷器还被运用到各种宗教民俗活动中。元代瓷器在外的畅销,也引起了各国对中国陶瓷的仿制热潮,以满足当地对中国陶瓷日益增长的普遍需求,也势必对这些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此外,元代对外输出的艺术设计作品还包括漆器等。中国物品受到各国的推崇,这些物质产品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也随着对外输出而被各国所熟知,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媒介。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对世界各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元代丝绸、陶瓷等物品对外输出的同时,外来文明也经由使臣往来及贸易等渠道传入中国,对元朝丝绸、陶瓷、金银器等产品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蒙古人的西征,使伊斯兰文化传入内地,并影响到元代艺术设计。主要对平面设计的丝织品及金银、陶瓷器的装饰产生影响。同时,元代器物装饰也常常体现出伊斯兰因素。外来文化对元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在器物尺度、形态上也有所体现。外销伊斯兰世界的青花瓷器型相对硕大,是为了适应穆斯林“肉饭”的饮食习惯。元代德化窑白痴是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净瓶其前身是印度佛教徒用以净手或饮水的铜制器物。销往东南亚的净瓶上还长书写阿拉伯文,与装饰图形结合,独具特色。元代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也使它所承载的印度、尼泊尔艺术因素传入内地,并对元代的艺术设计产生显著的影响。元代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相联的艺术设计直接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交流的基本状况。

3 分析宋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

宋代的书籍装帧和版式都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书籍装帧及版式趋向精致化、多样化、艺术化。

书籍装帧除了继承前代的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外,还出现了蝴蝶装与包背装这两种新的装帧形式。这两种装帧形式都以一个印版为单独的一页,装订后多为竖长方形,开本较现代书籍略狭长。二者区别在于:蝴蝶桩将每页版心相对折叠,然后按顺序在折叠处粘连,打开后版心在页面中心,四周为空白,状如蝴蝶展翅,“装用倒折,四周外向”的形式免遭虫鼠噬啃和磨损,也利于保护版心和板框内文字。包背装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对折,版心向外,书页板框外左右两边的余幅向着书脊,然后将叠好的书页戳齐,在右边余幅的适当位置打眼,用纸捻装订,裁齐,再将一张厚纸对折用浆糊粘于书脊,以之包裹书脊,包背装的装订形式,使书打开后就能看见正面文字,避免了蝴蝶装每翻一页,先映入眼帘的是空白而不是文字,为明清时期线装的盛行打下了基础。此外,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较少采用的书籍装订形式——线装,在北宋初年也有存留。

宋代版式设计形式多样,风格隽秀典雅,体现了较高的设计水平。采用蝴蝶装及包背装的宋版书多将版心安排在书页中间稍下的位置,形成天头宽,地脚窄的格局。宋版书边框严整,界行清晰,还常在板框外左上角紧贴边栏处,设计一纵向长方形框围,也称耳子或书耳,内镌印缩写的该卷该页内容。宋代刊印书籍多采用楷体字,通常篇名顶格,正文部分顶格满排。宋代书籍的尺度、版心行数与字数并无定制,产生了不同的版面视觉效果。宋代的书籍插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打破了唐五代卷首扉画的单一模式,出现了在经卷及其他书籍中间插图或连接插图的形式。书籍插图以具体的形象来诠释文字内容,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总体来看,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形态丰富、手法多

样,在装帧形式、版式布局、字体及插图设计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呈现出隽秀、工整、精致、细腻的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确立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基本样式。

4举例说明中国清代艺术设计的得与失(中国清代陶瓷设计的得与失)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器。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左图]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新创作。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清代瓷业自嘉庆朝以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的制瓷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乏善可陈。其瓷器的制作工艺、纹饰内容、表现技巧、器型样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当然每个朝代还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如嘉庆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咸同间的一些彩器。随着整个大清朝社会经济的衰退,制瓷业也不断地走下坡路,一语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虽然光绪朝的制瓷业大有再兴之象,但终只是回光返照,难以新生了。

5 明代家具的发展历程

中式家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上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式传统家具的形式日臻完善,品类也日益齐备。其中以明式家具最负盛名,是中国传统家具形式的典范和代表,清式家具也有很高的成就。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所包含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家具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不完全体现在功能上,更注重外观、美学。明清时期的家具将中国家具艺术升华到巅峰之极。明代早期,仍沿用宋代的漆家具,但工艺水平在以前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明代中后期又涌现出一批有年款的家具精品,各种漆工艺亦被广泛应用到家具制作之中,漆家具的技艺也达到高峰。隆庆年间,海禁大开,硬

木得以流行,硬木家具出现,这些硬木家具造型简洁流畅、比例合度,结构科学;不仅能节约木料,而且十分舒适;还给人淳朴厚重、空灵秀丽、典雅清新的美感,神兽时人的欢迎和收藏家爱戴

6 中外文化交流对唐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巅峰阶段,这个时期,唐帝国繁荣富强,昌明发达,有绝域来贡,万邦入朝的情况。西北有丝绸之路,东南有海道联络东西,使来往唐朝的商队络绎不绝,中西交流频繁。因此,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对中国的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七世纪时期是一个大迁的时代,是一个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时期,伴随着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流入。佛教哲学在这时已经渗透到了唐朝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也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

八世纪时期,胡风弥漫,影响工艺品的风格特征。当时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胡风盛行波及到语言文字领域。唐朝着装的风尚尤其注重效仿突厥和东伊朗人的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以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也得以流行,在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理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来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朝的诗人以及画家们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纷纷涌进唐朝境内的外国人,例如:贞观十七年,阎立本曾受命描绘太宗朝万国输城纳贡的场面。那时候外来的纺织品明显带有虚幻、想象的色彩,由于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非常繁荣,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就将对纺织品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了外来物品的身上。

那时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土,带来很多建筑方面、艺术品、日常生活用品制造等技术,因而在唐代建筑方面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同时唐代的木建筑也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譬如,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就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色。

7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考工记》中提出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理解

天有时:就是时间性,看一个作品要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下来看待。拿我们经常在设计中用的所谓“传统花纹”来看,何谓传统?吕敬人曾说过: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有些朋友拿出的标志设计一看就是80年代的设计风格,我们不能说80年代的设计不好,而是时代变了,不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了。

有人可能要说,好的设计是经典的,而经典的东西是永远不过时的,套用红河的广告语:潮流来来往往,经典恒久不息。我说这是片面的,所谓经典也是具有时间性的,只是这个时间线的长与段的问题,比如有些促销广告设计,我们需要的就是某一时期的需要,可能就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是时间因可能就是这一段的设计,而不需要考虑经典问题。

地有气:就是空间性,也就是在什么地点看设计。比如我们做的种子化肥袋子的设计,他是卖给农民的,我们套用LV的箱包图案可能就会产生坏的设计,我们不能说大红大绿就是不好,也不能说国际化风格就是不好,只能在具体语境下看问题。《考工记》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

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材有美:材料制作的选择。好的设计没有好的材料同样不能体现设计的优良,比如同样款式的西装,在地摊上可能只有100块,而在奢侈品牌杰尼亚西装可能要10万块。材料的好与坏直接分出了作品的优良。我们看高档的画册书籍设计也是如此,高档的画册基本度是选择好的特种纸加优良的印后工艺组成

工有巧:设计构思的巧妙。在确定好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后,我们材考虑设计的重要性。这时候画面的美与不美就有了一个评判标准了。

填空(每空格1分)

1.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类型主要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攒尖)、(卷棚)、(单坡)、(平顶)、(囤顶)、(毡包式)、(穹隆顶)等。

2.古代陶瓷的专著有《陶说》、《陶雅》、《陶录》、《古窑瓷考》、《说瓷》、《瓷史》,建筑专著有《鲁班经》、《营造法式》,刺绣专著有《蚕桑萃编》、《存绣堂丝绣录》、《绣谱》。有关漆器的专著有《髹饰录》,竹刻工艺专著有《竹人录》,园林专著有《园冶》,

刺绣专著有《存素堂丝绣录》、《绣谱》,工艺专著有《天工开物》《闲情偶寄》《装潢志》。 3.古代丝织品的纹样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式)、(连续式)、(散点式)、(团花式)、(折枝花式)、(穿枝花式)、(几何纹)等。

3.中国建筑彩画的制作程序分为(衬地)、(衬色)、(细色)、(贴金)4个步骤。 4.马家窑文化主要有(黑陶文化)、(庙沟底文化)、(龙山文化)三种彩陶文化类型。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简册)、(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线装)、(蝴蝶装)、(包背装) 名词解释(每题5分)

1. 雕版印刷

2. 珐琅彩

3. 鸡冠壶

4. 明式家具

5. 青花瓷

6. 釉里红

7. 兵马俑

8. 失腊法

简答题(每题15分)

1. 简述汉代漆器设计的主要特色与工艺特色。

(1) 时代特点(2)装饰纹样(3)题材内容(4)风格特征

2. 辽、金时期陶器工艺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3. 简述元代金属工艺的设计风格与时代特色。

4. 简述元代染织工艺设计特色与艺术成就?

(1)社会因素(2)设计风格与成就(3)时代特色与造型装饰(4)工艺特色

论述题(每题30分)

1.为什么说明清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高峰期,其主要成就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两朝在设计风格上的主要特征及异同?

2.为什么说唐宋瓷器是中国陶瓷设计史上的高峰期。请你结合作品分析其原因有哪些?并试述唐宋瓷史的主要特征、艺术成就及设计风格上有哪些异同。

(1)时代特色与审美趣味

(2)装饰造型及图案组织纹样设计

(3)表现手法(工艺制作)

(4)风格与艺术成就

名词解释

印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用刻有装饰纹样的印模在尚未干透的胎体上打印出花纹。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已在江南一带普遍出现,经后代发展,至宋代,印花装饰达到成熟阶段,定窑印花瓷为宋代最高水平的代表。

刻花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瓷坯上用刀刻出花纹。宋代最盛行,尤以南方龙泉窑和北方耀州窑最具代表性。

贴花

陶瓷器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制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釉下彩

在生坯上彩绘,再施釉人窑高温烧成。彩色花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故名。如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釉里红等。

釉上彩

在烧好的素色瓷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因彩附着于釉面上,故名。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蓬勃发展,出现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许多名贵品种。青花

釉下彩品种之一。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坯胎上绘画,罩以透明釉,经 1300~c高温烧制而成。蓝白相映,色彩恬静素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美感。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烧制成熟,并已出口世界各地,明、清两代青花瓷已成瓷器生产主流。因原料不同,制品色彩也各具特色。

窑变

指在釉中加入适当的铜、铁、钴、锰等金属呈色元素,在坯体上二次或多次施釉后,经1300℃高温烧制。釉色呈自然流垂融合,色彩灿烂瑰丽,光彩夺目的效果。宋代钧窑首创,清代景德镇窑有仿宋代钧窑窑变品种。

五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烧好的白瓷上施用红、绿、黄,紫等多种彩料绘画,经炉火二次烧制而成。系明、清两代景德镇烧制的新品种,题材多样,画笔生动,色彩浓艳,加上金彩更显富丽堂皇,别称“硬彩”。

斗彩

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指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透明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斗奇媲美,故名。创烧于明成化年间,制品胎薄釉莹,彩色鲜艳,画面清雅。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烧制而成。系借鉴了国画中的用粉和渲染之法,色调丰富,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粉彩瓷器胎薄釉白,画面工整秀丽,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时盛行,作品精致。

珐琅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由清宫廷画师用自己炼制或西洋的珐琅料,按指定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人炉烘烤而成。珐琅彩瓷器胎质轻、薄、细、洁、白,画面精致,彩色瑰丽。始烧于清康熙年间,雍正时在白地彩绘之外,并题诗两句,加印图章,接近传统工笔重彩绘画。乾隆时又创珐琅彩、粉彩并用于一件器物上的新技法。

白瓷

一种釉色白润光亮的瓷器。由于坯土、釉料和烧窑工艺的差别,白瓷有多种色调。唐代河北“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被选为贡瓷。宋时定窑盛产白瓷,风格典雅。

青瓷

瓷器表面呈现青色,故名。商周时原始瓷的青黄釉色是青瓷的初期阶段;汉代青瓷釉色较纯正;六朝时呈色青绿,匀净光润;唐、五代臻于成熟。南方越窑瓷器为青瓷系,与北方邢窑白瓷齐名。宋代许多名窑以烧造青瓷器闻名,如汝窑、哥窑、官窑、龙泉窑、耀州窑等。后由于配釉、施釉、烧窑技术不断提高,青瓷中又出现了各种不同色泽的名贵品种。青白瓷 亦称“影青瓷”。它介于青、白瓷之间,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中带白,白中显青,晶莹明澈。宋代景德镇窑首先烧制成功,后很多瓷窑也模仿烧造,形成青白瓷系。

鎏金

是以金液和水银溶和在铜器上,经摩擦加工使水银挥发,而使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具体制作过程是用金和水银的合金涂在金属的表面,经烘烤或研磨,使水银挥发,而金留在器物上。我国古代铜器常用这种方法作为装饰,尤其在佛像上多用。

金银错

指始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流行的金属镶装饰工艺,它用金银、红铜等金属和绿松石、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铜器花纹缝间,再加以磨光,作为纹饰或铭文,产生色彩斑斓的效果。失蜡法

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成器形和装饰,内外赋泥注入铜液,它可以产生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暗纹陶 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胚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深度不大,仅在有光线时可隐约看出,所以称为暗纹,又称砑花陶。

夹贮

始于战国漆器的一种制胎方法,是用漆灰和麻布制成,先用漆灰作成器胎,再用麻布裱糊在胎上。夹注可以使器型增加变化,比木片卷粘获得更多的造型。这种作法就是现今所称的脱胎。

秘色器

以青瓷为主。它的烧造地点在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因为是贡物,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装饰题材十分广泛。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为三彩。

釉里红

以红铜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钠石失可能是波斯语派译而来,指的是一种加金的丝织物,以金线纹织成的金锦。

漆器

一种工艺品。大多以木为胎,也有夹纻胎等,外髹天然漆。有各种日用器物,也有大型家具屏风等。漆器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开始兴盛起来,以楚国最为发达,汉代漆器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上的五百余件漆器。唐代漆器更向华美的装饰方向发展。其后各代漆器工艺继续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形成多个制作中心,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等。

绳纹

陶器上最早出现的也最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该纹样为绳索印痕的规律性排列,是用缠绕着绳子的拍子拍印的结果,有粗细之不同。云雷纹

一种几何纹样。它常见于商周时期青铜器和陶器上,呈方形或斜方形,多半为青铜器装饰的地纹。

饕餮纹

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婪的恶兽,有首无身,大目巨口。商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多以此为装饰,造型规整、严谨、诡秘。

夔龙纹

夔龙是想像中的一种怪龙,头上长一只角,常见于青铜器装饰纹样上。蟠螭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形图案组成。

开片

又称冰裂纹,是指瓷器釉层中出现的裂纹。因胎和釉经高温后膨胀系数不同,以及瓷器烧成时温度的变化而形成。本是制瓷工艺中的一个缺陷,但被智慧的古代工匠利用来装饰瓷器,形成某些瓷窑所产瓷器的主要纹饰和风格特征,如宋代的哥窑、官窑等。

青铜器

青铜器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但熔点很高(1083摄氏度),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摄氏度),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用青铜制成的器具叫做青铜器。唐三彩 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因为它经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等各种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所以成为三彩。

瓷器

古代页称窑器。瓷器以瓷上(瓷石)为原料,经成形、彩绘和施釉等工艺后,经128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成。瓷器外观质地坚硬致密,表明光洁,胎体较薄者成半透明状,敲击时声音清亮,且不吸水。

景泰蓝

亦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特种工艺品,广泛流行于明景泰年间。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出色,故习惯称为景泰蓝,产于北京。制作工序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品种有碗、盘、瓶、烟具等,清代以后远销国外,广受欢迎。

琉璃

以陶为胎,施以琉璃釉,再人窑烧制成的一种工艺品。据历年出土实物证明,在战国时期已出现琉璃工艺,但质料不纯,至宋代,出现真正的琉璃工艺,明清以来,烧造技术更有发展,釉色及品种均有增加,北京北海的九龙壁等都是琉璃工艺代表作。

缂丝

亦称刻丝,一种传统丝织工艺品,盛于宋代。织造时,经丝纵贯织品,而纬丝则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其成品的花纹,正反面如一。缂丝的题材,明清以来多仿制古代绘画作品,技艺极高,主要产地为苏州。

泥条盘筑法

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成型方法。制作方法是先将和好的泥揉成泥条,然后由下向上盘筑叠起成型,再把里外修饰抹平。

轮制法

用轮车制作陶瓷器形体的方法。始于新石器时期末期。轮车为一木制圆盘,盘下有立轴,轴上下有枢纽,便于圆盘旋转。操作时,利用轮车的旋转力,用手将泥捏成所需器形。制作的器物胎体厚薄一致,器形弧度规矩,器表光洁,比之泥条盘筑法是一很大进步。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即用此法。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前面的文字称“题”,后面的文字称“跋”。一般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元代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于石树缝隙。元代以后,随文人画发展,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古代中国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后引伸为对一般画稿的称谓。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其法有二:一是用针按画稿墨线密刺小孔,把粉扑入纸绢或壁上,然后依粉点作画;二是在画稿反面涂以白粉,用簪钗之类,按正面墨线描传于纸绢或壁上,然后以粉痕落墨。

园林

由人工营造或加工的林木、山水、建筑群体,供人们游憩观赏的场地。早期有秦始皇筑秦宫,汉武帝营造上林苑等,后贵族富人也群起仿效,于屋后宅旁,模仿自然,巧妙布局,造成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达到虽居宫室,而有山林之趣的效果。古典园林分两大类,一为皇家园林,宏大豪华,以颐和园为代表。另一类为私家花园,小巧富情趣,以苏州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是山水规划、建筑、园艺、雕刻、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融建筑美、文学书画美、自然美于一体,形成独具风格的园林艺术。

古时建于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一种具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最早起于西周前,汉代崇尚厚葬,帝王显贵墓前常设双阙,成一定制。如今存四川雅安的高颐阙,即为此时石阙范例。

屋顶

古代单体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建筑物大体以台基、梁架、屋身和屋顶几部分组成。外观上有着醒目的大屋顶是古代中国建筑独特的传统和鲜明的特征。屋顶有多种形式,如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等。分别简介如下:悬山顶为人字屋顶之一种,山墙两际屋面出挑,屋面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垒砌,或砖砌作脊。这种屋顶大量用于我国南方各地民居。硬山顶也为人字屋顶之一,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顶两坡交界处常用片瓦垒砌或砖砌屋脊,普遍用于北方民居。庑殿顶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尊贵的屋顶形式,一般用于殿宇、寺庙、陵寝等大型建筑,形象庄严宏伟,屋面作四坡式,略呈凹曲面,至四翼角及檐口处复向上起翘,屋顶有一正脊及四垂脊。歇山顶在古代建筑中尊卑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正脊、四垂脊、四戗(qiang)脊(垂脊下端岔向四隅之脊)及四个坡面组成,其上半呈两坡式,下半转成四坡式,形象雍容华贵。卷棚顶为一种圆脊的屋顶,两坡式,其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多用于北方民居或园林等建筑。攒尖顶为一种尖锥形的屋顶,随建筑平面形状不同而有方、圆或正多边形等样式,大小也不拘一格,屋面一般皆用筒板瓦铺盖,顶端置金色宝珠等饰物,大型攒尖顶高耸轩昂,用于殿宇、楼阁、寺塔,如天坛祈年殿等,小者玲珑精致,常用于园林建筑等。悬山顶

悬山顶为人字屋顶之一种,山墙两际屋面出挑,屋面两坡交界处常以片瓦垒砌,或砖砌作脊。这种屋顶大量用于我国南方各地民居。

硬山顶

硬山顶也为人字屋顶之一,两侧山墙·与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顶两坡交界处常用片瓦垒砌或砖砌屋脊,普遍用于北方民居。

庑殿顶

庑殿顶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尊贵的屋顶形式,一般用于殿宇、寺庙、陵寝等大型建筑,形象庄严宏伟,屋面作四坡式,略呈凹曲面,至四翼角及檐口处复向上起翘,屋顶有一正脊及四垂脊。

歇山顶

歇山顶在古代建筑中尊卑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正脊、四垂脊、四戗(qiang)脊(垂脊下端岔向四隅之脊)及四个坡面组成,其上半呈两坡式,下半转成四坡式,形象雍容华贵。卷棚顶 卷棚顶为一种圆脊的屋顶,两坡式,其正脊作成圆弧形曲线,多用于北方民居或园林等建筑。

攒尖顶为一种尖锥形的屋顶,随建筑平面形状不同而有方、圆或正多边形等样式,大小也不拘一格,屋面一般皆用筒板瓦铺盖,顶端置金色宝珠等饰物,大型攒尖顶高耸轩昂,用于殿宇、楼阁、寺塔,如天坛祈年殿等,小者玲珑精致,常用于园林建筑等。

斗栱

木构建筑上特有的支承构件,为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主要特征之一。斗栱位于柱头、额枋与屋顶之间。“斗”即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栱”为置于斗上的横木。斗与拱纵横交错,层叠架构,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其功能除加强柱子与梁枋檩的结合并使之多样化外,还能使屋面出檐深远。早期斗拱风格古拙简朴,至唐宋,形制成熟,且硕大雄健,明清时期转向纤弱,但彩绘考究,其结构功能减弱而装饰功能跃居首位。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顶棚形式之一,指局部天花板升高的部分,或结构本身所形成的穹隆,在其上作装饰处理,如雕刻或彩画,使室内上部空间具华丽缤纷的艺术效果。藻井一般做成方形、多边形或圆形。

建筑彩画

运用浓艳色彩在梁、枋、椽、天花、斗栱、柱头等部位描绘的各种图案纹样。既具装饰作用,又可保护木材,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特征之一,主要用于宫廷寺庙等。一般彩画常以青绿为主,高档者还有沥粉贴金等;题材从龙风云鹤到花鸟山水、人物故事等,丰富多彩。 石窟寺

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起源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公元四世纪中,以北魏至隋唐最兴盛。在建筑形式上可分为有中心柱及无中心柱两种。窟内雕塑佛像和壁画佛教故事。中国著名石窟寺有号称三大石窟的敦煌、云冈、龙门等。

浮雕

指在平面上雕出形象浮凸的一种雕塑。依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分为高浮雕与浅浮雕等。 石像生

古时置于帝王陵墓神道两侧的石兽、石人,用以表示帝王的威严神圣。其制度始于秦朝,后历代都有沿袭。石兽有狮、麒麟、辟邪、天禄、骆驼、象、虎、牛、马等;石人则有文武百官等。

古时陪葬用的偶人。远古实行人殉,后以木、石、陶、铜等不同材质制成的俑代之。东周墓中俑出现渐多,汉至唐代盛行,宋以后因薄葬风,纸冥器流行,俑渐少。俑内容丰富,有男女奴仆、家禽家畜、仪仗出行等等,从中可考见当时社会生活、习俗、服饰等。俑在艺术上又是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历年来出土有大量优秀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东汉击鼓说唱俑、唐代三彩俑等。

1、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有长有短、上下贯通的筒形器

2、明清家具的典型器物是桌椅。

3、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一套大小共计六十四件,总重量五千公斤,按大小和音高编为八组,分三层悬挂在支架上。

4、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先在白色胎坯上用钴蓝绘制纹样,罩上透明釉后一次性烧成。

5、人物纹中的三星图是福星、禄星、寿星的合称。

6、夹苎胎漆器是用苎麻布或缯帛做胎骨的漆器。

7、粉彩是综合中国五彩和西方珐琅彩而形成的一种釉上彩瓷器。画面上各种色

彩如同珐琅彩一样呈现傅粉的效果。粉彩无论人物、花鸟、山水,都有明暗变化,立体感、空间感以及透视效果,具有明显的西洋画作风。

8、清代刺绣的五大名绣是:京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9、中国传统漆器是使用天然漆髹xiu饰的工艺品。

10、史前的黑陶工艺主要以大汶口文化为卓越代表。

11、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装饰图案。

12、玉器在中国工艺品中的地位神圣。其中的礼玉,尤其是礼玉中的瑞玉,是中国远古礼教和巫术的重要载体,是君权神授的标志和天人沟通的法器。

13、楚国漆器代表作有:虎坐飞鸟、兵主、蟠蛇卮zhi。

14、植物纹中的三友图主要是指松竹梅,亦称岁寒三友。

15、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中国曾有个玉器时代。

16典型的瑞玉有六: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苍璧是祭天的,

黄琮是祭地的。

17、云锦色彩纯正艳丽,常用金线勾边和装饰花纹,图案严谨庄重,造型简洁而 画面饱满,视觉效果富丽华贵。

18、明代椅子造型轻盈简洁,髹饰单纯明快;清代太师椅粗壮厚重,髹饰复杂华 贵。

19、陶器经600—1000度炉温烧成,坯体不透明、吸水,叩击时声音浑浊。瓷器 经1200—1300度高温焙烧,坯体坚硬致密,器表有玻璃质釉面,叩击有金石之声。

20、素瓷是瓷胎外表不施彩釉,釉上釉下不彩绘纹样的瓷器。 21、纹饰中的四君子是梅、兰、竹、菊。

22、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手工业生产全过程的图文 并茂的技术百科全书。

23、衮服:是帝王穿的礼服,分上下两部分。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

周代时叫玄衣黄裳。玄色或为蓝色,或为黑色,象征天空;黄色象征大地。 24、缂丝:指用通经断纬方式织造的丝织品,以地色丝为经线,以彩色丝为纬线。 25、青铜器:是用青铜铸造或锻造的器物,主要分礼器、兵器、工具和日用品。

青铜系由铜锡合成。三代青铜器含锡量少,色相泛青;汉代含锡量增加,色相如银灰。

26、彩陶:是用矿物颜料在陶坯表面绘制纹样并入窑烧造的陶器。它是中国新石 器时代晚期流行的工艺品。

27、斗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相结合的彩瓷,由于上下两层色彩在釉面上形成 争奇斗艳之势,故取名斗彩。

28、冕服的服饰纹样特色是十二章纹饰。是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即所谓

冕服。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前六种绘于服装上,后六种绣于服装上。十二种纹样的服饰是西周统治者的礼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沿用。

29、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

一是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组织和管理严密,行业分工又细致,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如漆器制造工序多达八种。

二是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工匠众多,富有经验,技术精湛,促进了手工业

生产技术的提高。

三是官营手工业是一种非商品生产,造成人力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加重

了政府的开支。

四是后期由于手工业的垄断性,产品缺乏竞争,加上官吏的腐败无能,产品

质次价高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30、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方法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装饰方法主要有压印、 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等几种。

压印即在瓷坯未干时将刻花印模印压出各种装饰花纹。

刻花使用一种硬质工具在瓷坯上刻画出各种装饰线纹。

堆贴用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贴饰在瓷坯上,使其成浮雕状。

雕镂在瓷坯上雕出剔透玲珑空隙,使器物达到实用的目的。

釉彩使用不同的色釉在瓷坯上加彩,这是瓷上彩釉装饰的先声。

31、唐代女装款式设计的特点是唐代女装款式设计的特点是偏重于在领子上下功

夫,因此有种种不同的流行形式,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和鸡心领等。盛唐以后,为了展示妇女丰腴的神韵,还流行了一种袒领,使胸脯半露出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的开放。

32、唐镜的图案组织主要有五种:

一是对称式,是最流行的一种纹饰,纹样有对鸾、对舞狮等。

二是散点式,多为宝相花团纹。

三是单独式,有龙纹、万字纹、鸾鸟纹等。

四是旋转式,常见有双鹦鹉、连枝宝相花。

五是满花式,主要为海兽葡萄纹。

33、、《考工记》中的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是:

成书于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曾被后世工匠奉为经典,该书不但较全面地记叙了长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经验科学,有些还力图加以探索其规律并进行科学的概括。《考工记》特别强调制作优质产品所必须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匠四个原则,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按一定的分工协作关系,将诸多工种有机的组成一个整体。《考工记》强调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方可为良的技艺原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34、宋瓷成为我国陶瓷工艺的一个高峰的原因是:

宋代制瓷业相当发达,产量和制造技术均比前朝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瓷窑遍及全国,而且各地瓷窑的器物造型、纹饰及釉色设计均各具特色,形成富有个性的宋瓷风格。宋代制瓷业的特点有:其一,窑址数量超过唐代;其二,宋瓷的品类及适用面较前代大为拓展;其三,宋代的瓷器还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种。艺术设计的水准也堪称为杰出代表之一,造型以简练为主,各部位比例和尺寸都恰到好处,达到了融会完美的地步。

35、北朝刘昼“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长珍,恶不终弃”的主要思想是:

一是刘昼认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在于“施用用宜”。其二是实用的重要性,对人有益的作为选择物品的标准,而并不仅仅从材质的高贵、外表的漂亮来评价事物。 其三这也是中国古代审美应用学理论重视实用的传统的发扬。

36、方形是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形。比方形出现得更早而且象征天体的圆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排在第二位的基本形,二者自古习称方圆。

37、中国礼教的本质不是信仰,而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制度。礼教通常归纳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简称五礼。

38、象征与寓意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它的最早的对象是巫术法器与礼器,最早的文献出处是易经。

39、由于创作的被垄断,在中国美术史中,很少出现个性化的民间美术,每个朝代流行的民间美术都是礼教美术的简装本或名家美术的复制品。

40、孔子认为玉象征六种德行:温润有光泽,仁慈;坚实而有纹理,智慧;刚毅而不屈从,道义;有棱角而不伤人,操行;宁折不弯,勇敢;玉瑕并存,坦率。

41、典型的瑞玉有六: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赤璧祭天,黄琮祭地,青圭祭东,赤璋祭南,白琥祭西,玄璜祭北。瑞玉从属于礼玉,在五礼中属于吉礼。

42、丝绸刺绣是用彩色丝线和绣针在丝织物上刺缀纹样的手工艺,又名针绣,为女人擅长,别名女红。

43、摇钱树是东汉青铜杂器中的一种,器身如茂密的树,上缀佛像和方孔钱。摇钱树又是画像石和民间美术的题材,它体现出中国古代金钱崇拜的市俗心态。

44、彩陶是用矿物颜料在陶胚表面绘制纹样并入窑烧造的陶器,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流行的工艺品。

45、紫砂是江苏宜兴紫砂炻的简称,它的烧成温度介于陶和瓷之间,胎质像陶器一样不透明,器面呈砂质,敲击时却像瓷器有金石之声。正宗紫砂呈紫红色调,另外还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色调。主要制作名家有:龚春、时大彬、陈鸣远。

46、窑变是指单色釉瓷在窑炉烧造时产生预料之外的色相变化,因花釉起源于窑变,所以凡花釉都可称为窑变。

47、忍冬纹俗称金银花、金银藤,其原型即金银花,因冬季不凋,故名忍冬

48、五谷丰登纹的五谷特指稻、黄米、高粱、大麦、大豆五种农产品,五谷丰登泛指农作物丰收。这种图案或用以表达平民祈祷丰年的愿望,或用以表达统治阶层标榜太平盛世的意图。

49、十二章纹是先秦帝王礼服上十二种纹饰的合称,“十二章”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米粉、黼、黻。

1 简述原始社会彩陶主要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褐色的陶瓷。可大致分为:半坡型、马家窑型、庙地沟型、半山型、马厂型、大汉口型、龙山文化等。

半坡型: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是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喝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马家窑型艺术特点是:点喝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次,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2 比较唐宋器物造型

总体来说唐代器物饱满圆浑,丰硕雄健。饮食器中,模拟瓜果花卉形状的器型品类大为增加,如瓜棱壶受外来文化影响,出现了高足杯、兽面杯等造型体现异域风格的器物。常见的有圆形、菱花形、葵花形,盘口多曲的典型特征。碗的造型和盘近似,多棱、

多曲碗是唐代碗的代表。壶的造型出现了执壶,短颈,腹部硕圆丰满。罐类器具器体饱满,气势雄强,生动体现盛唐气象。与唐代器物相比,宋代器物受到朴素简约的审美风尚影响,造型洗练,比例高度和谐,花口盘、花口碗与唐代相反。梅瓶、玉壶春瓶、斗笠碗是宋代器物的代表,以玉壶春瓶为例。造型:口稍侈,细颈,腹部微呈椭圆形,造型秀丽,富有曲线美,体现了宋代器物造型简约,比例和谐完美的特点。

3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铜制和漆木家具设计制作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自商周至战国时期直到汉朝家具都还很低矮,屏风多置于床上,南北朝时期床逐渐普及开始出现其他各种形式高坐具。唐代家具是人们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度阶段,唐后期出现桌椅。隋唐家具逐渐向高型成套化发展。宋代家具式样呈多样化发展,出现大量装饰性线脚。元代家具多沿袭宋代也有新发展,雕式工艺仍然发达。明清家具达到高峰。 4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点明代及前清家具的特点通常的说法是“精、巧、简、雅”四字。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雅是一种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

家具“雅”的品性。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5 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的包装艺术设计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包装目的的认识材料的选取、造型形态与成型工艺的改进、装饰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包装作用的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一系列带普遍性的内容,形成了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即我国古代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一.我国传统包装从选材的扩大,到工艺的改进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界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二. 我国古代包装无论在包装的目的、材料的选择、造型的确立,还是在结构的处理上,均以保护商品、便于流通为目的和宗旨,因而讲求简易、经济、实用。三. 传统包装虽然不是特别追求造型的独特性和装饰的繁复性,但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均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无不打上吉祥文化思想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是吉祥文化思想的物化形态。

6 简述中国古代装饰纹样的发展演变

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刘超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而古代的装饰纹样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面貌。如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各种几何形,有的和生产和编织物有关,有的则是动物纹之抽象化,原始种族部落的标志和标号。商周至汉魏六朝是以动物纹为主题的装饰阶段,人们对天和神的宗教观念通过这些现实的和想象的动物纹表现出来。隋唐以后花鸟图案在装饰中占有主导地位,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高,

生产的发展,思想意识的解放吗,人们把自然界美丽的花鸟当作了主要欣赏对象。北魏最具有特色的纹样设计是:莲花纹、忍冬纹。汉代的四神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极为流行。汉代染织工艺中云气纹、乘云纹是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它舒卷起伏,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宋代纹样设计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二方连续式纹样,团花式,几何纹,折枝花式,穿枝花式。

7 简述汉代灯具设计

秦汉时期的灯具以铜质、陶质为主,也有玉质,灯具的设计别具一格,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造型的多样化是这时期灯具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二.进一步完善实用功能是秦汉灯具设计的另一特点,以虹管灯设计最为巧妙。三.巧为装饰是秦汉灯具设计的第三个特点,除了灯体以各种仿生形态出现外,还在灯体上鎏金或施以错金银等装饰,使灯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陈设品。

8 举例说明中国明清包装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明代是中国平面设计趋向完善和定型化的时期。一方面,平面设计集以往历代之优长,在图形、文字、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明代各个阶段的平面设计也存在不同特点,明前期继承与创新并存,明后期更多地是在承传的基础上局部加以变化,出现了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明代图形设计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均最大限度的继承传统,并吸收借鉴外来艺术因素,使明代图形设计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从题材的选择上看,运用象征及寓意手法表现吉祥美满主题是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图形设计的突出特点。

明代的书籍设计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时代特征。根据用途和使用对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装帧样式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重要特征之一,明代亦然。明代书籍的版式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书铺为了促销,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改进版面设计,竹节、花草、博古等花栏盛行,起到一定的美化版面作用。版式设计追求星期的风气还体现在大开本、大字号的运用上。清代图形设计采纳了远及商周近至明代的不同题材、样式,同时在已有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的形态。在图形的表现上,以往各门类设计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在清代图形中均可以看到,应有尽有、不拘一格。清代图形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常运用各种图形组合方式进行装饰,往往满布所饰物品,不留余白,甚至给人以密不通风的堆砌之感。清代字体设计与图形设计的情况相放佛,更多地是沿袭明代的做法。清代书籍装帧样式以线装为主,卷轴、经折、梵夹、蝴蝶、包背各种形式也同时并存,但所占分量相对较少。清代书籍版式较之明代样式更为丰富,出现了一些为达到特殊目的而别具一格的版式设计,多中文字并用,为版式设计带来新的变化,这些使中国古代的版式形式大为丰富。

9 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时代特征及产生的原因

唐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格局,气象恢弘壮阔,形态饱满,结构新颖,色彩绚丽,大到建筑小到实用器具,均在设计上体现出唐朝特有的气势,强调整体感的表达,大而得当,小中见大。以饮食器为例,造型饱满圆浑,丰硕雄浑。如唐代的凤首壶,彩绘云纹双系罐,还有具有外来民族文化的金银带把杯和兽首杯。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唐三彩也充分体现盛唐风格。图案设计中,在形式上图形组织和构成方向多样化。例如联珠纹、宝相花等图形。一. 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二. 经济军事的强盛,使其在财富积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都三. 唐朝统治者胸襟开阔,对内实行开明的统治,对外采取开放的政策,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四. 对外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对唐代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

10 分析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风格

夏和商周早期青铜器制品大多器体相对轻薄,造型明显带有陶器的特征,加工简陋,很少装

饰,单纯朴素是早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自商代中期起,青铜器逐步摆脱了陶器的印迹,工艺由粗到精,造型装饰由简谱向繁荣发展。商晚期青铜器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种类弃权,器型硕大,器体厚重,结构复杂,造型附件增多,装饰慢密,多以浮雕和浅刻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由高浮雕和圆雕作装饰。

11 简述唐宋时期器具装饰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变化

唐:就题材而言,主要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以及文字等。动物形象多为各类祥禽瑞兽、龙、虎、鹿、羊等,种类异常丰富,是中国古代动物形象图形设计的集大成时期。盛唐植物图形与动物图形并行不悖,此后植物图形取代了动物图形的地位,植物图形中最为普遍的是牡丹、莲花、宝相花。宝相花花型优美,丰硕饱满,是大唐风尚的一种象征。人物图形主要以狩猎、打马球、仕女游春、飞天、历史人物等为主,万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几何图形及文字常常作为辅助装饰出现在图形设计之中,与动物、植物构成难分难解的有机整体。就形态布局及组织形式课分为单独图形,组合图形及绘画式图形三大类。组合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在唐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唐草纹如“陵阳公样”。唐草纹是循环原形的代表。绘画图形在唐代图形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多。

宋:图形题材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动物题材中走兽减少,禽鸟、游鱼相对增多。植物题材在这一时期的图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牡丹、莲花、菊花,花卉图形广泛应用。几何图形在这一时期种类更为丰富,主要有曲水、龟背、回纹等。人物题材如游园、婴戏等反映社会生活,风俗的图形组织而言,较之唐,这一时期的单独图形少见,组合图像慈宁宫最为普遍绘画式图形大幅度增加。宋代除缠枝花为代表的循环式图形外,几何图形也采取循环式。各种题材的绘画式图形广为运用,与两宋绘画艺术的繁荣紧密相关,婴戏是宋代绘画中常表现的对象。

1 以某一工艺品种为例说明“因器知政”。

青铜器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时代晚期齐家文化,考古发掘出土的金属盘状物品,类似后世的铜镜,青铜器材质,造型与功能的改善,应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阶段。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器具,尽管均以青铜和陶器为主,但造型装饰面貌上存在显著的区别。器物种类,加工工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随着青铜器逐步发展成熟,出现了由实用器物向礼器发展演变的趋势。目前所见的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对大部分是出土于帝王及显贵的墓葬中作为殉葬用的礼器。尽管这类青铜器主要是为显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

随着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殷商贵族阶层为了显示自身地位的高贵与权利的显赫。开始专门制作大量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主的物品。两周时期统治者重视礼制,大约在周穆王时期,一系列祭祀、军事、相见等礼仪制度逐渐形成,并发展为严格的行为规范,以维护其统治,并对不同身份等级者所拥有的物品材质、形状、尺度、数量以及色彩等均加以限定,起到明贵贱,别尊卑的目的,成为后世所遵循追慕的“周礼”。以“周礼”为代表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带有鲜明的礼仪色彩,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因为青铜器在西周礼仪中具有严格的标示作用,周人也由此形成“藏礼于器”的制度,组合有序的青铜容器又称之为“礼器”。青铜器的占有状况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体现《周礼》有“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的记载。

2 举例说明元代工艺美术如何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

元代疆域辽阔,陆路与海路皆畅通。元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尤为重视。开发了众多港口,并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绸是元代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经由陆路和海路销往亚、非、欧各地。仅据汪大渊所撰的《岛夷志略》记载,不难想见对外输出的丝绸数量之巨,

品类之多。统治亚欧各国的蒙古贵族穿着中国丝绸,也导致中国丝绸在各国上层社会更为流行,丝绸所承载的中国装饰艺术也流传于各国。可以说蒙古族的远征及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元代陶瓷对外输出的范围、数量较之宋代有增无减。元代瓷器的大量输出,对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民族将中国瓷器视若珍宝,不仅作为实用器物,而且大量用于收藏陈设,作为财富的象征。中国瓷器还被运用到各种宗教民俗活动中。元代瓷器在外的畅销,也引起了各国对中国陶瓷的仿制热潮,以满足当地对中国陶瓷日益增长的普遍需求,也势必对这些国家的艺术设计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此外,元代对外输出的艺术设计作品还包括漆器等。中国物品受到各国的推崇,这些物质产品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也随着对外输出而被各国所熟知,也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物质媒介。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也对世界各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元代丝绸、陶瓷等物品对外输出的同时,外来文明也经由使臣往来及贸易等渠道传入中国,对元朝丝绸、陶瓷、金银器等产品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蒙古人的西征,使伊斯兰文化传入内地,并影响到元代艺术设计。主要对平面设计的丝织品及金银、陶瓷器的装饰产生影响。同时,元代器物装饰也常常体现出伊斯兰因素。外来文化对元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在器物尺度、形态上也有所体现。外销伊斯兰世界的青花瓷器型相对硕大,是为了适应穆斯林“肉饭”的饮食习惯。元代德化窑白痴是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净瓶其前身是印度佛教徒用以净手或饮水的铜制器物。销往东南亚的净瓶上还长书写阿拉伯文,与装饰图形结合,独具特色。元代由于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也使它所承载的印度、尼泊尔艺术因素传入内地,并对元代的艺术设计产生显著的影响。元代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与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相联的艺术设计直接反映了当时文化艺术交流的基本状况。

3 分析宋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主要特点(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

宋代的书籍装帧和版式都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书籍装帧及版式趋向精致化、多样化、艺术化。

书籍装帧除了继承前代的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外,还出现了蝴蝶装与包背装这两种新的装帧形式。这两种装帧形式都以一个印版为单独的一页,装订后多为竖长方形,开本较现代书籍略狭长。二者区别在于:蝴蝶桩将每页版心相对折叠,然后按顺序在折叠处粘连,打开后版心在页面中心,四周为空白,状如蝴蝶展翅,“装用倒折,四周外向”的形式免遭虫鼠噬啃和磨损,也利于保护版心和板框内文字。包背装是将书页无字的一面对折,版心向外,书页板框外左右两边的余幅向着书脊,然后将叠好的书页戳齐,在右边余幅的适当位置打眼,用纸捻装订,裁齐,再将一张厚纸对折用浆糊粘于书脊,以之包裹书脊,包背装的装订形式,使书打开后就能看见正面文字,避免了蝴蝶装每翻一页,先映入眼帘的是空白而不是文字,为明清时期线装的盛行打下了基础。此外,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较少采用的书籍装订形式——线装,在北宋初年也有存留。

宋代版式设计形式多样,风格隽秀典雅,体现了较高的设计水平。采用蝴蝶装及包背装的宋版书多将版心安排在书页中间稍下的位置,形成天头宽,地脚窄的格局。宋版书边框严整,界行清晰,还常在板框外左上角紧贴边栏处,设计一纵向长方形框围,也称耳子或书耳,内镌印缩写的该卷该页内容。宋代刊印书籍多采用楷体字,通常篇名顶格,正文部分顶格满排。宋代书籍的尺度、版心行数与字数并无定制,产生了不同的版面视觉效果。宋代的书籍插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打破了唐五代卷首扉画的单一模式,出现了在经卷及其他书籍中间插图或连接插图的形式。书籍插图以具体的形象来诠释文字内容,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总体来看,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形态丰富、手法多

样,在装帧形式、版式布局、字体及插图设计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呈现出隽秀、工整、精致、细腻的风格,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确立了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及版式设计的基本样式。

4举例说明中国清代艺术设计的得与失(中国清代陶瓷设计的得与失)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的官窑器。而清代的民窑器则最为丰富多彩。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左图]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时最为精绝,其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而嘉道以后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几乎没有什么新创作。清代瓷器的装饰艺术纹饰、内容、手法最为多样,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点。康熙朝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马、人、鱼、龙变化及冰梅纹、亭台楼阁纹为其代表纹饰。青花画法多采用单线、平涂,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后期流畅勾染皴擦并用达到了阴阳向背、层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比较刻板,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耕樵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乾隆朝纹饰内容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寿、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画面单调刻板,意境却较通俗,个别的牵强附会。清代瓷业自嘉庆朝以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的制瓷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乏善可陈。其瓷器的制作工艺、纹饰内容、表现技巧、器型样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当然每个朝代还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如嘉庆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咸同间的一些彩器。随着整个大清朝社会经济的衰退,制瓷业也不断地走下坡路,一语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虽然光绪朝的制瓷业大有再兴之象,但终只是回光返照,难以新生了。

5 明代家具的发展历程

中式家具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上千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式传统家具的形式日臻完善,品类也日益齐备。其中以明式家具最负盛名,是中国传统家具形式的典范和代表,清式家具也有很高的成就。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所包含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中国家具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不完全体现在功能上,更注重外观、美学。明清时期的家具将中国家具艺术升华到巅峰之极。明代早期,仍沿用宋代的漆家具,但工艺水平在以前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明代中后期又涌现出一批有年款的家具精品,各种漆工艺亦被广泛应用到家具制作之中,漆家具的技艺也达到高峰。隆庆年间,海禁大开,硬

木得以流行,硬木家具出现,这些硬木家具造型简洁流畅、比例合度,结构科学;不仅能节约木料,而且十分舒适;还给人淳朴厚重、空灵秀丽、典雅清新的美感,神兽时人的欢迎和收藏家爱戴

6 中外文化交流对唐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巅峰阶段,这个时期,唐帝国繁荣富强,昌明发达,有绝域来贡,万邦入朝的情况。西北有丝绸之路,东南有海道联络东西,使来往唐朝的商队络绎不绝,中西交流频繁。因此,唐朝的外来物品是丰富多彩,而这些外来物对中国的社会、中国原有的文化又发生着复杂的、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很多逐步溶入中国原有文化之中,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七世纪时期是一个大迁的时代,是一个印度文化大量入侵的时期,伴随着印度天文学、数学、医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流入。佛教哲学在这时已经渗透到了唐朝上流社会的生活之中,也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在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具上,都出现了伊朗、印度以及突厥人的画像和装饰式样。

八世纪时期,胡风弥漫,影响工艺品的风格特征。当时人们慕胡俗、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迷胡戏。胡风盛行波及到语言文字领域。唐朝着装的风尚尤其注重效仿突厥和东伊朗人的服饰。由于唐朝采取开放政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西域、吐蕃的服饰兼以并蓄,因而“浑脱帽”、“时世妆”也得以流行,在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理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来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朝的诗人以及画家们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描绘了纷纷涌进唐朝境内的外国人,例如:贞观十七年,阎立本曾受命描绘太宗朝万国输城纳贡的场面。那时候外来的纺织品明显带有虚幻、想象的色彩,由于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非常繁荣,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就将对纺织品的希望和理想寄托在了外来物品的身上。

那时大量的外国人来到中土,带来很多建筑方面、艺术品、日常生活用品制造等技术,因而在唐代建筑方面也受到深刻的影响,其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同时唐代的木建筑也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舒展朴实,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譬如,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就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也充分体现了上述的艺术特色。

7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考工记》中提出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理解

天有时:就是时间性,看一个作品要放置在具体的语境下来看待。拿我们经常在设计中用的所谓“传统花纹”来看,何谓传统?吕敬人曾说过: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有些朋友拿出的标志设计一看就是80年代的设计风格,我们不能说80年代的设计不好,而是时代变了,不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了。

有人可能要说,好的设计是经典的,而经典的东西是永远不过时的,套用红河的广告语:潮流来来往往,经典恒久不息。我说这是片面的,所谓经典也是具有时间性的,只是这个时间线的长与段的问题,比如有些促销广告设计,我们需要的就是某一时期的需要,可能就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天,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是时间因可能就是这一段的设计,而不需要考虑经典问题。

地有气:就是空间性,也就是在什么地点看设计。比如我们做的种子化肥袋子的设计,他是卖给农民的,我们套用LV的箱包图案可能就会产生坏的设计,我们不能说大红大绿就是不好,也不能说国际化风格就是不好,只能在具体语境下看问题。《考工记》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

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材有美:材料制作的选择。好的设计没有好的材料同样不能体现设计的优良,比如同样款式的西装,在地摊上可能只有100块,而在奢侈品牌杰尼亚西装可能要10万块。材料的好与坏直接分出了作品的优良。我们看高档的画册书籍设计也是如此,高档的画册基本度是选择好的特种纸加优良的印后工艺组成

工有巧:设计构思的巧妙。在确定好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后,我们材考虑设计的重要性。这时候画面的美与不美就有了一个评判标准了。


相关文章

  • 考研政治心得
  • 政治共分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时事政治.政治选择题50分,分析题也是50分. 政治复习不用着急,甚至是暑假的政治辅导班都不用理他,我政治复习是在十月份以后开始的,开始的时候就买了本任汝芬的序列一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其实看过之后也就没有印象了,关键是把 ...

  • 建筑师考试心得
  • 放在2年前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自己能做到.我只是就着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准备的考试,能够有这样出乎意料的成绩,也算是对自己付出的一个肯定,当然其中也是对老婆付出的肯定^_^.这里随便写写自己的考试和复习的经历,谈不上经验,更多的是教训和对自己的反省吧. xx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在刚毕业的我看来是无比遥远的 ...

  • 大学生暑假学习计划2篇
  • 大学生暑假学习计划1: 我是名准备考研的学生现在暑假中想米一份好的英语学习计划 我要精确的比如一天几点到几点干什么等等 我早上8点起床(8到11点) 下午2点开始(2到5点) 晚上不学 真想要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呀 我以前的计划效果不大所以想要参考一下大家的意见 心得共享:100 ...

  • 一点考研心得体会
  • 学弟或学妹: 你好,我是会计学院a0612班的李航.在20nn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我报考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我的初试成绩是政治66,英语50,专业课一113,专业课二112,总分341.现在已被中财录取,已收到录取通知书. 我觉得应该感谢九江学院,感谢我的老师,感谢帮助我的同学朋友, ...

  •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经验总结
  • 说来侥幸,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既然考上了,自然有些经验之类,朋友时常问起,近日得空,就细细总结一番,也算是自我回顾,以便日后借鉴. 总体说来,这一路,我都是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的.因此我之愚见,计划为重中之重.计划制定大约自上学时便被时时提起耳熟能详了,却需要仔细考量,用心斟酌.而真正按计划实施,持久坚 ...

  • 四级英语学习计划
  • 四级课程所需的必备图书包括: ·新东方大学英语四级教材(包括四本分册和10盘磁带)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最新真题(附赠1盘磁带) 准备阶段 至少背完一遍四级词汇,尝试做2-3套真题 第1-8周 听课内容 词汇1课时/每周 听力1课时/每周 阅读1课时/每周 作文1课时/每周 备注 充分做好课前预习和课 ...

  • 司法考试心得
  • 司法考试,是一场智力.毅力和体力以及心理的综合较量,正因为其复习资料多.难度大.通过率低,成就了其"三大名考"之一的名声.一路走来,经历了那段昏天黑地的日子,才发现有那么多值得总结,值得留给后来人-可能这其中大多是个人体会,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我更希望下面的这些东西能成为您行动的参 ...

  • 考研心得演讲稿: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 各位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心得,我叫刘保成,是采矿08-1班的学生.在座的同学有大一大二的也有即将踏上考研之路的大三同学,作为考研过来人,我愿意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个借鉴.谈不上是经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自己最切身的体会和大家说说,希望能给2 ...

  • 英语学习方法与感想
  • 因为本人并非英语专业,所以本文在专业同学看来可能会有班门弄斧嫌疑(我读英语专业的同学和朋友实在是太多了,我认识的人里面,除了食品专业,英语专业绝对是最多的,她们中的绝大多数的英语水平也要比我高出很大一截,毕竟人家都是专业的嘛,而我只是业余而已.)所以本文只是总结一下自己十几年来的学习体会,也许别人还 ...

  • 初三学生寒假学习计划指导
  • 佳节将至,飞雪迎春.亲爱的初三级同学们,漫长而又紧张的一学期已经结束,我们又迎来一个充满愉快而又轻松的寒假生活.在假期里,我们在欢乐度假的同时,更要注意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左手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安全出行,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青春少年,学习为本:中考在即,不容懈怠.在寒假还没有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