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审美教育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科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空间,揭示教学内容的美;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依托学科特点,揭示科学科学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因素 画面美 知识美 创造美的能力 科学的真善美 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审美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们的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美学基本原理》一书中写道: “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 审美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离开了学科教学谈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无疑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审美教育的渗透要与学科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挖掘教材的审美空间,揭示教学内容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科学课作为一门技能性、常识性学科,其丰富的内在美,往往不是用旋律、节奏、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从教学内容中挖掘美的可感形象,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感受、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清晰、深刻的美的体验。

1、教材的画面美

我们看到科学课的教材都有着色彩斑斓的画面,令学生爱不释手,这就是教材中美的因素对他们的吸引。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向学生展示了整株植物及植物的各部分,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抓住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植物植物的美:如绿树、红花等植物斑斓的色彩美;黄山的迎客松、榕树、柳树、梧桐等各种不同植株的形状美;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形状、各种各样颜色的树叶的图片,课堂上集中一起来欣赏,使学生认识了针形叶、圆形叶、披针形叶、方形叶、手形叶等这些叶的形状,知道植物叶的作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植物叶的形状美;通过各种图片来了解植物各种各样的根,如直根、须根,储藏根、支持根、

气生根、攀掾根、水生根和寄生根,了解植物根的作用,使学生在认识根的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感受植物的生命美。

2、教材的知识美

科学课的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而广,有动物类、植物类、生命世界类、物理、化学、矿物矿藏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科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知识美,并把这些美在教学中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时,如果只让学生知道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峡谷、湖泊等,学生会感到很抽象,不容易把握这些地形的本质,在这里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美,让学生欣赏书中有关的地形图片,边欣赏边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祖国河山的美,在具体的描述和欣赏中了解了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也体会了教材中图片的美和不同地形所展示的不同的美,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的美的因素给挖掘出来,把一节抽象知识课变成了感受美、欣赏美、描述美的课。

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创造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亲自探究、实践过的知识,其内心体验往往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解来的更加丰富和深刻,对知识本身的美感也有独到的领悟,甚至会产生“劳动创造了了世界” 、“劳动创造了美”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在教学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制作的实

验材料、画一画设计图、动手进行制作、到阳光下检验制作的热水器性能等,并给学生介绍人们现在使用的热水器发明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乐趣,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可以激发学生崇高的美感。 审美教学不光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美的能力。破旧立新,大胆进行创造美的尝试,创造美的活动,需要有独特、新颖、不同寻常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环情境。如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的眼中自然界中的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在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又是怎样得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用笔画下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微小生命它们美吗?美在哪里?接着再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的过程中观察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越的,那么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都有哪些成果呢?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观察工具为人类服务?通过分组、集中等不同形式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小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学生在这样的不断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了解了微小世界的秘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诱导、培养和开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分调动

学生创造美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充分品尝了创造美的愉悦和快感。

三、揭示科学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善美的统一,充分挖掘纷繁复杂的科学知识内在蕴含着的结构

美、层次美、和谐美等丰富的美学要素,利用这些具有科学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科学世界中的美表现出无限多样性,如自然界中大到无垠宇宙、浩瀚海洋,小到奇妙的微生物、晶莹剔透的水滴,远到闪烁的恒星,近到碧绿的草地、芬芳的花朵,都各有着其美的特色。又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所表现出来的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美,dna双螺旋结构的对称美,金刚石、水晶、金属晶体外在和内在结构的统一美,物质世界质量和能量稳定、均衡的比例美等等。当然在让学生感知美的事物和现象的同时,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新奇巧妙的实验,给学生另一种美的意境。通过揭示科学的真善美,使学生获得科学美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提高境界、陶冶心灵、增强情趣,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大力提升素质教育 培养科学审美观》.秦雨棠.2006.

[4] 《艺术教育论》.郭声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 要】审美教育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科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空间,揭示教学内容的美;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依托学科特点,揭示科学科学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审美因素 画面美 知识美 创造美的能力 科学的真善美 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审美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们的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美学基本原理》一书中写道: “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 审美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代学者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离开了学科教学谈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无疑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审美教育的渗透要与学科教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挖掘教材的审美空间,揭示教学内容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科学课作为一门技能性、常识性学科,其丰富的内在美,往往不是用旋律、节奏、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从教学内容中挖掘美的可感形象,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感受、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清晰、深刻的美的体验。

1、教材的画面美

我们看到科学课的教材都有着色彩斑斓的画面,令学生爱不释手,这就是教材中美的因素对他们的吸引。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向学生展示了整株植物及植物的各部分,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抓住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植物植物的美:如绿树、红花等植物斑斓的色彩美;黄山的迎客松、榕树、柳树、梧桐等各种不同植株的形状美;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形状、各种各样颜色的树叶的图片,课堂上集中一起来欣赏,使学生认识了针形叶、圆形叶、披针形叶、方形叶、手形叶等这些叶的形状,知道植物叶的作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植物叶的形状美;通过各种图片来了解植物各种各样的根,如直根、须根,储藏根、支持根、

气生根、攀掾根、水生根和寄生根,了解植物根的作用,使学生在认识根的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感受植物的生命美。

2、教材的知识美

科学课的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而广,有动物类、植物类、生命世界类、物理、化学、矿物矿藏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科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知识美,并把这些美在教学中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时,如果只让学生知道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峡谷、湖泊等,学生会感到很抽象,不容易把握这些地形的本质,在这里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知识美,让学生欣赏书中有关的地形图片,边欣赏边用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祖国河山的美,在具体的描述和欣赏中了解了地形地貌的不同特征,也体会了教材中图片的美和不同地形所展示的不同的美,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的美的因素给挖掘出来,把一节抽象知识课变成了感受美、欣赏美、描述美的课。

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创造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亲自探究、实践过的知识,其内心体验往往要比单纯听老师讲解来的更加丰富和深刻,对知识本身的美感也有独到的领悟,甚至会产生“劳动创造了了世界” 、“劳动创造了美”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在教学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制作的实

验材料、画一画设计图、动手进行制作、到阳光下检验制作的热水器性能等,并给学生介绍人们现在使用的热水器发明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乐趣,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可以激发学生崇高的美感。 审美教学不光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造美的能力。破旧立新,大胆进行创造美的尝试,创造美的活动,需要有独特、新颖、不同寻常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环情境。如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我们的眼中自然界中的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在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又是怎样得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用笔画下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微小生命它们美吗?美在哪里?接着再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的过程中观察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我们在微小世界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越的,那么人类在微小世界领域都有哪些成果呢?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观察工具为人类服务?通过分组、集中等不同形式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小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学生在这样的不断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了解了微小世界的秘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诱导、培养和开发,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分调动

学生创造美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充分品尝了创造美的愉悦和快感。

三、揭示科学的真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追求科学真善美的统一,充分挖掘纷繁复杂的科学知识内在蕴含着的结构

美、层次美、和谐美等丰富的美学要素,利用这些具有科学美的事物和现象熏陶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审美观。科学世界中的美表现出无限多样性,如自然界中大到无垠宇宙、浩瀚海洋,小到奇妙的微生物、晶莹剔透的水滴,远到闪烁的恒星,近到碧绿的草地、芬芳的花朵,都各有着其美的特色。又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所表现出来的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美,dna双螺旋结构的对称美,金刚石、水晶、金属晶体外在和内在结构的统一美,物质世界质量和能量稳定、均衡的比例美等等。当然在让学生感知美的事物和现象的同时,教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新奇巧妙的实验,给学生另一种美的意境。通过揭示科学的真善美,使学生获得科学美的感受和体验,不断提高境界、陶冶心灵、增强情趣,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 《大力提升素质教育 培养科学审美观》.秦雨棠.2006.

[4] 《艺术教育论》.郭声健.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 音乐学习心得体会
  • 通过学习音乐课,我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我想:每个人的经验.禀性不同,所对其体会也各不相同.犹如一杯清水,不同的人的品尝味道也不尽相同吧.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情感表现的手段.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鼓励孩子自由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的感受.提倡幼 ...

  •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计划
  • 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来,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和涪陵城区六所小学组织开展了以新六艺为内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 ...

  • 小学艺术教育先进材料
  • xxx县xxx镇总校xxx中心小学是的一所农村三类小学,始建于1951年,合校并点后成为五村联办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330名学生,29名教职工。在这片农村教育的沃土上,全体教师团结合作、甘于奉献,用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艺术教育篇章。多年来,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培养特 ...

  •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
  •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教育界孜孜不倦地努力追寻着一种有效的教学过程与高效的学习状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基础教育课程 ...

  • 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
  • 一、开题背景: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 ...

  • 艺术教育自查报告
  • 为了进一步规范海门市的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自查工作的通知,海门市教育局充分发动全市艺术教师认真学习自查细则,针对海门市艺术教育实际进行逐项的自查.自查报告如下: 我市共有中小学81所,艺术教师250多名.多年来,我市艺术教育工作在上级领 ...

  • 小学美术第五册教学计划
  • 小学美术第五册教学计划 东明镇中心小学 沈晓丹 一、教材内容特点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

  • 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 小时候,有一个愿望就是读大学,一直梦想能跨入大学的校园,也一直非常羡慕大学生.大学,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一直是神圣的.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中等师范,从此,进入大学深造与我无缘,也算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吧. 成为小学教师后,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在进行大专自学考试,一边教书,一边捧着书本自学,尤其到了临近考试的 ...

  • 函授毕业大学生的自我鉴定
  • 小时候,有一个愿望就是读大学,一直梦想能跨入大学的校园,也一直非常羡慕大学生.大学,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一直是神圣的. 初中毕业,我选择了中等师范,从此,进入大学深造与我无缘,也算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吧. 成为小学教师后,发现身边的同事都在进行大专自学考试,一边教书,一边捧着书本自学,尤其到了临近考试的 ...

  • 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以《教学课标》为准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教学好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进行有效的读、写、听、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的实用语言,艺术语言,文学语言的丰富;同时,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