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与[伤仲永]对比阅读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

【答案】

11.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 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

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2分)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钱币乞之 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 尝趋百里外 ....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 手自笔录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3分)

【答案】

11. ⑴余闻之也/久 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每句1分,满分2分)

12. ⑴书写 ⑵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⑶得到 ⑷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每个词1分,满分4分)

13. B(2分)

14. ⑴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每句1分,有明显错误不给分。满分2分)

15. 提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皆可。(每点1分,满分3分)


相关文章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400字
  • 六百余年前的明朝,一个家中贫寒,为了读书求学奔走百里,却执着勤奋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被世人皆知,他,就是宋濂.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 ...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
  • 文/董晓玲 今天学完了<送东阳马生序>后,我是对宋濂年轻时的求学毅力深感敬佩.且不说我们学生中有没有人做到,至少我是做不到. 宋濂求学路上难又难,幼时贫穷潦倒,便向藏书之家借书,"手自笔录",按期归还,哪怕是冬天也不例外. 真的,我对冬天时写字是深有感触的,试想,凛冽 ...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600字
  • 宋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它为"太史公",诸如此类的名誉形形色色,那么多的名誉,那么多的赞许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又有几人曾体会? 俗语说的好 ...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班级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学期,学生们在前三个学期系统地学习了语文各方面的常识,本学期侧重点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训,为初三做好准备。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 ...

  • 20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 一、概况: 1、本次八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以关注中下层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 “情感上多沟通,时间上多投入,作业上分层次,帮扶上一对一”为原则开展教研活动。根据中下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教给学生学习技能”为内容开展观摩和研讨活动,许多与会教师反映,本次教研活动是第一次开始关注“技能”二字。三片的 ...

  • 20XX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一、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目前班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 ...

  • 20XX年学年下学期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 ...

  • 骨干教师申报材料
  •   从上个盛夏将走到这个酷暑,我每时每刻都告诫自己:务必为所从事的事业而努力。我的努力实实在在,虽然并不耀眼,但我认为,是成功的。   一、个人情况   我名---,33岁,南店乡中学初三语文教师,1997年参加工作,教龄12年,本科学历。我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发扬主人翁精神,认认真真教学,勤勤恳恳工 ...

  • 20XX年-20XX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总结过去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计划将来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现将本学期担任八年级(1、2)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解决书中的生字词语。   2. ...

  • 20XX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