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资料

前 言

本资料的编制范围为自地基处理至基床表层填筑,其中,接口工程仅对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及以前的项目进行了提醒、描述;将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基等同为A 、B 组填料,仅检测指标不同的分项工程合并编写,将基床表层、路基过渡段等同为级配碎石填料的项目合并编写,以避免大篇幅雷同。

本次活动仅为提高基础管理的开始,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有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将会竭尽全力予以响应。

1、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技术特点

客运专线要达到高速、舒适、安全运输旅客的目标,必须确保轨道结构几何尺寸的高度平顺和稳定,而这依赖于给轨道结构提供一个坚固、耐久、稳定的路基。具体要求是:

(1)基床的强度高、刚度大;

(2)地基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

(3)路基刚度纵向平顺变化。

以上几点要求,都是普通铁路路基是不能满足的。客运专线路基必须在路基结构、路基材料及路基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与普通铁路不同的技术标准才能实现。基于以上要求,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1强度高、刚度大的基床结构

路基必须在承受轨道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等静荷载、列车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以及气温变化、雨雪作业、地震破坏的影响下,其强度不会降低、强度不会改变、变形不会加大。以达到长寿命、少维修、高速行车、安全舒适的设计目的。

客运专线路基作为土工结构物来进行设计、施工,对填筑材料、压实标准、变形控制、检测要求均较普通铁路有较大提高,同时强化了基床结构,特别是基床表层。要求基床表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经充分压实后能在长期动力作用下保持稳定,并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和较小的渗透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将路基作为结构物来施工和控制。

1.2严格控制地基的沉降变形

无砟轨道扣减的调整量仅15mm 。高速行车需要高度平顺和稳定的轨下基础,控制变形是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高速行车条件下,路基因重复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累积沉降和不均匀下沉降 严重影响列车运行速度和舒适度,并增加线路养护工作量,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列车行驶中路基面产生的弹性变形;

(2) 长期行车引起的累积变形;

(3) 路基本体填土及地基的压缩变形。

在控制路基沉降变形方面,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控制,另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并对沉降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1.3在轨下基础刚性变化处设置过渡段

铁路线路由不同特点的结构物(桥涵路等)和轨道结构构成。这些结构在强度、刚度、受力后的变形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和平稳。

不同结构物连接处一直是铁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不同结构物连接处刚度差别较大会引起轨道刚度打突变,另一方面不同结构物连接处的沉降差异会导致轨面的不平顺。因此,要在不同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使轨道刚度均匀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小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轨道不平顺,保证列车快速、安全、舒适地运行。

作为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过渡段的施工控制,确保过渡段起到

预期的过渡效果。

2、路基工程施工管理要求

在合同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各单位均编制了较为详尽的管理制度、办法等,这里不再赘述,现谨结合路基施工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路基施工管理方面谈几点意见:

2.1关于机械设备管理:

2.1.1机械设备选型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型,做到有针对性。

2.1.2机械设备应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要求配置,并有一定的富裕量。

2.1.3生产线机械设备的配备应在确定工艺中心环节的基础上,首先却中心环节机械设备的数量,再据以配置其他环节的机械设备,并较中心环节的机械设备有所富裕。

2.1.4机械设备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如增加设备,如集中设备于某一段落,形成突击态势。

2.2关于测量工作管理

2.3关于填料质量控制方面

哈大客运专线地处严寒地带,严格控制填料的细颗粒含量及其塑液限指标、级配、母材品质是保证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路基工程季节性的冻胀、融沉,确保线路正常运营的主要手段。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2.3.1材料人员要会同试验人员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初验,对于目测不合格材料要采取拒收措施。

2.3.2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频次、批量进行质量检验,并及时将检测传递给物资管理人员。

2.3.3材料管理人员应负责对进场材料采取覆盖措施,严防二次污染。

2.3.4级配碎石拌合站、AB 料加工区要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要求对填料进行预拌。A 、B 组填料拌合可采用挖掘机翻拌,翻拌遍数以保证填料均匀为宜,一般不少于3遍。

2.3.5各项目要尽快确定填料的料源。

2.4关于路基工程沉降观测

大面积的沉降观测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的显著特点,路基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较其他工作量巨大,重要性不容置疑,各单位要把沉降观测工作当作实体工程来抓。

2.4.1尽快配备足够的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路基地段每约3km 应配备一个沉降观测组。

2.4.2建立沉降观测检查机制:项目部要至少每旬对分部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分部总工要经常检查沉降观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3建立沉降观测资料管理机制:从沉降观测资料的记录、计算、汇总、分析、审核、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做到有章可依。现场测量、现场记录、当天计算、当天审核、当天汇总等要形成制度。

2.4.4建立沉降观测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沉降观测与路基施工结合紧密、顺畅。

2.4.5尽快规范沉降测量方法:视准轴一定要校检、水准点检核一定要坚持,测量一定要采取往返测等等。

2.4.6要提前进行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提前准备好沉降观测桩、板并按期埋设。

2.4.7尽快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进行培训。

2.5现场组织要合理

2.5.1要集中设备,尽快成段落完成地基处理、路基填筑等工程。

2.5.2要尽早落实下一道工序所需设备、人员、材料等,确保工序衔接紧凑。

2.5.3要集中力量突击路基段落间涵洞工程及架梁关键线路上的路基工程,为按期架梁、路基展开大面积施工创造条件。

2.5.4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切实摆正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2.6路基工程试验工作

2.6.1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检验。

2.6.2试验数据传递要及时。

2.6.3试验人员配备要满足施工要求。

2.7关于路基工程技术、质量管理

2.7.1现场技术干部实行跟班作业制。

2.7.2技术交底要交到作业人员。

2.7.3技术培训要认真扎实。

2.7.4各种资料要及时形成。

2.7.5质量检查要深入开展。

3、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控制

3.1原地面处理

3.1.1定义

指在设计未采用排水固结或复合地基处理的原地面上,进行清表、挖台阶、翻挖回填等作业内容的处理方式。

3.1.2作业内容

施工场地临时排水;原地面平整、坑穴处理及碾压;清除表层植被、挖除树根;清除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挖台阶;翻挖及回填压实。

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1.4强夯地基适应性评判

3.1.4.1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2m 左右时,下列地基条件可采用强夯措施:

A 、碎石土、砂、卵、砾石土等粗粒土地基;

B 、低含水量、低饱和度黏性土(硬塑以上)和粉质土地基;

C 、素填土与杂填土地基。

3.1.4.2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强夯措施:

A 、地下水位高于地表以下2m 的粉土、粉砂及黏性土地基;

B 、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

C 、强夯场区周边存在震动敏感的建筑物或设备时,或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附近既有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地段。

3.1.4.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要进行强夯时,应尽量先完成强夯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3.1.5冲击碾压适用条件、碾压遍数与检测

3.1.5..1砂类土、碎石类土、块石土等粗颗粒土采用冲击压实;

3.1.5.2黏性土地基冲击压实适用条件:

A 、当地下水位高于地表以下1.5m 时,不宜采用冲击压实;

B 、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以下1.5m 时,如I p <17,可采用冲击压实处理;

C 、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以下1.5m 时,如I p ≥17,WL ≥45%,则取消冲击压实,采用其他方式处理。

3.1.5.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要进行冲击压实处理时,应尽量先完成冲击压实处理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3.1.5.4冲击压实遍数

3.1.6工艺流程

3.1.6.1施工开始的条件

A 、施工控制测量完成,桩撅交接完毕;

B 、开工报告得到批复;

C 、各级技术交底工作完成;

D 、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到位。

3.1.6.2测量放样

现场测设施工用地红线、路基中心线、坡脚边线等,并撒出白灰线。测量放样由工区测量班负责测设,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工区总工审核,项目部总工批准。

3.1.6.3地面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设施由施工队根据技术交底要求在进行原地面处理前开挖,开挖完成后,由专职质检人员初验,工区质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复验。

一般情况下,路堤地段临时排水沟设置在设计排水沟处;路堑地段排水沟开挖地面两侧设置,并随着开挖层的变化及时完善;路堑顶部汇水边在离堑顶1~2m 处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堰;排水沟的深度应不小于50cm 底宽不小于30cm ,放坡比为1:1。排水沟、挡水堰的纵向坡度宜在1‰~5‰。

开挖、填筑段落两端的排水沟尺寸可适当减小,以顺利汇入排水侧沟为宜;排水要妥善引入当地水系,必要时应实施动力排水。

3.1.6.4地质情况核对

由项目工程部人员召集本级、工区安全质量、施工技术、试验、施工队等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地质复核,项目总工参加会议,并当场形成决定。

桩基地段宜与工艺试验相结合,强夯、冲击碾压地段采取坑探方法。地质核对时,现场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人员要现场跟班,技术人员负责拍摄现场照片。对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项目

部工程部需快速报指挥部工程部、监理单位,由指挥部工程部与设计单位、业主联络,进行现场确认,确实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由项目部工程部负责具体办理。

3.1.6.5原地面处理、碾压、检验

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地面处理、碾压,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旁站、指导。处理完成后,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质检人员、试验人员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由质检人员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做好施工排水,防止地基浸泡是确保原地面检验指标合格的重要保证。

应尽早布置位移观测网,埋设路基坡脚位移桩。 3.2 CFG桩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合料法施工 3.2.1工艺特点

A 、施工工艺简单、无泥浆、施工噪声低,利于环保; B 、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无振动、对已施工的桩无大的影响;

C 、适用性强,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全风化泥质砂岩等土层,是一种适用广泛、安全、经济的桩基新技术。

D 、无需跳桩施工,钻孔、成桩一步到位,施工速度快。 E 、地质条件复核方便,减小施工风险。 F 、断桩几率小,施工成本低。 3.2.2工艺流程

3.2.3工艺要点

A 、配合比:按桩体强度等级C20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塌落度160m m ~200mm 。

B 、工艺试桩:不少于3根。工艺试桩的目的: 复核设计地质资料;

确定桩基配重、配合比、塌落度、搅拌时间、提管和混合料泵送速度、保护桩长、电流表对地质变化的敏感性、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等。

工艺试桩后,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编制专项工艺总结,经分部总工审核,项目总工批准后,由安质部人员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C 、CFG 桩施打顺序:横向从线路中心向两侧推进;纵向从结构物或分界点顺线路方向推进。

D 、设备检查:

芯管顶部气眼是否通畅;

混凝土输送软管是否接头良好,是否有扭曲现象。 E 、平整场地

挖除地表种植土后,换填普通土至设计高程以上约50cm ,并分层压实。在作业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

F 、测设桩位

由工区测量班根据设计布桩图放出桩位点,测量桩位高程。并在桩位处插上竹签、木桩。测设桩位测量由现场技术人员符合,工区总工批准。

G 、钻机对中就位:钻机对中就位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就位的准确性好钻杆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合格后,通知机组人员开钻。

H 、钻进:操作司机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钻进速度钻进,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督。钻至设计深度,经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深度控制方法:以螺旋管节初节法兰盘为起点,在钻机机架上画出以0.5m 为单位的标记;技术人员站在钻头前易于读尺、读表处,及时记录电流,电流突变处,及时记录钻进深度;当电流显示进入应土层时,应控制钻进尺,确保嵌入硬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I 、泵送混凝土

运输至现场的混合料由机组负责人签收;输送泵司机负责泵送计量工作,灌完一根桩后,即时报现场技术人员记录。技术人员应现场完成混凝土灌注记录。机组应设专门人员协调输送泵与钻机之间的作业,确保关注质量。工地试验人员应严格在现场输送泵储料斗处取料、制作混合料试件。

J 、桩间土开挖、截桩头

桩间土挖除、截桩头严格按照指挥部办法的工艺执行。桩间土开挖期间,设专人指挥挖掘机作业,严防挖断桩头。截桩头严格采用大锯切割、钢楔挤断工艺,严禁直接锤击断桩。

K 、桩基检验

桩间土开挖、接桩头完毕后,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工地实验室,联系自检及第三方桩捡人员及设备进场检验桩基。为防止桩基检验延误现场施工,试验人员应根据现场进度情况,提前3~7天与桩检人员预约。

3.2.4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

3.2.5CFG 桩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见下表:

3.2.6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A 、堵管

(1)合理确定配合比:粉煤灰的掺量宜控制在70kg/m~90kg/m;尽量采用等级较高的粉煤灰;碎石宜采用5~25mm 的连续级配碎石。

(2)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施工塌落度宜控制在16~20cm 。塌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在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塌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3)提钻时机要把握好:钻杆芯管内充满混合料后及时提钻,否则在泵压作业下会使钻头处的水泥浆液挤出,使钻头阀门处产生干硬少浆的混合料塞体,堵塞管道。

(4)防止设备缺陷造成堵管: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也能造成堵管。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进行清洗,否则管内有混合料结硬块,也会造成堵管;软管与钻杆采用规定型号的弯头连接,否则还会造成堵管。

(5)及时清洗混合料输送管道。 B 、窜孔

现象:打完1号桩后,在施工相邻2好CFG 桩时,先打的未硬结的桩顶突然下沉;在灌注2号桩混合料时,先打的1号桩顶开始回升。

地质情况:饱和粉土、粉细砂层

预防措施:(1)采取隔桩、隔排跳打的方法

(2)减少在窜孔区域的打桩推进排数,减少对已打桩扰动能量的积累。

(3)改进钻头,合理提高钻头钻进速度。 C 、缩颈、断桩

(1)严格控制拔管速度;

(2)备足混合料,随灌随浇,防止停工待料; (3)经常检查螺旋直径,防止螺旋磨耗造成桩经不足; (4)清表后对地基进行预压,提高原地面承载力; (5)在长螺旋钻机支腿处加设枕木,减小地基接触应力。 D 、桩头空心

原因:排气阀不能正常工作。

措施:经常检查排气阀的工作状态,发现堵塞及时清洗。 E 、桩端不饱满

原因:先提钻、后泵料。

措施:前后台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保证提钻和泵料的一致性。 F 、桩位偏差过大

原因:桩位处被钻渣掩埋,机械行走偏斜。

措施:在钻机行走前方底盘上安装横杆,横杆沿钻机移动方向与钻头成整倍的桩间距。在横杆未打桩两侧侧挂设垂球,在钻机第一次定位完成后,调整垂球至钻机以外桩位处。

3.3水泥搅拌桩施工

3.3.1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3.3.2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3.3.3工艺要点

A 、钻机司机严格按照工艺试验取得的参数控制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现场技术人员旁站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B 、喷浆量应符合设计及成桩工艺试验所确定喷浆量的要求。每根桩施工完成后,操作司机应及时打出小票,交技术人员核对喷浆量,确认无误后,方可移动钻机,开始下一根桩施工。

C 、全桩身必须进行复搅,桩端必须原位喷浆搅拌一定时间,以保证成桩质量。

D 、成桩过程中,如因故停浆,在初凝前施工时,必须重叠接桩,接桩长度不得小于0.5m 。

E 、浆液由现场技术人员监督拌浆及人员按照试验确定的水灰比配置。配置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供浆必须连续,固化剂与外掺剂的用量、泵送浆液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

F 、采取措施防止桩位偏差过大,具体同CFG 桩部分。 G 、桩间土开挖、接桩头等严格按照指挥部下发的工艺标准执行。 H 、桩间管理程序同CFG 桩。

3.3.4搅拌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检验方法和频率应符合相关要求。

3.3.5桩身应完整、均匀,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 3.3.6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填方地段不小于0.15Mpa ;支档结构地段地基最小容许承载力为200kPa ,检测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3.3.7特别注意事项

A 、所有拟上场的设备均应进行工艺试验; B 、严格控制施工桩长,确保其不小于设计值。

C 、及时检查机打小票,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D 、认真做好施工排水及场地平整工作。 3.4 AB 组填料路堤施工 3.4.1工艺流程

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A 、施工开始条件

a 、沉降观测控制网布设完毕,坡脚位移观测桩埋设完毕; b 、相关开工报告审批手续履行完毕; c 、技术交底工作完成;

d 、级配碎石标准击实试验完成,线外工艺试验及路基试验段实施完毕,工艺总结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

e 、施工所需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f 、沉降观测板加工、安装完毕; g 、水准、平面控制网准确可用。

B 、测量放样:由工区测量班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放出线路中心线、路基边线、路基填筑加宽边线及沉降观测板安装位置,并撒出灰线予以标识。根据自卸汽车的载重画出布料方格,并撒灰线标识。测量下承层的标高,作为控制填筑厚度的依据。

放样测量由工区测量负责人审核,工区总工审批。 C 、下承层处理、验收

下承层验收: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高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第一层填筑前,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项目、工区有关人员进行验收;之后的填筑由工区安质部们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C 、分层填筑

填筑压实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作业区段划分:底层准备区段、摊铺区段、碾压整形区段、检测报验区段。

填筑从最低一层开始。采取网格或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卸料。防止集料窝出现。采取埋桩挂线控制松铺厚度。每一填层都应进行施工放线。

D 、摊铺平整

摊铺流程:推土机摊铺→光轮压路机快速静压1遍→平地机初平→光轮压路机碾压2遍(边部压3-4遍)中速或快速行进→测量层面

高程→平地机精平。

平整作业要点:

a 、高度控制:在路肩插立标杆、扎上布条,显示路肩正确高度,便于司机观察。

b 、派专人观察指挥平地机调整刀片高度、角度。

c 、刀片切土深度控制:以较大的切土深度粗平,以较小的切土深度精平。

d 、安排专人及时观察、消除平整过程中出现的集料窝现象。发现集料窝时,作业人员应及时用耙子、铁锹等工具将集料拌制均匀。

E 、碾压

a 、填料含水量控制:±2%。

b 、采用重型、特重型压路机碾压;按平行线路方向走行,直线地段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

c 、搭接碾压:横向轮迹重叠≦40cm ;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0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错开≦3.0m 。

d 、结构物附近采用小型压实机具。 e 、碾压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方法执行。 F 、压实度检验

由现场技术人员及时通知使用人员进行压实度检验。 3.4.2 压实标准

A 、基床以下路堤检验标准

B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3.4.3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A 、基床以下路堤

B 、基床底层路堤

3.4.4施工注意事项

A 、填料的最大粒径、细颗粒含量以及塑液限等指标一定要严格控制。

B 、A 、B 组填料、尤其是采取细颗粒材料调整A 、B 组填料颗粒

级配的,一定要拌合均匀。

C 、施工现场一定要设A 、B 组填料加工区;对存放的填料要采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配备挖掘机或装载机对填料进行预拌。

D 、填筑期间,一定要留出沉降观测作业时间,为此各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E 、填筑期间,派专人及时接长沉降观测板立杆。 F 、尽快落实A 、B 组填料料源,加快填料的储备速度。 3.5、级配碎石施工 3.5.1作业内容

厂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级配碎石(砂砾石)配合比试验;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安置钢丝绳基准线;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运输级配碎石拌合料;摊铺机分层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检测;路堤边坡及路面修正。

3.5.2质量标准及检验内容

A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B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参照德铁标准Ev2/Ev1≤2.3,K ≥0.97。 C 、基床表层填筑厚度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D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砂砾石表面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E 、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量循序偏差为-0%,+1.0%。采用滴定法检测。

3.5.3工艺要点 A 、施工开始条件

a 、沉降评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b 、完成材料级配试验及填筑试验并经过监理审批;

c 、施工所用水准点、导线点准确无误;测量放样工作完成:按每10m 一桩,放中线及边线,设钢丝绳基准线;

d 、基床底层通过验收,验收内容:路基中线、路基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压实度、孔隙率、K 30地基系数等;

e 、结构物基坑用C15混凝土、级配碎石掺3~5%水泥回填完毕,防水层施做完毕。

f 、开挖并埋设过轨管线。

g ,施工所需设备、人员均已进场。 B 、拌制级配碎石(砂砾石)

a 、级配碎石拌合料采用搅拌设备集中进行拌制,拌合料须拌制均匀,级配符合要求。

b 、事先调试厂拌设备,确保拌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含水量等达到规定要求。

c 、级配碎石的储备量要较施工计划有所富裕。在施工前一天,由施工队调度人员将第二天的级配碎石需要量报送级配碎石拌合站,以便安排生产。

C 、运输

a 、配备足够发运输车辆;

b 、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c 、车辆停在摊铺机前10~30cm 处,不得撞击摊铺机。 d 、级配碎石运送至施工现场后,由施工队材料员验收签认。 D 、摊铺

a 、采用摊铺机铺:以摊铺机为中心环节,配置其他机械设备; b 、保持匀速摊铺。一般规定1.0~3.0m/min。

c 、建议采用两台摊铺机全断面梯队式摊铺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8~10m 。

E 、碾压

采用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碾压顺序同A 、B 组填料。结构物附近采用小型压实设备碾压。

F 、检测

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验。

H 、整修养护

基床表层顶面修整完成后,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防止表层扰动破坏。

3.5.4机械设备配置

3.5.5作业组织

前 言

本资料的编制范围为自地基处理至基床表层填筑,其中,接口工程仅对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及以前的项目进行了提醒、描述;将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基等同为A 、B 组填料,仅检测指标不同的分项工程合并编写,将基床表层、路基过渡段等同为级配碎石填料的项目合并编写,以避免大篇幅雷同。

本次活动仅为提高基础管理的开始,各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有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请及时提出,我将会竭尽全力予以响应。

1、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技术特点

客运专线要达到高速、舒适、安全运输旅客的目标,必须确保轨道结构几何尺寸的高度平顺和稳定,而这依赖于给轨道结构提供一个坚固、耐久、稳定的路基。具体要求是:

(1)基床的强度高、刚度大;

(2)地基沉降很小或没有沉降;

(3)路基刚度纵向平顺变化。

以上几点要求,都是普通铁路路基是不能满足的。客运专线路基必须在路基结构、路基材料及路基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与普通铁路不同的技术标准才能实现。基于以上要求,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1强度高、刚度大的基床结构

路基必须在承受轨道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等静荷载、列车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以及气温变化、雨雪作业、地震破坏的影响下,其强度不会降低、强度不会改变、变形不会加大。以达到长寿命、少维修、高速行车、安全舒适的设计目的。

客运专线路基作为土工结构物来进行设计、施工,对填筑材料、压实标准、变形控制、检测要求均较普通铁路有较大提高,同时强化了基床结构,特别是基床表层。要求基床表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经充分压实后能在长期动力作用下保持稳定,并有很好的水稳定性和较小的渗透性。要达到以上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将路基作为结构物来施工和控制。

1.2严格控制地基的沉降变形

无砟轨道扣减的调整量仅15mm 。高速行车需要高度平顺和稳定的轨下基础,控制变形是客运专线路基设计和施工的关键。在高速行车条件下,路基因重复荷载作用而产生的累积沉降和不均匀下沉降 严重影响列车运行速度和舒适度,并增加线路养护工作量,路基沉降变形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列车行驶中路基面产生的弹性变形;

(2) 长期行车引起的累积变形;

(3) 路基本体填土及地基的压缩变形。

在控制路基沉降变形方面,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控制,另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并对沉降成果进行评估,确保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1.3在轨下基础刚性变化处设置过渡段

铁路线路由不同特点的结构物(桥涵路等)和轨道结构构成。这些结构在强度、刚度、受力后的变形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影响高速行车的安全和平稳。

不同结构物连接处一直是铁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不同结构物连接处刚度差别较大会引起轨道刚度打突变,另一方面不同结构物连接处的沉降差异会导致轨面的不平顺。因此,要在不同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使轨道刚度均匀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小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轨道不平顺,保证列车快速、安全、舒适地运行。

作为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过渡段的施工控制,确保过渡段起到

预期的过渡效果。

2、路基工程施工管理要求

在合同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各单位均编制了较为详尽的管理制度、办法等,这里不再赘述,现谨结合路基施工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路基施工管理方面谈几点意见:

2.1关于机械设备管理:

2.1.1机械设备选型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型,做到有针对性。

2.1.2机械设备应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要求配置,并有一定的富裕量。

2.1.3生产线机械设备的配备应在确定工艺中心环节的基础上,首先却中心环节机械设备的数量,再据以配置其他环节的机械设备,并较中心环节的机械设备有所富裕。

2.1.4机械设备要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应性调整,如增加设备,如集中设备于某一段落,形成突击态势。

2.2关于测量工作管理

2.3关于填料质量控制方面

哈大客运专线地处严寒地带,严格控制填料的细颗粒含量及其塑液限指标、级配、母材品质是保证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路基工程季节性的冻胀、融沉,确保线路正常运营的主要手段。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2.3.1材料人员要会同试验人员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初验,对于目测不合格材料要采取拒收措施。

2.3.2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频次、批量进行质量检验,并及时将检测传递给物资管理人员。

2.3.3材料管理人员应负责对进场材料采取覆盖措施,严防二次污染。

2.3.4级配碎石拌合站、AB 料加工区要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要求对填料进行预拌。A 、B 组填料拌合可采用挖掘机翻拌,翻拌遍数以保证填料均匀为宜,一般不少于3遍。

2.3.5各项目要尽快确定填料的料源。

2.4关于路基工程沉降观测

大面积的沉降观测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施工的显著特点,路基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较其他工作量巨大,重要性不容置疑,各单位要把沉降观测工作当作实体工程来抓。

2.4.1尽快配备足够的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路基地段每约3km 应配备一个沉降观测组。

2.4.2建立沉降观测检查机制:项目部要至少每旬对分部的沉降观测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分部总工要经常检查沉降观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3建立沉降观测资料管理机制:从沉降观测资料的记录、计算、汇总、分析、审核、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做到有章可依。现场测量、现场记录、当天计算、当天审核、当天汇总等要形成制度。

2.4.4建立沉降观测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沉降观测与路基施工结合紧密、顺畅。

2.4.5尽快规范沉降测量方法:视准轴一定要校检、水准点检核一定要坚持,测量一定要采取往返测等等。

2.4.6要提前进行沉降观测控制网的布设,提前准备好沉降观测桩、板并按期埋设。

2.4.7尽快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进行培训。

2.5现场组织要合理

2.5.1要集中设备,尽快成段落完成地基处理、路基填筑等工程。

2.5.2要尽早落实下一道工序所需设备、人员、材料等,确保工序衔接紧凑。

2.5.3要集中力量突击路基段落间涵洞工程及架梁关键线路上的路基工程,为按期架梁、路基展开大面积施工创造条件。

2.5.4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切实摆正质量和进度的关系。

2.6路基工程试验工作

2.6.1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检验。

2.6.2试验数据传递要及时。

2.6.3试验人员配备要满足施工要求。

2.7关于路基工程技术、质量管理

2.7.1现场技术干部实行跟班作业制。

2.7.2技术交底要交到作业人员。

2.7.3技术培训要认真扎实。

2.7.4各种资料要及时形成。

2.7.5质量检查要深入开展。

3、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控制

3.1原地面处理

3.1.1定义

指在设计未采用排水固结或复合地基处理的原地面上,进行清表、挖台阶、翻挖回填等作业内容的处理方式。

3.1.2作业内容

施工场地临时排水;原地面平整、坑穴处理及碾压;清除表层植被、挖除树根;清除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挖台阶;翻挖及回填压实。

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1.4强夯地基适应性评判

3.1.4.1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2m 左右时,下列地基条件可采用强夯措施:

A 、碎石土、砂、卵、砾石土等粗粒土地基;

B 、低含水量、低饱和度黏性土(硬塑以上)和粉质土地基;

C 、素填土与杂填土地基。

3.1.4.2当存在下列情况,不得采用强夯措施:

A 、地下水位高于地表以下2m 的粉土、粉砂及黏性土地基;

B 、软土、松软土地基地段;

C 、强夯场区周边存在震动敏感的建筑物或设备时,或强夯所产生的震动对附近既有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的地段。

3.1.4.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要进行强夯时,应尽量先完成强夯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3.1.5冲击碾压适用条件、碾压遍数与检测

3.1.5..1砂类土、碎石类土、块石土等粗颗粒土采用冲击压实;

3.1.5.2黏性土地基冲击压实适用条件:

A 、当地下水位高于地表以下1.5m 时,不宜采用冲击压实;

B 、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以下1.5m 时,如I p <17,可采用冲击压实处理;

C 、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以下1.5m 时,如I p ≥17,WL ≥45%,则取消冲击压实,采用其他方式处理。

3.1.5.3当新建桥涵等结构物附近需要进行冲击压实处理时,应尽量先完成冲击压实处理后,再施工附近的结构物。

3.1.5.4冲击压实遍数

3.1.6工艺流程

3.1.6.1施工开始的条件

A 、施工控制测量完成,桩撅交接完毕;

B 、开工报告得到批复;

C 、各级技术交底工作完成;

D 、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到位。

3.1.6.2测量放样

现场测设施工用地红线、路基中心线、坡脚边线等,并撒出白灰线。测量放样由工区测量班负责测设,项目部测量负责人、工区总工审核,项目部总工批准。

3.1.6.3地面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设施由施工队根据技术交底要求在进行原地面处理前开挖,开挖完成后,由专职质检人员初验,工区质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复验。

一般情况下,路堤地段临时排水沟设置在设计排水沟处;路堑地段排水沟开挖地面两侧设置,并随着开挖层的变化及时完善;路堑顶部汇水边在离堑顶1~2m 处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堰;排水沟的深度应不小于50cm 底宽不小于30cm ,放坡比为1:1。排水沟、挡水堰的纵向坡度宜在1‰~5‰。

开挖、填筑段落两端的排水沟尺寸可适当减小,以顺利汇入排水侧沟为宜;排水要妥善引入当地水系,必要时应实施动力排水。

3.1.6.4地质情况核对

由项目工程部人员召集本级、工区安全质量、施工技术、试验、施工队等有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地质复核,项目总工参加会议,并当场形成决定。

桩基地段宜与工艺试验相结合,强夯、冲击碾压地段采取坑探方法。地质核对时,现场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试验人员要现场跟班,技术人员负责拍摄现场照片。对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项目

部工程部需快速报指挥部工程部、监理单位,由指挥部工程部与设计单位、业主联络,进行现场确认,确实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由项目部工程部负责具体办理。

3.1.6.5原地面处理、碾压、检验

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原地面处理、碾压,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人员旁站、指导。处理完成后,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质检人员、试验人员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由质检人员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做好施工排水,防止地基浸泡是确保原地面检验指标合格的重要保证。

应尽早布置位移观测网,埋设路基坡脚位移桩。 3.2 CFG桩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合料法施工 3.2.1工艺特点

A 、施工工艺简单、无泥浆、施工噪声低,利于环保; B 、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无振动、对已施工的桩无大的影响;

C 、适用性强,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及全风化泥质砂岩等土层,是一种适用广泛、安全、经济的桩基新技术。

D 、无需跳桩施工,钻孔、成桩一步到位,施工速度快。 E 、地质条件复核方便,减小施工风险。 F 、断桩几率小,施工成本低。 3.2.2工艺流程

3.2.3工艺要点

A 、配合比:按桩体强度等级C20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塌落度160m m ~200mm 。

B 、工艺试桩:不少于3根。工艺试桩的目的: 复核设计地质资料;

确定桩基配重、配合比、塌落度、搅拌时间、提管和混合料泵送速度、保护桩长、电流表对地质变化的敏感性、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等。

工艺试桩后,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编制专项工艺总结,经分部总工审核,项目总工批准后,由安质部人员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C 、CFG 桩施打顺序:横向从线路中心向两侧推进;纵向从结构物或分界点顺线路方向推进。

D 、设备检查:

芯管顶部气眼是否通畅;

混凝土输送软管是否接头良好,是否有扭曲现象。 E 、平整场地

挖除地表种植土后,换填普通土至设计高程以上约50cm ,并分层压实。在作业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

F 、测设桩位

由工区测量班根据设计布桩图放出桩位点,测量桩位高程。并在桩位处插上竹签、木桩。测设桩位测量由现场技术人员符合,工区总工批准。

G 、钻机对中就位:钻机对中就位后,由现场技术人员对就位的准确性好钻杆的垂直度进行检查,合格后,通知机组人员开钻。

H 、钻进:操作司机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钻进速度钻进,现场技术人员现场监督。钻至设计深度,经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深度控制方法:以螺旋管节初节法兰盘为起点,在钻机机架上画出以0.5m 为单位的标记;技术人员站在钻头前易于读尺、读表处,及时记录电流,电流突变处,及时记录钻进深度;当电流显示进入应土层时,应控制钻进尺,确保嵌入硬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I 、泵送混凝土

运输至现场的混合料由机组负责人签收;输送泵司机负责泵送计量工作,灌完一根桩后,即时报现场技术人员记录。技术人员应现场完成混凝土灌注记录。机组应设专门人员协调输送泵与钻机之间的作业,确保关注质量。工地试验人员应严格在现场输送泵储料斗处取料、制作混合料试件。

J 、桩间土开挖、截桩头

桩间土挖除、截桩头严格按照指挥部办法的工艺执行。桩间土开挖期间,设专人指挥挖掘机作业,严防挖断桩头。截桩头严格采用大锯切割、钢楔挤断工艺,严禁直接锤击断桩。

K 、桩基检验

桩间土开挖、接桩头完毕后,由现场技术人员通知工地实验室,联系自检及第三方桩捡人员及设备进场检验桩基。为防止桩基检验延误现场施工,试验人员应根据现场进度情况,提前3~7天与桩检人员预约。

3.2.4检测项目、方法和频率

3.2.5CFG 桩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级检验方法见下表:

3.2.6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A 、堵管

(1)合理确定配合比:粉煤灰的掺量宜控制在70kg/m~90kg/m;尽量采用等级较高的粉煤灰;碎石宜采用5~25mm 的连续级配碎石。

(2)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施工塌落度宜控制在16~20cm 。塌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在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塌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3)提钻时机要把握好:钻杆芯管内充满混合料后及时提钻,否则在泵压作业下会使钻头处的水泥浆液挤出,使钻头阀门处产生干硬少浆的混合料塞体,堵塞管道。

(4)防止设备缺陷造成堵管: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也能造成堵管。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进行清洗,否则管内有混合料结硬块,也会造成堵管;软管与钻杆采用规定型号的弯头连接,否则还会造成堵管。

(5)及时清洗混合料输送管道。 B 、窜孔

现象:打完1号桩后,在施工相邻2好CFG 桩时,先打的未硬结的桩顶突然下沉;在灌注2号桩混合料时,先打的1号桩顶开始回升。

地质情况:饱和粉土、粉细砂层

预防措施:(1)采取隔桩、隔排跳打的方法

(2)减少在窜孔区域的打桩推进排数,减少对已打桩扰动能量的积累。

(3)改进钻头,合理提高钻头钻进速度。 C 、缩颈、断桩

(1)严格控制拔管速度;

(2)备足混合料,随灌随浇,防止停工待料; (3)经常检查螺旋直径,防止螺旋磨耗造成桩经不足; (4)清表后对地基进行预压,提高原地面承载力; (5)在长螺旋钻机支腿处加设枕木,减小地基接触应力。 D 、桩头空心

原因:排气阀不能正常工作。

措施:经常检查排气阀的工作状态,发现堵塞及时清洗。 E 、桩端不饱满

原因:先提钻、后泵料。

措施:前后台工作人员应密切配合,保证提钻和泵料的一致性。 F 、桩位偏差过大

原因:桩位处被钻渣掩埋,机械行走偏斜。

措施:在钻机行走前方底盘上安装横杆,横杆沿钻机移动方向与钻头成整倍的桩间距。在横杆未打桩两侧侧挂设垂球,在钻机第一次定位完成后,调整垂球至钻机以外桩位处。

3.3水泥搅拌桩施工

3.3.1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3.3.2施工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3.3.3工艺要点

A 、钻机司机严格按照工艺试验取得的参数控制钻头下沉和提升速度、供浆与停浆时间、下钻深度、喷浆高程及停浆面。现场技术人员旁站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B 、喷浆量应符合设计及成桩工艺试验所确定喷浆量的要求。每根桩施工完成后,操作司机应及时打出小票,交技术人员核对喷浆量,确认无误后,方可移动钻机,开始下一根桩施工。

C 、全桩身必须进行复搅,桩端必须原位喷浆搅拌一定时间,以保证成桩质量。

D 、成桩过程中,如因故停浆,在初凝前施工时,必须重叠接桩,接桩长度不得小于0.5m 。

E 、浆液由现场技术人员监督拌浆及人员按照试验确定的水灰比配置。配置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供浆必须连续,固化剂与外掺剂的用量、泵送浆液时间必须有专人记录。

F 、采取措施防止桩位偏差过大,具体同CFG 桩部分。 G 、桩间土开挖、接桩头等严格按照指挥部下发的工艺标准执行。 H 、桩间管理程序同CFG 桩。

3.3.4搅拌桩的数量、布桩形式应符合设计,检验方法和频率应符合相关要求。

3.3.5桩身应完整、均匀,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 3.3.6搅拌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填方地段不小于0.15Mpa ;支档结构地段地基最小容许承载力为200kPa ,检测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3.3.7特别注意事项

A 、所有拟上场的设备均应进行工艺试验; B 、严格控制施工桩长,确保其不小于设计值。

C 、及时检查机打小票,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D 、认真做好施工排水及场地平整工作。 3.4 AB 组填料路堤施工 3.4.1工艺流程

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A 、施工开始条件

a 、沉降观测控制网布设完毕,坡脚位移观测桩埋设完毕; b 、相关开工报告审批手续履行完毕; c 、技术交底工作完成;

d 、级配碎石标准击实试验完成,线外工艺试验及路基试验段实施完毕,工艺总结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

e 、施工所需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f 、沉降观测板加工、安装完毕; g 、水准、平面控制网准确可用。

B 、测量放样:由工区测量班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放出线路中心线、路基边线、路基填筑加宽边线及沉降观测板安装位置,并撒出灰线予以标识。根据自卸汽车的载重画出布料方格,并撒灰线标识。测量下承层的标高,作为控制填筑厚度的依据。

放样测量由工区测量负责人审核,工区总工审批。 C 、下承层处理、验收

下承层验收:压实度、平整度、横坡度、高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第一层填筑前,由项目部安质部组织项目、工区有关人员进行验收;之后的填筑由工区安质部们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C 、分层填筑

填筑压实按照区段流程法横向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施工。作业区段划分:底层准备区段、摊铺区段、碾压整形区段、检测报验区段。

填筑从最低一层开始。采取网格或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卸料。防止集料窝出现。采取埋桩挂线控制松铺厚度。每一填层都应进行施工放线。

D 、摊铺平整

摊铺流程:推土机摊铺→光轮压路机快速静压1遍→平地机初平→光轮压路机碾压2遍(边部压3-4遍)中速或快速行进→测量层面

高程→平地机精平。

平整作业要点:

a 、高度控制:在路肩插立标杆、扎上布条,显示路肩正确高度,便于司机观察。

b 、派专人观察指挥平地机调整刀片高度、角度。

c 、刀片切土深度控制:以较大的切土深度粗平,以较小的切土深度精平。

d 、安排专人及时观察、消除平整过程中出现的集料窝现象。发现集料窝时,作业人员应及时用耙子、铁锹等工具将集料拌制均匀。

E 、碾压

a 、填料含水量控制:±2%。

b 、采用重型、特重型压路机碾压;按平行线路方向走行,直线地段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由内侧向外侧。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

c 、搭接碾压:横向轮迹重叠≦40cm ;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0m ;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错开≦3.0m 。

d 、结构物附近采用小型压实机具。 e 、碾压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方法执行。 F 、压实度检验

由现场技术人员及时通知使用人员进行压实度检验。 3.4.2 压实标准

A 、基床以下路堤检验标准

B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3.4.3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A 、基床以下路堤

B 、基床底层路堤

3.4.4施工注意事项

A 、填料的最大粒径、细颗粒含量以及塑液限等指标一定要严格控制。

B 、A 、B 组填料、尤其是采取细颗粒材料调整A 、B 组填料颗粒

级配的,一定要拌合均匀。

C 、施工现场一定要设A 、B 组填料加工区;对存放的填料要采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配备挖掘机或装载机对填料进行预拌。

D 、填筑期间,一定要留出沉降观测作业时间,为此各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

E 、填筑期间,派专人及时接长沉降观测板立杆。 F 、尽快落实A 、B 组填料料源,加快填料的储备速度。 3.5、级配碎石施工 3.5.1作业内容

厂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级配碎石(砂砾石)配合比试验;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安置钢丝绳基准线;拌制级配碎石拌合料;运输级配碎石拌合料;摊铺机分层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分层检测;路堤边坡及路面修正。

3.5.2质量标准及检验内容

A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B 、基床表层压实标准

参照德铁标准Ev2/Ev1≤2.3,K ≥0.97。 C 、基床表层填筑厚度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D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砂砾石表面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E 、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量循序偏差为-0%,+1.0%。采用滴定法检测。

3.5.3工艺要点 A 、施工开始条件

a 、沉降评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b 、完成材料级配试验及填筑试验并经过监理审批;

c 、施工所用水准点、导线点准确无误;测量放样工作完成:按每10m 一桩,放中线及边线,设钢丝绳基准线;

d 、基床底层通过验收,验收内容:路基中线、路基高程、宽度、平整度、横坡、以及压实度、孔隙率、K 30地基系数等;

e 、结构物基坑用C15混凝土、级配碎石掺3~5%水泥回填完毕,防水层施做完毕。

f 、开挖并埋设过轨管线。

g ,施工所需设备、人员均已进场。 B 、拌制级配碎石(砂砾石)

a 、级配碎石拌合料采用搅拌设备集中进行拌制,拌合料须拌制均匀,级配符合要求。

b 、事先调试厂拌设备,确保拌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含水量等达到规定要求。

c 、级配碎石的储备量要较施工计划有所富裕。在施工前一天,由施工队调度人员将第二天的级配碎石需要量报送级配碎石拌合站,以便安排生产。

C 、运输

a 、配备足够发运输车辆;

b 、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c 、车辆停在摊铺机前10~30cm 处,不得撞击摊铺机。 d 、级配碎石运送至施工现场后,由施工队材料员验收签认。 D 、摊铺

a 、采用摊铺机铺:以摊铺机为中心环节,配置其他机械设备; b 、保持匀速摊铺。一般规定1.0~3.0m/min。

c 、建议采用两台摊铺机全断面梯队式摊铺作业,两台摊铺机前后间距8~10m 。

E 、碾压

采用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碾压顺序同A 、B 组填料。结构物附近采用小型压实设备碾压。

F 、检测

按照规范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验。

H 、整修养护

基床表层顶面修整完成后,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防止表层扰动破坏。

3.5.4机械设备配置

3.5.5作业组织


相关文章

  • 高速公路项目部年终工作总结
  • 一、工程概况马鞍山至芜湖高速公路起点k0+073.935接马鞍山市东环路,终点k53+370接芜湖至铜陵高速公路,路线全长53.370公里。马鞍山至芜湖高速公路为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路基设计宽度28.00米,路面宽度23.5米。 路面 ...

  • 道路工程路基实习报告
  • 实习目的:   通过对市政工程断头路项目杭州东路施工的实地实习,使我对城市道路的路 基处理、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 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 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12 年 12月 10 日至 2 ...

  • 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 ××*,助理工程师,现为市政分公司地铁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他于1982年2月出生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文井镇,父母是文井中学的老师。作为家里的独生子,他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童年记忆最深的事情是这样的一幕:一个慈祥的老者,在每年过年前,总是提着一壶油、几斤肉到他家。他好奇地问父母后得知,老者是校党 ...

  • 路桥专业认知实习报告
  • 实习项目:xx市xx立交桥。   一、实习工地概况及工程进度   1、工程设计资料   xx立交桥修建于xx市南环路(柳邕路:城市快速路)及g209国道(柳石路)交会处。采用完全苜蓿叶式立体交叉。立交桥主跨线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线桥全长180m(共两跨四联),立交桥匝道共有8条机动车道及4 ...

  • 公路检测员工作总结
  • 莞龙公路改造工程第三合同段在质检站、路桥总公司、项目管理处、江苏华宁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的指导、领导、监督、支持及帮助下,在三标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工程施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在这里, ...

  • 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经验交流会议讲话稿
  • 同志们: 今天在洞口县召开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讲评会,上午大家观摩了洞口县通乡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现场.总的感觉他们今年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比较好.洞口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还介绍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很好地学习借鉴. 刚才,各县市区汇报了今年以来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9月底,根据省厅要求, ...

  • 铁路施工企业青年高级工程师先进事迹报告
  • 1999年,他参加了秦(皇岛)沈(阳)铁路建设,这条开通后时速就达160公里的大动脉,是中国铁路迈向高速铁路时代的起跑线; xx年,他在江苏省昆山主持承建了我国首项高速铁路试验段工作,从而为我国在江南广阔的软土地基上建设高速铁路,提供了全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内铁路施工空白,并成 ...

  • 公路局中层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 男,生于1970年11月,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任公路分局工养科长。199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公路与桥梁工程改建、养护施工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勤 ...

  • 公路管理处项目办主任述职报告
  • 本人自担任项目办主任以来,严于律己,严格管理,深入贯彻“xxxx”重要思想,围绕**交通厅和交通局“xxx”交通规划和年度工作部署,以身作则,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带领项目办成员勤政务实,努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履行职责情况做具体汇报:   二、二oo八年度主 ...

  • 工程部长先进事迹材料
  • ××,男,现年29岁,中共党员,xx年参加工作,现任××铁路一分部工程部长,他是个乐观且热情满怀的人,先后在禹阎高速公路、阜周高速公路、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工程建设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每个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