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编辑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1] DNC生产设备及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Trcaker工装及刀夹量具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

中文名企业信息化外文名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主体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行为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企业外延

信息化要素

信息化数据整合

3 信息目的

4 建设实践

5 实施条件

6 财务影响

7 如何实施

8 方法

9 如何发展

10 发展趋势

11 信息化价值

12 难点

基本信息编辑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企业外延编辑

信息化要素

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信息化数据整合

对不少企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工具来解决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如数据整合,消除数据孤岛等。这是企业在扩张之路上难以避免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在产生[2] ,企业对数据整合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一个高效的、能整合好数据信息的信息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流程管理,数据整合能够更好地促进OA办公系统在企业中的深化应用,创造出更多的信息化价值。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和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在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当然上述过程也是伴随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路径自然形成的,对于新时期的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还未经历过传统信息化的四个阶段洗礼的话,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借鉴当前最新的信息化理念和管理系统,简化阶段,通过一套系统全局管理公司各项事务,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的限制,按照随需而变的架构,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将目标落实并提供能够制定下一个目标的决策依据,这也是领度系统在产品开发时制定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中的人员可以充分的将信息化执行下去,没有人员的执行,根本无法去谈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还是以人为基础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人与信息化软件的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举个例子:很多企业都开始部署ERP,但是单纯的ERP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信息化的效果,是需要有人来高效的执行才能达到信息化的效果。并且,ERP中缺少了沟通的步骤,所以企业想要做信息化除了要有ERP,更关键的是需要沟通,可以将ERP与wetask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的目的

大道至简

抛开繁琐的设置与操作,领度产品的使用可以简单到和发一条微博一样容易。我们成功运用类微博的沟通方式,改变了刻板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执行力。

以人为本

引入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多维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企业应用。

时间管理

将自动的、系统的分析时间融于简单、及时的分享和沟通之中,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难题,

实现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

场景还原

活动流相比工作流,能够更加全面的记录过程信息,并具有可追溯性。因此能够大幅降低人员流失和知识流失的损失,同时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使之快速进入工作场景。

数据说话

独创的任务动态、项目动态等分析技术,避免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不客观性,在看似大量繁杂无序的活动流信息之上,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综上所述,领度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管理工具,而是具有价值的管理思想。领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理清管理思路,改变企业的工作方式,提供最佳的工作模式,让企业能够减少内耗,轻松协调与安排工作,从而提升效率。企业在使用领度系统中能够潜移默化得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塑企业文化。

信息目的编辑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图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图

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航信软件融合“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懂税的ERP“产品系列,可同时针对企业涉及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业在特殊业务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可扩展功能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型。

建设实践编辑

研究和讨论科学应用技术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的概念弄清楚并以此确定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然后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上到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才能使研究和讨论走上正确的轨道,不至于陷入盲目和无实际意义的争论误区。这就是通常讲的理性化思维。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实质上还是有所区别。企业信息化是属于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等这类带有全局性、规划性、指导性的抽象范畴,如同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具体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对企业管理的架构与机制进行全面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人才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得以规范和优化,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全过程。

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就是以管理创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增

强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管理相辅相成并伴随在企业管理的进步之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项目的形式体现。通常所讲的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是企业信息化的

一个进程,它不能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与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类型性质、规模大小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体制、市场格局、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就其制造业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基本内容:

1.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和升华,是制造类型企业特别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就是综合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操作)效率。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以及企业网站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除此之外,在业务管理活动中还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因此,办公自动化(OA)和文档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制造业的生产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单独、孤立、封闭的模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发生了前伸和后延。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造、销售直到最终送到和服务于客户,形成了一条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由上游的供应商、中间的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下游的销售客户组成的链式结构,这就是供应链。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管理流程受到这条供应链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利用企业局域网络、Internet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通过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与协调,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整合在一起,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4.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务实,做好组织到位与措施落实这两件大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抓

好三个要素一个配套: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人员组织落实以及硬件设施配套。有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的问题前面已有阐明,不再赘述。

5. 企业的成长路径会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转变、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ERP 软件系统对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提高绩效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新和中国企业成长路径的需要,航信软件“懂税的ERP”通过B/S 模式完成对C/S 模式的应用扩展,实现了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基于IE 浏览器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共同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极大降低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打造的“及时便利+准确安全+低廉成本“效果。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说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选择什么样的人员,这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也直接影响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互联接入和企业局域网两大部分。要从通畅接入、防毒防攻击、可管可控、系统安全等方面来有效地配备网络结构和购置硬设备,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实施条件编辑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财务影响编辑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一是通过互联网,使得企业的管理手段得以超越时空实现全方位全天候运作,并且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原来各层重叠的管理信息传递,可以在一定的权限控制下,实现即时、垂直和横向的数据共享。由于信息化可以使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生产环节无缝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数据的集中共享,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全面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树立以财务管理为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成本核算

准确的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财务不但能了解销售、采购、库房、生产的全部过程,而且伴随其每一个作业,财务都有相应的反映,同时都有监控。有效的风险防范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给决策者,避免因信息不流畅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预算管理

信息化可以促使财务应该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由于信息化提供的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去做好各业务、各地区、各产品、各部门、各费用科目的预算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月分解和及时调整,让每一科目的费用都能够实时报告到应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和它的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同时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在月中任何一天获得截至当时的收入、毛利、净利的粗报表,便于及时了解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资金流量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不仅是事后算账、做账、统计、结算,而且必须把财务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企业洽谈合同、收取订单乃至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论证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企业的财务和赢利能力,以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企业流程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组,减少了采购与财务之间的穿梭往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由于采购和财务之间“墙”的推倒,使得财务能够掌握采购计划的全部信息,不仅能够做好资金和付款计划,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漏洞,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实时地知道每一个客户当前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新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并产生互动,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税务管控

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涉税业务管控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功企业不仅懂得如何利用筹划赢取利润,更懂得如何利用筹划合理避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仅懂得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筹划企业经营活动、更懂得筹划企业成长未来,不同纬度的筹划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财务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和纳税意识的增强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以航信软件“懂税的ERP”为例,其融合了“企业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Aisino ERP产品已经逐渐在国内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熟的普及应用。

如何实施编辑

智邦国际为你分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

1.管理观念的转变。

①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将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作为一项技术工作处理,认为ERP系统的实施是纯技术问题,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与管理人员无关,结果在选择系统和实施系统时步入误区。在选译系统时仅由技术主管负责,缺少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主管的参与。在实施系统时仅由技术部门负责,缺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项目负责人由技术部门的领导担任,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未能亲自主持和参与系统实施。

②ERP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套新的管理思想。企业在准备上ERP系统之前,应充分认识到ERP系统的实施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以及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等。只有深刻理解、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变革,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带来的效益。

不少企业想上ERP系统,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实施ERP系统必须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改革。在实施ERP系统时,只是要求系统模拟企业的运行状况,仅是原管理方式的计算机化,这是导致ERP系统应用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必须同时推进管理观念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最关键的因素。

2.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

①从整体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企业同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弄清这些影响因素能否通过ERP得到解决,企业想通过ERP系统在市场上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②既要考虑企业今后长远发展,又要分析找出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解决的问题,也应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制定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③分析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在哪些方面未能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同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有哪些不符,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④在考虑ERP软件的具体功能时,要分析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类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软件的要求,企业特点对软件功能的特殊要求。

中国企业实施ERP系统成功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前期没有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许多企业对ERP系统存在误解,没有建立正确的期望值,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从而在决定建立ERP系统前,没有对该企业进行需求分析,不清楚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清楚企业如何通过ERP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及企业在管理方面想要达到的目标。

3.ERP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管理咨询专家的参与

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工程,更是一个管理改造工程。既需要精通软件产品开发的技术专家,也需要精通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务的管理咨询专家。软件并发商注重的是技术解决方案,而管理咨询专家注重的是管理解决方案,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ERP系统在企业的成功应用。

ERP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管理咨询专家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具体地说,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意识的培训。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调整及采用一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4.软件的选择应以管理人员为主

正确选择系统类型是系统能够发挥足够效用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选择软件时,应当以管理层为主,从企业战略需求出发,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地匹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ERP系统。但由于许多企业在观念上只是把ERP系统当作一个IT项目,结果在软件选择过程中,都是以技术人员为主而非以管理人员为主,往往过于注重软件的先进性,忽视了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及软件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是否相适合,而且在选择软件时,缺乏明确的整体选择目标和实施期望,没有对不同管理业务需求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没有较多地从各使用部门出发考虑软件的选择问题,在如何利用ERP系统来解决企业关键业务问题上所花精力较少,从而造成了最终选择软件的不完整配套,给

系统的实施带来困难。

5.实施队伍的组织必须到位

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涉及管理和技术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要在组织上加以落实,即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简称项目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计划的优先级、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企业管理改革方案,资源的合理配置,重大问题决策及政策的制定,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系统实施中出现的项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企业一把手应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即所谓的“一把手工程”。只有“一把手”亲自主持、参与和指导系统实施,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加,才能克服实施中的困难,取得成功。必须指出的是,“一把手工程”并不是“第一把手”挂名,仅仅依靠技术人员来推动系统实施,而是要求企业最高决策者实实在在投入到系统实施过程中。

项目小组具体负责系统的实施。该小组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各主要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外部的专业咨询顾问组成。项目小组组长应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

要有足够的权威和协调能力,从而便于协调各部门在ERP项目实施中的工作。项目组长不能虚设,他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中去,真正负起责任抓项目实施。他的几名关键助手必须脱离原有的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ERP项目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少企业将ERP系统的实施视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因而在实施队伍的组织上存在误区,认为这是技术部门的事,应完全由技术部门负责。项目小组成员主要是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结果造成项目的实施困难重重,难以推动。

6.实施ERP系统需要同时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ERP系统的信息实现了最小冗余和最大共享,传统的需要几步或几个部门完成的工作,在EPR中利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集成的信息系统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因此,要想使ERP系统在企业成功应用,就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去除冗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

许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对必须实行业务流程重组缺乏清醒的认识,只是要求ERP系统的功能适应原有手工业务处理流程与工作方式,而不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造和调整,结果造成ERP功能难以全面发挥,也使企业想通过实施ERP系统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目的难以达到。

同时,业务流程重组必然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新的管理方式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进而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企业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这正是ERP系统实施的难处(转自网络)。

方法编辑

1.业务流程重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哈默和钱佩在其著作《企业重构》中系统地提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思想。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中心思想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重新设计,以适应当今市场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需求。

2.核心业务应用方法。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都必须有自己核心业务,否则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3.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建设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信息化方法。

4.主题数据库方法。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企业业务主题的数据库,也是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数据库。有些大型企业业务量浩大,流程错综复杂,建设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很难成功,但各个部门的局部开发和应用又有很大弊端,形成许多“信息孤岛”,造成大量的无效或低效投资。在这样的企业里,应用主题数据库方法推进企业信息化无疑是一个投入少、效益好的方法。

5.资源管理方法。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好企业的资源大概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流行的企业信息化的资源管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等。

6.人力资本投资方法。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主要区别是人力资本理论把一部分企业的优秀员工看作是一种资本,能够取得投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依靠智力和知识而生存的企业,例如,各种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企业。

如何发展编辑

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该企业搞信息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

2.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

3.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制造资源计划(MRPI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自动化(OA)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4.税务会计筹划企业利润。企业税务会计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譬如,航信软件“懂税的ERP”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进行业务处理,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将对促进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发展趋势编辑

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将主要呈现出五大特征:[3]

1. 以人为本的社交化ERP

传统管理软件以业务为中心,侧重对于“财和物”的资源管理;基于“流程+信息记录”,涉及的数据具有结构化、可预测的特征。不过,这些结构化数据仅占企业数据总量的20%。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则占了80%。如果忽视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企业运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型经济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知识技能、创新求变、沟通交流等等活动,是知识型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员工效率和团队效率,是网络时代向企业2.0 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企业2.0强调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在业务操作和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企 =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组织的协同需求,增加信息分享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力。企业社交网络作为企业私密的社交平台,其信息流通实现了从“一点到多点”向“多点对多点”传播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瓶颈。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交互的竞争优势,使需要协作的员工更方便、有效的进行交流与分享,降低企业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专业知识工作者和远程同事。

2. 更强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瞬息万变的市场使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取胜的关键是“协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迅速推出新的产品、实现柔性快速交货,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集成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的供应链系统,将为企业打造更加强大的协同能力;让企业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无边界的沟通与协作。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客户进行沟通,收集客户意见和售后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整合及其信息的分解与共享、利用社交网络和供应链相关方的互动沟

通,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各环节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新的供应链协同趋势,依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XML、GIS与GPS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支付等,还有一些发展起来的协同运作技术,包括虚拟电子链(VEC)技术和多智能体技术,以及社交网络技术。

3. 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RFID(无线射频)、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支付等技术广泛应用,使信息采集更为方便,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在企业ERP系统中,使集成化程度更高。

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GPS等技术的使用,自动化的采集这些信息,使物料在各个环节更容易跟踪,实现对供应链整个环节物流的即时、动态监控;避免了过去人工扫描信息的种种弊端(效率低、易出错、即时性差等)。

各种电子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ERP系统的融合,也使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其资金流。通过企业ERP系统集成电子支付方案,在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即时准确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在集成化程度提高的同时,通过商业智能(BI)软件进一步辅助商业决策,提高其智能化程度。商业智能包括绩效管理、计划、报告、查询、分析、在线分析处理、运营系统集成、预测分析等。其价值链可划分为:原始数据->数据集成->情报->透视->决策,其目的是要管理数据、理解数据和基于数据决策。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BI市场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市场价值将高达81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1360亿美元。Gartner认为,BI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期。商业智能的“四大”:SAP、Oracle、IBM和微软,将继续统治市场,合计占据了59%的市场份额。大数据成为BI发展的首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自身庞大的数据来获益,这要求BI厂商提供真正能够处理大数据的解决方案,而内存分析技术、列式存储数据库技术等提升BI处理数据性能的技术成为应对大数据的关键。

4. 移动信息化,让管理触手可及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2.5亿元,2011年增长约一倍,2012年更有望突破700亿元。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借助于移动信息化模块,实现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诸多业务的移动管理,正成为一个显著趋势。云计算和移动信息化的结合,使管理者突破过去办公场所、上网条件等限制,让管理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目前企业移动信息化在流程审批、报表查询、销售支持、商业智能、库存查阅等领域应用最多;而且,基于不同行业差异化细分的移动商务模块也越来越多。

5. 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并非都需要使用全套的ERP 等流程复杂的管理软件,只需要解决一些分散的棘手问题来提高运营效率。因此,提供碎片化但有易于扩展的信息化产品,使广大中小企业能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弹性配置、即插即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云计算为企业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并进一步促进此类需求的发酵。云计算融合了协同工作、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Web2.0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依托强大的高性能计算基础结构,能够同时满足大量个人和商业需求。“云”中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展的,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企业信息化中的云会议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是血液,沟通是管道。怎样在第一时间把有价值的信息在内部进行快速传递,则成了企业高管们的必修课。电话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而电话会议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信息的快速传播。电话会议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的

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如今,电话会议系统,成为了企业、机构和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话会议把分散在不同地域,处在各个决策层面的人们汇集在一个虚拟空间在中,缩短距离,加快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传播,促进团队合作,催化决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大幅度压缩费用。与此同时,很多软件厂商抓住契机,加入到电话会议的行列中来,一时间国内提供电话会议服务公司鱼龙混杂,从作坊式企业到巨无霸的电信公司。在此现状下,部分软件提供商开始滥竽充数,通话效果明显不足,这也给用户选型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及时语的出现对于规范行业准入标尺,树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标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商务人士如何更高效、更有价值地利用智能移动技术做出了诠释。恒信彩虹及时语这种“随需即开会”的新应用模式,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运转效率,又为企业节省了数目不菲的沟通和出行成本,同时还更符合低碳社会的商务需要。[4]

信息化价值编辑

一、传递信息化管理经验,规范中小企业流程。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把中小企业优秀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的流程整理出来,通过系统来优化到系统流程中,从而可以使得每个人员能够掌握最好的销售流程。

二、提升销售项目管理能力和结案率。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给中小企业销售管理流程设定关键管理点,促使销售管理者能够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销售人员更好的管理销售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销售结案率。

三、减少培训工作。

企业信息化规范了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相关所有的流程,新的员工或者岗位调动的员工只要按照系统的流程来做就可以很快熟悉新的岗位,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培训的工作,提高了员工上岗的速度。

四、防止出错。

由于企业信息化详细的规定了符合中小企业特色的流程,并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中小企业人员犯错。比如:很多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就是内部成本还没有核算就给客户报价,易导致公司项目的情况,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设定内部成本没有核算,无法进行报价的流程,从而防止出错。

五、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企业自身。

通过企业信息化的使用,可以记录公司所有人员与客户接触以及与客户所有的交易往来记录,从而可以系统的把客户相关知识记录到系统中来,这样只要公司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就可以全面了解客户的喜好和客户的过去,从而及时上手。

六、产生更多的商机。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分析客户等级,将有限的资源用到重要的客户身上,挖掘二次营销或大订单的机会。通过企业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客户的关注点和购买习惯,改善我们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新订单的商机。

难点编辑

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在于随需应变,搞管理的都知道只有变革才能使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 而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软件没有办法为客户提供这种能力,或变更及实施的周期过长,自然会被淘汰掉。

从产品技术角度讲,解决快速应变需要解决两个要点:

1. 快速开发工具及变革:当前的业内不管是定制开发还是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复杂应用都需要大量的代码/脚本,一旦需要程序员介入,开发周期必然拉长,零代码全配置的产品才是方向。

2. 快速部署:传统C/S架构产品应用逻辑是固化在客户端内的,因而比B/S要差很多,但基

于WEB的B/S架构技术由于其无模式的技术限制,技术过于陈旧,需要新一代B/S技术。[5] 企业信息化需要与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结合起来,单纯的信息技术不能改变企业,只有结合流程变革和组织职责优化,才能是信息化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发展壮大的土壤。

企业信息化编辑

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有: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1] DNC生产设备及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Trcaker工装及刀夹量具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

中文名企业信息化外文名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主体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行为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企业外延

信息化要素

信息化数据整合

3 信息目的

4 建设实践

5 实施条件

6 财务影响

7 如何实施

8 方法

9 如何发展

10 发展趋势

11 信息化价值

12 难点

基本信息编辑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将涉及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团队的重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企业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表明,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在空间上是一个由无到有、由点到面的过程;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隐含知识的挖掘和编码化,进行业务流程的管理。

企业外延编辑

信息化要素

1.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信息化数据整合

对不少企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工具来解决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也迫在眉睫,如数据整合,消除数据孤岛等。这是企业在扩张之路上难以避免的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在产生[2] ,企业对数据整合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他们来说,一个高效的、能整合好数据信息的信息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显然,相比于传统的流程管理,数据整合能够更好地促进OA办公系统在企业中的深化应用,创造出更多的信息化价值。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和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在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容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在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当然上述过程也是伴随信息化行业的发展路径自然形成的,对于新时期的处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还未经历过传统信息化的四个阶段洗礼的话,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借鉴当前最新的信息化理念和管理系统,简化阶段,通过一套系统全局管理公司各项事务,打破各个业务系统的限制,按照随需而变的架构,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将目标落实并提供能够制定下一个目标的决策依据,这也是领度系统在产品开发时制定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企业中的人员可以充分的将信息化执行下去,没有人员的执行,根本无法去谈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还是以人为基础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就是人与信息化软件的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举个例子:很多企业都开始部署ERP,但是单纯的ERP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信息化的效果,是需要有人来高效的执行才能达到信息化的效果。并且,ERP中缺少了沟通的步骤,所以企业想要做信息化除了要有ERP,更关键的是需要沟通,可以将ERP与wetask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信息化的目的

大道至简

抛开繁琐的设置与操作,领度产品的使用可以简单到和发一条微博一样容易。我们成功运用类微博的沟通方式,改变了刻板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企业执行力。

以人为本

引入以人为本的工作模式,重点解决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的多维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企业应用。

时间管理

将自动的、系统的分析时间融于简单、及时的分享和沟通之中,有效地解决了时间管理难题,

实现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管理思想。

场景还原

活动流相比工作流,能够更加全面的记录过程信息,并具有可追溯性。因此能够大幅降低人员流失和知识流失的损失,同时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使之快速进入工作场景。

数据说话

独创的任务动态、项目动态等分析技术,避免了传统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不客观性,在看似大量繁杂无序的活动流信息之上,让数据说话,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综上所述,领度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软件,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管理工具,而是具有价值的管理思想。领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理清管理思路,改变企业的工作方式,提供最佳的工作模式,让企业能够减少内耗,轻松协调与安排工作,从而提升效率。企业在使用领度系统中能够潜移默化得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塑企业文化。

信息目的编辑

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随着人们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这种种竞争的方面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一般说来,技术进步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图

企业信息化整体架构图

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实现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保障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航信软件融合“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懂税的ERP“产品系列,可同时针对企业涉及的个性化需求,以及行业化发展目标的特殊要求,全面支持企业在特殊业务环节上的深度应用,可扩展功能构建了企业信息化全程管理模型。

建设实践编辑

研究和讨论科学应用技术这类问题时,首先要把研究对象的概念弄清楚并以此确定一个清晰的逻辑思路,然后采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上到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去探索和思考,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解决一个思想方法问题,才能使研究和讨论走上正确的轨道,不至于陷入盲目和无实际意义的争论误区。这就是通常讲的理性化思维。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实质上还是有所区别。企业信息化是属于企业战略、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等这类带有全局性、规划性、指导性的抽象范畴,如同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一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具体应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为主要对象,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对企业管理的架构与机制进行全面整合,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人才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企业经营(生产)管理业务流程得以规范和优化,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目标的全过程。

针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含义就是以管理创新的思路将现代管理方法、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提高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自动化水平、降低成本、增

强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具体的企业行为,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与企业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管理相辅相成并伴随在企业管理的进步之中,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常常以工程项目的形式体现。通常所讲的企业信息化实际上是指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是企业信息化的

一个进程,它不能等同于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不是固有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与各行业各企业的不同类型性质、规模大小有所不同,并随着经济体制、市场格局、产业政策的变化以及管理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生改变。就其制造业的共性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基本内容:

1.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化是控制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和升华,是制造类型企业特别是批量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就是综合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操作)效率。

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辅助工艺设计(CAPP)、集散型控制系统(DC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产品数据管理(PDM)、电子商务(EC)、安全防范系统(PPS)以及企业网站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除此之外,在业务管理活动中还产生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因此,办公自动化(OA)和文档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制造业的生产也不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单独、孤立、封闭的模式,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发生了前伸和后延。企业从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加工制造、销售直到最终送到和服务于客户,形成了一条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由上游的供应商、中间的生产者和第三方服务商、下游的销售客户组成的链式结构,这就是供应链。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管理流程受到这条供应链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是制造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利用企业局域网络、Internet互联网、数据库、电子商务等技术资源通过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及客户的信息化管理与协调,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服务整合在一起,提高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4.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及硬件配套。如前所述,企业信息化建设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必须务实,做好组织到位与措施落实这两件大事。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抓

好三个要素一个配套: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人员组织落实以及硬件设施配套。有关设计思路、开发工具的问题前面已有阐明,不再赘述。

5. 企业的成长路径会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转变、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对信息管理的要求从局部向整体、从总部向基层、从简单向复合进行演变,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ERP 软件系统对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提高绩效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革新和中国企业成长路径的需要,航信软件“懂税的ERP”通过B/S 模式完成对C/S 模式的应用扩展,实现了不同人员在不同地点,基于IE 浏览器不同接入方式进行共同数据的访问与操作,极大降低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成本,打造的“及时便利+准确安全+低廉成本“效果。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说到底是靠人去完成的,选择什么样的人员,这类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采取怎样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也直接影响到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的质量和进度。实践证明高效精干的组织机构和复合型IT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从这个角度讲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企业信息化组织建设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套。其中最关键的是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互联接入和企业局域网两大部分。要从通畅接入、防毒防攻击、可管可控、系统安全等方面来有效地配备网络结构和购置硬设备,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实施条件编辑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ra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财务影响编辑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一是通过互联网,使得企业的管理手段得以超越时空实现全方位全天候运作,并且使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二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原来各层重叠的管理信息传递,可以在一定的权限控制下,实现即时、垂直和横向的数据共享。由于信息化可以使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生产环节无缝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数据的集中共享,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全面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树立以财务管理为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核心、以资金流量控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既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同时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信息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一)成本核算

准确的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下,财务不但能了解销售、采购、库房、生产的全部过程,而且伴随其每一个作业,财务都有相应的反映,同时都有监控。有效的风险防范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当出现危机时能够快速反应给决策者,避免因信息不流畅而出现的决策失误,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预算管理

信息化可以促使财务应该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由于信息化提供的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准确地去做好各业务、各地区、各产品、各部门、各费用科目的预算工作。并且能够做到按月分解和及时调整,让每一科目的费用都能够实时报告到应该承担责任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可以和它的预算进行比较,及时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同时业务部门负责人可以在月中任何一天获得截至当时的收入、毛利、净利的粗报表,便于及时了解经营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资金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企业对财务的管理,说到底是对资金流量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加强财务资金管理,不仅是事后算账、做账、统计、结算,而且必须把财务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使之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企业洽谈合同、收取订单乃至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论证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企业的财务和赢利能力,以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企业流程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组,减少了采购与财务之间的穿梭往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由于采购和财务之间“墙”的推倒,使得财务能够掌握采购计划的全部信息,不仅能够做好资金和付款计划,而且有效地减少了漏洞,同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实时地知道每一个客户当前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企业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带来新的变革。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必须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产、供、销各环节完全集成,并产生互动,实现权力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税务管控

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涉税业务管控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功企业不仅懂得如何利用筹划赢取利润,更懂得如何利用筹划合理避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仅懂得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筹划企业经营活动、更懂得筹划企业成长未来,不同纬度的筹划对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财务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和纳税意识的增强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以航信软件“懂税的ERP”为例,其融合了“企业税务会计处理系统”的Aisino ERP产品已经逐渐在国内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熟的普及应用。

如何实施编辑

智邦国际为你分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管理软件:

1.管理观念的转变。

①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项目,更是一个管理项目。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是将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作为一项技术工作处理,认为ERP系统的实施是纯技术问题,是技术人员的任务,而与管理人员无关,结果在选择系统和实施系统时步入误区。在选译系统时仅由技术主管负责,缺少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主管的参与。在实施系统时仅由技术部门负责,缺少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积极参与。项目负责人由技术部门的领导担任,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未能亲自主持和参与系统实施。

②ERP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整套新的管理思想。企业在准备上ERP系统之前,应充分认识到ERP系统的实施会不可避免地冲击企业原有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作风和习惯、程序和方法,以及责权关系和体制结构等。只有深刻理解、消化吸收了新的管理思想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实现企业管理的全面变革,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带来的效益。

不少企业想上ERP系统,但大多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实施ERP系统必须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改革。在实施ERP系统时,只是要求系统模拟企业的运行状况,仅是原管理方式的计算机化,这是导致ERP系统应用不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必须同时推进管理观念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最关键的因素。

2.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

①从整体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分析企业同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找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弄清这些影响因素能否通过ERP得到解决,企业想通过ERP系统在市场上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②既要考虑企业今后长远发展,又要分析找出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解决的问题,也应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制定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③分析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在哪些方面未能实现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同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有哪些不符,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和改革。

④在考虑ERP软件的具体功能时,要分析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类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软件的要求,企业特点对软件功能的特殊要求。

中国企业实施ERP系统成功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前期没有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许多企业对ERP系统存在误解,没有建立正确的期望值,以为ERP系统是“万灵药”,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从而在决定建立ERP系统前,没有对该企业进行需求分析,不清楚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不清楚企业如何通过ERP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及企业在管理方面想要达到的目标。

3.ERP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管理咨询专家的参与

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IT工程,更是一个管理改造工程。既需要精通软件产品开发的技术专家,也需要精通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务的管理咨询专家。软件并发商注重的是技术解决方案,而管理咨询专家注重的是管理解决方案,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推动ERP系统在企业的成功应用。

ERP系统的实施必须要有管理咨询专家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具体地说,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意识的培训。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调整及采用一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4.软件的选择应以管理人员为主

正确选择系统类型是系统能够发挥足够效用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选择软件时,应当以管理层为主,从企业战略需求出发,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地匹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ERP系统。但由于许多企业在观念上只是把ERP系统当作一个IT项目,结果在软件选择过程中,都是以技术人员为主而非以管理人员为主,往往过于注重软件的先进性,忽视了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及软件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是否相适合,而且在选择软件时,缺乏明确的整体选择目标和实施期望,没有对不同管理业务需求的重要性进行先后排序,没有较多地从各使用部门出发考虑软件的选择问题,在如何利用ERP系统来解决企业关键业务问题上所花精力较少,从而造成了最终选择软件的不完整配套,给

系统的实施带来困难。

5.实施队伍的组织必须到位

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涉及管理和技术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量非常大。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要在组织上加以落实,即要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简称项目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计划的优先级、系统总体方案,确定企业管理改革方案,资源的合理配置,重大问题决策及政策的制定,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解决系统实施中出现的项目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企业一把手应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即所谓的“一把手工程”。只有“一把手”亲自主持、参与和指导系统实施,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加,才能克服实施中的困难,取得成功。必须指出的是,“一把手工程”并不是“第一把手”挂名,仅仅依靠技术人员来推动系统实施,而是要求企业最高决策者实实在在投入到系统实施过程中。

项目小组具体负责系统的实施。该小组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各主要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外部的专业咨询顾问组成。项目小组组长应由企业高层领导担任,

要有足够的权威和协调能力,从而便于协调各部门在ERP项目实施中的工作。项目组长不能虚设,他必须全力以赴地投入到ERP系统的实施工作中去,真正负起责任抓项目实施。他的几名关键助手必须脱离原有的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ERP项目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少企业将ERP系统的实施视为一项技术性工作,因而在实施队伍的组织上存在误区,认为这是技术部门的事,应完全由技术部门负责。项目小组成员主要是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远远不够,结果造成项目的实施困难重重,难以推动。

6.实施ERP系统需要同时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ERP系统的信息实现了最小冗余和最大共享,传统的需要几步或几个部门完成的工作,在EPR中利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集成的信息系统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因此,要想使ERP系统在企业成功应用,就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去除冗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对客户的快速反应能力。

许多企业在实施ERP系统时,对必须实行业务流程重组缺乏清醒的认识,只是要求ERP系统的功能适应原有手工业务处理流程与工作方式,而不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造和调整,结果造成ERP功能难以全面发挥,也使企业想通过实施ERP系统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的目的难以达到。

同时,业务流程重组必然会涉及到部门职能的重新划分、岗位职责的调整、权力利益的重新分配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新的管理方式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部分人的岗位危机,进而对项目实施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企业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因素,这正是ERP系统实施的难处(转自网络)。

方法编辑

1.业务流程重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哈默和钱佩在其著作《企业重构》中系统地提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思想。企业业务流程重构的中心思想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重新设计,以适应当今市场发展和信息社会的需求。

2.核心业务应用方法。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发展,都必须有自己核心业务,否则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3.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由于建设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关键。因此,信息系统建设成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企业信息化方法。

4.主题数据库方法。主题数据库是面向企业业务主题的数据库,也是面向企业核心业务的数据库。有些大型企业业务量浩大,流程错综复杂,建设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很难成功,但各个部门的局部开发和应用又有很大弊端,形成许多“信息孤岛”,造成大量的无效或低效投资。在这样的企业里,应用主题数据库方法推进企业信息化无疑是一个投入少、效益好的方法。

5.资源管理方法。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管理好企业的资源大概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流行的企业信息化的资源管理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等。

6.人力资本投资方法。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产物。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主要区别是人力资本理论把一部分企业的优秀员工看作是一种资本,能够取得投资收益。人力资本投资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依靠智力和知识而生存的企业,例如,各种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企业。

如何发展编辑

如何更好地促进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该企业搞信息化的范围究竟是什么。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企业在生产当中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自动化控制、智能仪表、单板机的运用等等,凡是用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都是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

2.企业数据的自动化、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最基础的、大量的数据信息化过程。

3.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制造资源计划(MRPI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办公自动化(OA)等都是用来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化。

4.税务会计筹划企业利润。企业税务会计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通过事先筹划,合理安排公司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进行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利税义务增加自身“造血”能力,降低税收负担,也提高了税后利润,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譬如,航信软件“懂税的ERP”产品与国家涉税系统进行信息传递与要素延续,对企业经营过程涉及的诸多税种进行业务处理,为企业管理决策献计献策,为创利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提高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将对促进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发展趋势编辑

云计算、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将主要呈现出五大特征:[3]

1. 以人为本的社交化ERP

传统管理软件以业务为中心,侧重对于“财和物”的资源管理;基于“流程+信息记录”,涉及的数据具有结构化、可预测的特征。不过,这些结构化数据仅占企业数据总量的20%。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则占了80%。如果忽视庞大的非结构化数据,实际上是忽视了人在企业运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型经济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以人为本”转变。人的知识技能、创新求变、沟通交流等等活动,是知识型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注重提高员工效率和团队效率,是网络时代向企业2.0 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企业2.0强调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在业务操作和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关注企 =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组织的协同需求,增加信息分享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生产力。企业社交网络作为企业私密的社交平台,其信息流通实现了从“一点到多点”向“多点对多点”传播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传播瓶颈。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交互的竞争优势,使需要协作的员工更方便、有效的进行交流与分享,降低企业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凝聚专业知识工作者和远程同事。

2. 更强大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瞬息万变的市场使企业间的竞争已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而供应链取胜的关键是“协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迅速推出新的产品、实现柔性快速交货,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集成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的供应链系统,将为企业打造更加强大的协同能力;让企业能更方便地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运输商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无边界的沟通与协作。在这种新的趋势下,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客户进行沟通,收集客户意见和售后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的整合及其信息的分解与共享、利用社交网络和供应链相关方的互动沟

通,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各环节集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新的供应链协同趋势,依赖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自动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XML、GIS与GPS技术、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支付等,还有一些发展起来的协同运作技术,包括虚拟电子链(VEC)技术和多智能体技术,以及社交网络技术。

3. 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更高

RFID(无线射频)、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支付等技术广泛应用,使信息采集更为方便,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在企业ERP系统中,使集成化程度更高。

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GPS等技术的使用,自动化的采集这些信息,使物料在各个环节更容易跟踪,实现对供应链整个环节物流的即时、动态监控;避免了过去人工扫描信息的种种弊端(效率低、易出错、即时性差等)。

各种电子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和ERP系统的融合,也使企业可以更好地监控其资金流。通过企业ERP系统集成电子支付方案,在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即时准确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在集成化程度提高的同时,通过商业智能(BI)软件进一步辅助商业决策,提高其智能化程度。商业智能包括绩效管理、计划、报告、查询、分析、在线分析处理、运营系统集成、预测分析等。其价值链可划分为:原始数据->数据集成->情报->透视->决策,其目的是要管理数据、理解数据和基于数据决策。Gartner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BI市场正在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到2014年市场价值将高达810亿美元,2020年将增长至1360亿美元。Gartner认为,BI市场已经进入爆发期。商业智能的“四大”:SAP、Oracle、IBM和微软,将继续统治市场,合计占据了59%的市场份额。大数据成为BI发展的首要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自身庞大的数据来获益,这要求BI厂商提供真正能够处理大数据的解决方案,而内存分析技术、列式存储数据库技术等提升BI处理数据性能的技术成为应对大数据的关键。

4. 移动信息化,让管理触手可及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2.5亿元,2011年增长约一倍,2012年更有望突破700亿元。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借助于移动信息化模块,实现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对诸多业务的移动管理,正成为一个显著趋势。云计算和移动信息化的结合,使管理者突破过去办公场所、上网条件等限制,让管理随时随地触手可及。目前企业移动信息化在流程审批、报表查询、销售支持、商业智能、库存查阅等领域应用最多;而且,基于不同行业差异化细分的移动商务模块也越来越多。

5. 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

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并非都需要使用全套的ERP 等流程复杂的管理软件,只需要解决一些分散的棘手问题来提高运营效率。因此,提供碎片化但有易于扩展的信息化产品,使广大中小企业能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弹性配置、即插即用,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是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云计算为企业按需使用的信息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并进一步促进此类需求的发酵。云计算融合了协同工作、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Web2.0技术和虚拟化技术,依托强大的高性能计算基础结构,能够同时满足大量个人和商业需求。“云”中的资源可以无限扩展的,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企业信息化中的云会议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是血液,沟通是管道。怎样在第一时间把有价值的信息在内部进行快速传递,则成了企业高管们的必修课。电话的诞生有效解决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而电话会议的出现彻底解决了信息的快速传播。电话会议的出现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的

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如今,电话会议系统,成为了企业、机构和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话会议把分散在不同地域,处在各个决策层面的人们汇集在一个虚拟空间在中,缩短距离,加快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传播,促进团队合作,催化决策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大幅度压缩费用。与此同时,很多软件厂商抓住契机,加入到电话会议的行列中来,一时间国内提供电话会议服务公司鱼龙混杂,从作坊式企业到巨无霸的电信公司。在此现状下,部分软件提供商开始滥竽充数,通话效果明显不足,这也给用户选型带来了更大的困扰。及时语的出现对于规范行业准入标尺,树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障标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商务人士如何更高效、更有价值地利用智能移动技术做出了诠释。恒信彩虹及时语这种“随需即开会”的新应用模式,既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运转效率,又为企业节省了数目不菲的沟通和出行成本,同时还更符合低碳社会的商务需要。[4]

信息化价值编辑

一、传递信息化管理经验,规范中小企业流程。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把中小企业优秀销售人员管理客户的流程整理出来,通过系统来优化到系统流程中,从而可以使得每个人员能够掌握最好的销售流程。

二、提升销售项目管理能力和结案率。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给中小企业销售管理流程设定关键管理点,促使销售管理者能够及时提供相关支持,帮助销售人员更好的管理销售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销售结案率。

三、减少培训工作。

企业信息化规范了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相关所有的流程,新的员工或者岗位调动的员工只要按照系统的流程来做就可以很快熟悉新的岗位,从而降低了中小企业培训的工作,提高了员工上岗的速度。

四、防止出错。

由于企业信息化详细的规定了符合中小企业特色的流程,并对关键点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防止中小企业人员犯错。比如:很多销售人员常犯的错误就是内部成本还没有核算就给客户报价,易导致公司项目的情况,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设定内部成本没有核算,无法进行报价的流程,从而防止出错。

五、积累客户经验于中小企业自身。

通过企业信息化的使用,可以记录公司所有人员与客户接触以及与客户所有的交易往来记录,从而可以系统的把客户相关知识记录到系统中来,这样只要公司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就可以全面了解客户的喜好和客户的过去,从而及时上手。

六、产生更多的商机。

通过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分析客户等级,将有限的资源用到重要的客户身上,挖掘二次营销或大订单的机会。通过企业信息化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找到客户的关注点和购买习惯,改善我们的服务内容,提升客户满意度和新订单的商机。

难点编辑

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在于随需应变,搞管理的都知道只有变革才能使企业快速适应市场的发展, 而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软件没有办法为客户提供这种能力,或变更及实施的周期过长,自然会被淘汰掉。

从产品技术角度讲,解决快速应变需要解决两个要点:

1. 快速开发工具及变革:当前的业内不管是定制开发还是基于工作流的产品,复杂应用都需要大量的代码/脚本,一旦需要程序员介入,开发周期必然拉长,零代码全配置的产品才是方向。

2. 快速部署:传统C/S架构产品应用逻辑是固化在客户端内的,因而比B/S要差很多,但基

于WEB的B/S架构技术由于其无模式的技术限制,技术过于陈旧,需要新一代B/S技术。[5] 企业信息化需要与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结合起来,单纯的信息技术不能改变企业,只有结合流程变革和组织职责优化,才能是信息化获得广泛的支持和发展壮大的土壤。


相关文章

  • 20XX年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 ...

  •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
  •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 ...

  •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 为了获得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支持科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决定开展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 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样本及实施 (一)调查目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抽样调查工作的成果要有助于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并为政府制定促进中小 ...

  • 主任在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 各位领导.朋友们: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祝贺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的召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市内企业的发展,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说,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亟待发展. 为打破中小

  • 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专家、企业代表: 你们好!今天,党委、办事处在这里召开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镇"工作,加快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为了切实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办事处专门制订了《容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刚才,吴 ...

  • 关于**等五个子公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 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 ...

  • 20XX年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 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联商网在2003年9月发起了全国性的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调查时间维持一个半月,发出问卷1000余份,收回真实有效问卷258份.调查采取网上调查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调查的零售企业涉及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涉及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性质的零售企业. 根据调查的 ...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 摘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能够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了基于信息的决策支持。文章论述了各个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 信息化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 我们信息化科全体同志,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按照全局整体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局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统一思想,立足本职,主动服务,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第一范文网文章- 第一范文网 帮您找文章]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抓好农 ...

  • 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工作总结
  • 全国氯碱经济技术信息网于98年下半年,在与原网长单位武汉葛化工业集团公司工作交接后,由协会承担信息网全部工作,至今已一年有余。这期间,信息网在总结了原网长厂工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信息网网务工作,丰富内容,扩大了信息交流量,按期保质完成了各期交流工作,为企业提供了行业内技术经济信息和生产运行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