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制度有那些考试方法

唐代科举制度有那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简要说明最高级别科目及相应的要求。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

(1)唐代科举制度一般来说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

“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 “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 (2)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3)唐初最高级别科目是秀才,要求:才华绝等的宣国人才,名额极少,全国1-2个,要求地方官推荐和主动报考,若是考生未达到要求,还要向推荐的地方官和参加考试的人问罪。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敢报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荐,整个唐代大概也就十位秀才。后到高宗时被废止。

此后,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最看重的是进士。明经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能力,相对比较容易。进士科“先杂文,次口试,次答第三道”。杂文即考生当场按考题内容作诗、赋各一篇。策问是指应试者当场回答主考官所出的各种方略和时务问题。

此后,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

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殿试的文体,开始是骈体文,皇帝殿试时就时事政治或经义史事提几个问题,应试贡士须按照骈四骊六对偶工整的句式文体作文。

2、简述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1)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和学校教育从综合素质上训练培养学生的矛盾。

(2)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突出,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从社会上一般读书人里选拔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这个名额占的比例大之后,有的读书人不到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里读书,以自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官学的荒芜。为了应试,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进行训练,应是情况极为严重,以至于某些及第的人,高分低能,不具备经国安邦的能力。 学校本是培养人的机构。唐代中后期后,科举怎么考,学校怎么教。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学校培养人的职能淡化,成了科举的预备和附庸。

唐代以后,学校教育与科举制之间的轻重存废,总是遵循着重学校轻科举一—科举与学校

并重——重科举轻学校的一般规律。在变异的科举制度的樊篱之中,学校变成考试培训的基地,教育沦为科举进士的附庸。随着科举制的变异加剧,学校教育的独立性逐渐丧失,教育教学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社会也逐渐产生偏重科举、轻视学校的风气。考试内容侧重经典章句,追求华丽诗赋,方法机械呆板,多靠死记硬背。既不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 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观,长期支配着中国的学校教育。

3、宋代在科举制度方面进行了那些改革和创新?

(l)宋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

在考试的科目上,常科的科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二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除进士科之外,其他科总称诸科。考试形式基本上与府唐相同,进士重诗赋,诸科中国帖经、墨义。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 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2)宋代比较重视科举,其录取名额远远超过唐朝。

唐代科举名额较少,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唐末的时候有的读书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鉴于此,宋代皇帝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名额,甚至还写劝学诗。

(3)宋代调高了科举及第后的待遇和地位。

唐代科举制度有那些考试方法?常科主要设有哪些科目?简要说明最高级别科目及相应的要求。 1唐代科举制度有哪些考试方法?

(1)唐代科举制度一般来说主要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帖经”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如果考生用笔来回答问题,就称之为“墨义”,若以口来回答就称为“口义”。

“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现代的论述题相近。 “诗赋”是为克服考生存在的多背诵经义和旧策,而乏真学实才的现象,在后来加试的一种方法。即在经义策问的基础上加试一诗一赋,当时称“帖诗”。 (2)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3)唐初最高级别科目是秀才,要求:才华绝等的宣国人才,名额极少,全国1-2个,要求地方官推荐和主动报考,若是考生未达到要求,还要向推荐的地方官和参加考试的人问罪。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不敢报考,地方官也不敢推荐,整个唐代大概也就十位秀才。后到高宗时被废止。

此后,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最看重的是进士。明经考察对儒家经典的背诵记忆能力,相对比较容易。进士科“先杂文,次口试,次答第三道”。杂文即考生当场按考题内容作诗、赋各一篇。策问是指应试者当场回答主考官所出的各种方略和时务问题。

此后,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的考试。

学子成为贡士后,才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状元”。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殿试的文体,开始是骈体文,皇帝殿试时就时事政治或经义史事提几个问题,应试贡士须按照骈四骊六对偶工整的句式文体作文。

2、简述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

(1)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和学校教育从综合素质上训练培养学生的矛盾。

(2)唐代后期科举考试与学校教学之问的矛盾突出,由于科举考试主要是从社会上一般读书人里选拔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这个名额占的比例大之后,有的读书人不到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里读书,以自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官学的荒芜。为了应试,按照科举考试的要求进行训练,应是情况极为严重,以至于某些及第的人,高分低能,不具备经国安邦的能力。 学校本是培养人的机构。唐代中后期后,科举怎么考,学校怎么教。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学校培养人的职能淡化,成了科举的预备和附庸。

唐代以后,学校教育与科举制之间的轻重存废,总是遵循着重学校轻科举一—科举与学校

并重——重科举轻学校的一般规律。在变异的科举制度的樊篱之中,学校变成考试培训的基地,教育沦为科举进士的附庸。随着科举制的变异加剧,学校教育的独立性逐渐丧失,教育教学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社会也逐渐产生偏重科举、轻视学校的风气。考试内容侧重经典章句,追求华丽诗赋,方法机械呆板,多靠死记硬背。既不利于选拔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而是为了获取功名 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教育观,长期支配着中国的学校教育。

3、宋代在科举制度方面进行了那些改革和创新?

(l)宋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州试、省试、殿试三级。

在考试的科目上,常科的科目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二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除进士科之外,其他科总称诸科。考试形式基本上与府唐相同,进士重诗赋,诸科中国帖经、墨义。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 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2)宋代比较重视科举,其录取名额远远超过唐朝。

唐代科举名额较少,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上,唐末的时候有的读书人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鉴于此,宋代皇帝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名额,甚至还写劝学诗。

(3)宋代调高了科举及第后的待遇和地位。


相关文章

  • 吴承恩故居导游词
  •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来到吴承恩故居景区参观游览。 吴承恩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家喻户晓,名扬中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安徒生。 吴承恩故居景区是由故居本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它是国内唯一 ...

  • 中学20XX年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唐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度,甚至在唐朝之前,教育制度每个朝代都在改换。汉代的推举制,南北朝的世袭制,每一不是教育改革,不过这些改革只是有弊病罢了,但是这都是历史的进步,我们不能抹杀他们的改革。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已经制 ...

  • 学术演讲不要信口开河
  • 近几年,电视上的学术演讲多了起来.前些天看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堂"正在播的"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硬伤"累累,"正说"近似于"戏说"了,很不舒服. 所谓"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是从清 ...

  • 明朝那些事儿语录
  • 41.十六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想在保住脑袋,混碗饭吃,就得时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动态。 42.历经磨难,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强权,虽死无惧,叫做勇气。 43.对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44.倭人为寇,是为倭寇。但恶劣的品行并不能否定他们的战斗力,且不说这帮人的武艺和战术水平,单说人家冒着掉进海里喂鱼 ...

  • 袁腾飞暴强语录
  • 54 除了明朝那些王八蛋皇帝,流氓建立的朝代,zg历史上最黑暗、血腥、KB的王朝之外,别的朝代哪能随便打骂大臣,皇帝是不能杀大臣也不能打大臣的,尤其有修养的皇帝。 55 宋朝的GDP占当时世界80%,可惜钱都在底下这些大官手里,不在国家手里,也完蛋。只有唐朝的时候,是公仓私廪俱丰实,老百姓也有钱,国 ...

  • 朱子治家格言详解
  • 《朱子治家格言》为明代朱柏庐所撰,且用于教育子弟的教材。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盖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其父明末殉难,用纯亦入清不仕,康熙中有人荐他参加鸿博考试,他因辞乃免。他是个不投降异族的铮铮汉子。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详解):大清早, ...

  •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 我觉得<红楼梦>的思想有几个重要方面,一个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想,从小说故事来讲,贾宝玉年龄也不大,说的话疯疯癫癫,有时是你听得明白的,有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他自己一辈子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跟姐姐妹妹在一起,混这一辈子,自由自在,死了以后化做一阵青烟散了就完了,看起来好 ...

  • 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 ...

  • 明朝那些事语录
  • 1.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2.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3.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4.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 ...

  • 高一历史心得体会
  • 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在我半年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方法,以及与同学生的亲密接触中,逐渐的了解到许多学生及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今天就同各位同仁做一点探讨。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中国近现代史当作是炒初中历史的“冷饭”,学习兴趣不高。从我们现在的历史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