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开示法语录

1、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2、守戒不是执著“戒相”,把自己绑得紧紧的,与大众格格不入,看这样不行,看那样也不行,结果反而心生烦恼。而是要把握到戒的精神,身、口、意三业清净才是最重要;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慈悲、方便,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条若照顾好,就比较不会犯戒。

3、受戒是在受持“忍辱”,如果耳朵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你能不起烦恼,不犯过失,那就是戒。

4、受戒是在戒自己的心,不是戒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种在我们八识田中这个无色相的戒体,会浮现来而发挥作用,制止我们不可以违犯戒律;所以要“以戒为师”,持戒庄严才能与般若相应。

5、受戒是要戒自己的行为,不是受那几个戒疤后,以戒的尺度去指摘别人的过错;否则自己造口业,反而先犯戒了。

6、受了戒之后,才是真正学习修行的开始。要“以戒为师”,实地去行。

7、如果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像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所以要收摄六根,让身、口、意住于清净无染。因为戒行清净,六根不染六尘,是入禅的第一基矗

8、受了戒就应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做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

9、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简单、方便就好,不要和人家计较分别床位的大小,吃的好坏。受戒是去学威仪规矩,不是去四处攀缘,论是非造口业的。

10、持戒是持什么?戒就是“起心动念”,一切戒都是对治我们的心,对治众生的烦恼等等。因为“戒”是佛祖的行为,“定”是佛祖的心,一个修行人如果持戒清净,身、口、意三业不犯,则心清净,正定自然现前,佛智即生。所以“戒为菩提本”,有戒才能定,因定而生慧,“戒、定、慧”三学是一体而离不开的。有戒的规范,才不会毁犯戒律,落入因果轮回,因此持戒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

11、五戒里面已杀生和妄语较容易犯,其中这个妄语戒就要小心!一句话讲出去可以成就别人,也可以害人。讲好话别人听了会高兴,讲坏话别人听了会生气;这边讲来那边讲去,都是造口业;与人争论吵架也会使人散乱心,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修行人在这“因”的方面要用心去体会。像事情未做以前,菩萨就知道什么情况下会造什么“因”,所得的“果”又是什么,因此绝不会去犯。但芸芸众生就不一样了,总是说:“唉!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做1等你知道已经太迟了。所以佛陀所制的戒律、经典也是在这因果道理上指导我们去修行,修得这……(原书此处空缺)

12、在家人追求名利,仍在娑婆世界中轮回,而出家人修戒、定慧是为了“了脱生死”。

13、受戒回来要遵守戒律,努力修持。若能守戒,持戒庄严,并吃苦耐劳,戒、定、慧具足了,一句话说出来能度众,鬼神听了也能“出苦”,就是“自度度他”。这样韦驮护-法会拥护你。

14、出家人要“以戒为师”,也就是修到使人见了你如见佛般生欢喜,自然起敬。

1、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

2、守戒不是执著“戒相”,把自己绑得紧紧的,与大众格格不入,看这样不行,看那样也不行,结果反而心生烦恼。而是要把握到戒的精神,身、口、意三业清净才是最重要;也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慈悲、方便,所谓:“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条若照顾好,就比较不会犯戒。

3、受戒是在受持“忍辱”,如果耳朵听到别人骂你、刺激你,你能不起烦恼,不犯过失,那就是戒。

4、受戒是在戒自己的心,不是戒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种在我们八识田中这个无色相的戒体,会浮现来而发挥作用,制止我们不可以违犯戒律;所以要“以戒为师”,持戒庄严才能与般若相应。

5、受戒是要戒自己的行为,不是受那几个戒疤后,以戒的尺度去指摘别人的过错;否则自己造口业,反而先犯戒了。

6、受了戒之后,才是真正学习修行的开始。要“以戒为师”,实地去行。

7、如果六根不净,妄念尚存,无明未破,便无法开悟,像禅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无明。所以要收摄六根,让身、口、意住于清净无染。因为戒行清净,六根不染六尘,是入禅的第一基矗

8、受了戒就应当和未受戒前不一样,更应做苦行,把习气改掉、坏念头去掉,以戒为师。

9、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简单、方便就好,不要和人家计较分别床位的大小,吃的好坏。受戒是去学威仪规矩,不是去四处攀缘,论是非造口业的。

10、持戒是持什么?戒就是“起心动念”,一切戒都是对治我们的心,对治众生的烦恼等等。因为“戒”是佛祖的行为,“定”是佛祖的心,一个修行人如果持戒清净,身、口、意三业不犯,则心清净,正定自然现前,佛智即生。所以“戒为菩提本”,有戒才能定,因定而生慧,“戒、定、慧”三学是一体而离不开的。有戒的规范,才不会毁犯戒律,落入因果轮回,因此持戒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

11、五戒里面已杀生和妄语较容易犯,其中这个妄语戒就要小心!一句话讲出去可以成就别人,也可以害人。讲好话别人听了会高兴,讲坏话别人听了会生气;这边讲来那边讲去,都是造口业;与人争论吵架也会使人散乱心,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修行人在这“因”的方面要用心去体会。像事情未做以前,菩萨就知道什么情况下会造什么“因”,所得的“果”又是什么,因此绝不会去犯。但芸芸众生就不一样了,总是说:“唉!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做1等你知道已经太迟了。所以佛陀所制的戒律、经典也是在这因果道理上指导我们去修行,修得这……(原书此处空缺)

12、在家人追求名利,仍在娑婆世界中轮回,而出家人修戒、定慧是为了“了脱生死”。

13、受戒回来要遵守戒律,努力修持。若能守戒,持戒庄严,并吃苦耐劳,戒、定、慧具足了,一句话说出来能度众,鬼神听了也能“出苦”,就是“自度度他”。这样韦驮护-法会拥护你。

14、出家人要“以戒为师”,也就是修到使人见了你如见佛般生欢喜,自然起敬。


相关文章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 左承直郎添差临安府观察判官王(明发) 惟师,道满四海,万衲一师。坐断今古,不留一丝。昭然若揭日月而行,而示人以不疑。浩乎犹河汉之无极,而人莫测其涯。所以能续佛命脉,而起临济于中微。师今云亡,天人畴依。闻者见者,亦孔之悲。呜呼,住也无住,去也何为。师于中间,湛然不移。嗟予小子,器浅识卑。□与其进,不以 ...

  • 禅宗五宗七家语录
  • 众所周知,从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禅宗一直是单传;六祖以后,才出现五宗七家的繁荣局面: 六祖慧能传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传百丈怀海,百丈怀海传黄檗希运、沩山灵祐。沩山灵祐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黄檗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临济义玄传兴化存奖,兴化存奖传南院慧颙,南院慧颙传 ...

  • 县佛协工作总结
  • 我会以去年的工作为基础,在市、县宗教局的正确领导及市佛协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力发挥佛教协会在佛教寺庙和僧侣信众中的教务联系作用,热情为基层服务;帮助僧侣和信众进一步提高对爱国爱教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觉悟;维护佛教寺庙、信徒的合法权益;指导寺庙和信众进行合法合 ...

  • 读西游记后感
  •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 ...

  • 企业家个人事迹
  • 他是一位敢于创新创业的企业家,他更是一位恪尽职守.尽孝道.乐善好施的慈善家,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社会责任的良知,对慈善事业的追求,和对天下父母的感恩.或许在这中间遇到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他还是坚持到了今天,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 他,就是北京菩提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贫困老人援助基金创始人黎学清 ...

  • 南岳大慧禅师语录
  •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六七七年)四月初八,金州(今陕西安康)的杜氏府宅,乍现一道白光,直冲上天,冉冉腾向夜空。村人们见此异相,纷纷趣向杜家想要一探究竟。只见杜府上下喜气洋洋地忙进忙出,原来恰逢杜府大喜──杜夫人临盆,生了一个男娃儿。村人也感受到这份喜悦,一来一往的向杜老先生道喜,像是自家喜事一般欣喜地 ...

  • 法语培训中心合作协议
  • 为增进中法友谊和适应______对外开放以及浦东开发的需要,______市_____大学(以下简称甲方)法国文化协会(以下简称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决定联合举办______法语培训中心. 一.办学宗旨 为______培养掌握法语人才.通过培训,使学员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贸易等方面,按不同的教学要 ...

  • 最后一课读后感
  • 最后一课读后感共有范文两篇: 范文一: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无辜的人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种"成长"方式吧!? 普法战争暴发后,从 ...

  • 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
  • 轰动全国的“黄静”案中,五份不同的法医鉴定一度成为焦点。也许普通大众对司法鉴定人的印象限于《大宋提刑官》里“重证据实、民命为重”的宋慈。然而,在现实生活 中,谁都可以做鉴定人吗?鉴定人必须出庭接受质证吗?鉴定人出庭时该如何应对对方律师们的“百般刁难”?这些都是司法鉴定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近日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