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剩余定理的几点应用

2002年第6期          中学数学

45

中国剩余定理的几点应用

223001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张积羽430062 湖北大学数学系 刘合国

  中国剩余定理在代数学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这个定理现在已被表述成极为一般的形式, 这里我们采用多项式的语言来叙述它, 但所使用的方法具有一般性. 在高等代数里, 中国剩余定理和可以由它导出的L agrange .

例1 设1, p ) , (x . 证明对每个1≤i ≤n , 存在多项式f i (x ) , 使得

f i (x ) ≡1 (m od p i (x ) )

f i (x ) ≡0 (m od p j (x ) ) , 这里j ≠i .

+f n (x ) g n (x ) , 作如下的辗转相除:

n

F (x ) =q (x )

∏p

i =1

i

(x ) +f (x ) ,

其中f (x ) 的次数

n

(

∑m

i =1

i

,

1≤i ≤n , 均有f (x ) ≡F (x ) ≡

∑f

i =1

i

(x ) g i (x ) ≡f i (x )  (m od p i (x ) ) .

假设g (x ) 也适合f (x ) 所满足的条件, 那么易证对每个1≤i ≤n , 都有p i (x ) f (x ) -g (x ) , 注意到p 1(x ) , p 2(x ) , …, p n (x ) 是两两

n

证明 因p 1(x ) 、p 2(x ) 、…、p n (x ) 是两两互素的, 故当j ≠i 时, (p j (x ) , p i (x ) ) =1, 于是(∏p j (x ) , p i (x ) ) =1, 从而存在多项式

j ≠i

互素的, 可得∏p i (x ) f (x ) -g (x ) , 又

i =1

n

f (x ) -g (x ) 的次数小于

∏p

i =1

i

(x ) 的次数, 必

u i (x ) 、v i (x ) , 使

u i (x )

须f (x ) -g (x ) =0, 即g (x ) =f (x ) .

例3 证明L agrange 插值公式:设a 1, a 2, …, a n 是数域上n 个不同的数, 则对任意n 个数b 1, b 2, …, b n , 存在唯一的次数小于n 的多项

n

j ≠i

p j (x ) +v i (x ) p i (x ) =1,

现令f i (x ) =u i (x ) ∏p j (x ) 即可.

j ≠i

例2 证明中国剩余定理:设p 1(x ) ,

p 2(x ) , …, p n (x ) 是某个数域上两两互素的多

式   L (x ) =

∑∏

b i

i =1

j ≠i

a i -a j

项式, 其次数依次为m 1, m 2, …, m n . 证明对任意n 个多项式f 1(x ) , f 2(x ) , …, f n (x ) , 存在唯一的次数小于m 1+m 2+…+m n 的多项式

f (x ) , 使得对每个1≤i ≤n , 均有

f (x ) ≡f i (x )  (m od p i (x ) ) .

适合条件L (a i ) =b i , 其中1≤i ≤n .

证明 取多项式p 1(x ) =x -a 1, p 2(x ) =x -a 2, …, p n (x ) =x -a n , 它们是两两互

素的. 对下面的同余式

f (x ) ≡b i  (m od p i (x ) )  (1≤i ≤n )

证明 由例1知对每个1≤i ≤n , 存在多项式g i (x ) , 使得

g i (x ) ≡1 (m od p i (x ) )

g i (x ) ≡0 (m od p j (x ) ) , 当j ≠i 时.

运用中国剩余定理及其证明, 即可得知L (x ) 为所求.

例4 证明数域K 上的n 次多项式f (x ) 在K 里至多有n 个互异根.

证明 若f (x ) 在K 里有n +1个根a 1,

现记F (x ) =f 1(x ) g 1(x ) +f 2(x ) g 2(x ) +…

46

中学数学          2002年第6期

n

a 2, …, a n +1, 即f (a 1) =f (a 2) =…=f (a n +1)

=0, 则据例3即知f (x ) ≡0, 这与f (x ) 的次

解 设f (x ) =p (x ) ∏(x -a i ) +

i =1

数5(f (x ) ) =n 矛盾, 因此结论成立.

例5 设f (x ) 除以x 2+1, x 2+2的余式分别为4x +4, 4x +8, 求f (x ) 除以(x 2+1) (x 2+2) 的余式.

r (x ) , 其中r (x ) 的次数小于n . 由条件知对

1≤i ≤n , 均有r (a i ) =f (a i ) =a i , 故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知r (x ) =x .

例8 设f (x ) 被x -1, x -2, x -3除后, 所得的余式分别4, 8, 16, 求f (x ) 被(x -1) (x -2) (x -3) 除后的余式.

解 由条件可得

2

f (x ) ≡4x +4 (m od x +1) 2

f (x ) ≡4x +8 (m od x +2)

解 设f (x ) =p (x ) (x -1) (x -2) (x -3) r (x ) , r (3, 从

注意到x 2+1与x 2+2互素, 且(-1) (x 2+1) +1 (x 2+2) =1, 由例2及其证明

) f (1) =4,   r (2) =f (2) =8,   r (3) =f (3) =16,

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直接得到r (x ) =+8 (1-2) (1-3)

+16 =

(3-1) (3-2) 例9 设f (x ) =a 0+4

(2-1) (2-3) 2x 2-2x +4.

a 1x +…+a n x

n

可得f (x ) ≡(4x +4) 1 (x 2) +  (4x +8) -2+  (m od (x (x 2) ,

因此f (x ) 除以x 2+1) (x 2+2) 的余式为 (4x +4) (x 2+2) -=4x -4x 2.

(4x +8) (x 2+1)

例6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多项式f (x ) :

232

x +1 f (x ) ,  x +x +1 f (x ) +1.

解 条件x 2+1 f (x ) ,

32

x +x +1 f (x ) +1可改写成2

f (x ) ≡0  (m od x +1)

是个n 次多项式. 证明对任意两两互异的数

x 0, x 1, …, x n , 总有m f (x i ) ≥

0≤i ≤n

n

i

,

f (x ) ≡-2

1 (m od x +x +1)

32

∑ w

i =0

注意到 (x 2+1, x 3+x 2+1) =1, 且(1-x -x ) (1+x ) +x (x +x +1) =1,

2

3

2

其中每个w i =

∏(x

j ≠i n

i

,  (0≤i ≤n ) . -x j )

(x i -x j )

-x j )

证明 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知

f (x ) =

由例2可得f (x ) ≡0 x (x +x +1) +  (-1) (1-x -x ) (x +1)   (m od (x 2+1) (x 3+x 2+1) ) 即 f (x ) =p (x ) (x 2+1) (x 3+x 2+1) +

(x 2+1) (x 2+x -1) ,

2

2

32

i =0n i =0

f (x i )

j ≠i

=

∑w

n

i

f (x i )

∏(x

j ≠i

n

=a 0+a 1x +…+a n x n ,

其中p (x ) 是任意多项式.

例7 设K 是个数域, a 1, a 2, …, a n 是K 的n 个互异的元素, f (x ) ∈K [x ]适合条件:

f (x ) 除以x -n

比较等式里x 的系数, 得到∑w i f (x i ) =a n ,

i =0

n

n

因此 a n =

∑w i f (x i ) ≤

i =0

∑ w

i =0n

i

a i 得余数a i  (1≤i ≤n ) ,

f (x i ) , 于是m ax { f (x i ) }≥

0≤i ≤n

i

求f (x ) 除以∏(x -a i ) 所得的余式.

i =1

∑ w

i =0

例10 设f (x ) =a 0+a 1x +…+a n x n ,

2002年第6期          中学数学

47

n

n

a n =1, x 0, x 1, …, x n 是任意整数, x 0

0≤i ≤n

∑ w i =

i =0

∑∏

i =0

j

n

2

n

x i -x j

i

j >i

x i -x j

j

证明 直接运用例9可得m ax { f (x i ) }≥

0≤i ≤n

n

   =

-1

∑∏x

i =0n

j

-x j

∏x

j >i

-x i

i

n

=(

∑ w

i =0

∑ w i )

i =0

,

   ≤∑

n

=,

i ! (n -i ) ! n !

其中w i =

∏x

j ≠i

i

, 于是-x j

因此 m ax { f (x i ) }≥n 0≤i ≤n 2

(收稿日期:20020329)

读刊

随笔

 李耀文

  文[1]一个命题:

设△A B 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 内切圆半径为r , 顶点A 、B 、C 到内心的距离分别为a 0、

2

b 0、c 0, 则 4R r =a 0b 0c 0.

今给出此命题所引伸出的一个“姊妹”命题:

命题 设△A B 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 旁切圆半径为r ′, 顶点A 、B 、C 到对应的旁心的

′′′2′′′

距离分别为a 0、b 0、c 0, 则 4R r ′=a 0b 0c 0.

证明 如图1,

∵ r ′=a ′0sin

=c ′0co s

把②代入①式, 得

r =a 0b 0c 0

3′

′′′

, 4R

2

4R r ′=a ′. 0b ′0c ′0

综合文[1]及上述性

质可总述成如下命题:

设I 是△A B C 的内心或旁心, r 是内切圆半径或对应的旁切圆半径, R 是外接圆半径, 则

4R r 2=IA IB IC .

图1

2

=b ′0co s ,

2

同时, 我们还不难得到关于三角形双圆半径的又一个命题:

2

3

∴ r ′=a ′0b ′0c ′0sin

2

co s

2

co s

2

设I 、I 0分别是△A B C 的内心和旁心, r 、

r 0分别是内切圆半径和对应的旁切圆半径, R

(b +c -a ) =R r ′(sin B +又 △=r ′2

sin C -sin A ) =2R 2sin A sin B sin C ,

∴ =,

2R sin B +sin C -sin A

又易证知, 在△A B C 中, 有

是外接圆半径, 则

R rr 0=

4

(IA IB IC ) (I 0A I 0B I 0C ) .

参考文献

sin B +sin C -sin A =4sin

2

sin

2

co s

1 丁遵标1关于三角形的双圆半径的两个命题1中

2

,

学数学, 2002, 1

2 梁绍鸿, 赵慈庚1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平面几=2sin co s co s , 2R 222

何) 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5

∴ =sin co s co s ②(收稿日期:20020204) 4R 222

∴ 

2002年第6期          中学数学

45

中国剩余定理的几点应用

223001 江苏省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系 张积羽430062 湖北大学数学系 刘合国

  中国剩余定理在代数学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这个定理现在已被表述成极为一般的形式, 这里我们采用多项式的语言来叙述它, 但所使用的方法具有一般性. 在高等代数里, 中国剩余定理和可以由它导出的L agrange .

例1 设1, p ) , (x . 证明对每个1≤i ≤n , 存在多项式f i (x ) , 使得

f i (x ) ≡1 (m od p i (x ) )

f i (x ) ≡0 (m od p j (x ) ) , 这里j ≠i .

+f n (x ) g n (x ) , 作如下的辗转相除:

n

F (x ) =q (x )

∏p

i =1

i

(x ) +f (x ) ,

其中f (x ) 的次数

n

(

∑m

i =1

i

,

1≤i ≤n , 均有f (x ) ≡F (x ) ≡

∑f

i =1

i

(x ) g i (x ) ≡f i (x )  (m od p i (x ) ) .

假设g (x ) 也适合f (x ) 所满足的条件, 那么易证对每个1≤i ≤n , 都有p i (x ) f (x ) -g (x ) , 注意到p 1(x ) , p 2(x ) , …, p n (x ) 是两两

n

证明 因p 1(x ) 、p 2(x ) 、…、p n (x ) 是两两互素的, 故当j ≠i 时, (p j (x ) , p i (x ) ) =1, 于是(∏p j (x ) , p i (x ) ) =1, 从而存在多项式

j ≠i

互素的, 可得∏p i (x ) f (x ) -g (x ) , 又

i =1

n

f (x ) -g (x ) 的次数小于

∏p

i =1

i

(x ) 的次数, 必

u i (x ) 、v i (x ) , 使

u i (x )

须f (x ) -g (x ) =0, 即g (x ) =f (x ) .

例3 证明L agrange 插值公式:设a 1, a 2, …, a n 是数域上n 个不同的数, 则对任意n 个数b 1, b 2, …, b n , 存在唯一的次数小于n 的多项

n

j ≠i

p j (x ) +v i (x ) p i (x ) =1,

现令f i (x ) =u i (x ) ∏p j (x ) 即可.

j ≠i

例2 证明中国剩余定理:设p 1(x ) ,

p 2(x ) , …, p n (x ) 是某个数域上两两互素的多

式   L (x ) =

∑∏

b i

i =1

j ≠i

a i -a j

项式, 其次数依次为m 1, m 2, …, m n . 证明对任意n 个多项式f 1(x ) , f 2(x ) , …, f n (x ) , 存在唯一的次数小于m 1+m 2+…+m n 的多项式

f (x ) , 使得对每个1≤i ≤n , 均有

f (x ) ≡f i (x )  (m od p i (x ) ) .

适合条件L (a i ) =b i , 其中1≤i ≤n .

证明 取多项式p 1(x ) =x -a 1, p 2(x ) =x -a 2, …, p n (x ) =x -a n , 它们是两两互

素的. 对下面的同余式

f (x ) ≡b i  (m od p i (x ) )  (1≤i ≤n )

证明 由例1知对每个1≤i ≤n , 存在多项式g i (x ) , 使得

g i (x ) ≡1 (m od p i (x ) )

g i (x ) ≡0 (m od p j (x ) ) , 当j ≠i 时.

运用中国剩余定理及其证明, 即可得知L (x ) 为所求.

例4 证明数域K 上的n 次多项式f (x ) 在K 里至多有n 个互异根.

证明 若f (x ) 在K 里有n +1个根a 1,

现记F (x ) =f 1(x ) g 1(x ) +f 2(x ) g 2(x ) +…

46

中学数学          2002年第6期

n

a 2, …, a n +1, 即f (a 1) =f (a 2) =…=f (a n +1)

=0, 则据例3即知f (x ) ≡0, 这与f (x ) 的次

解 设f (x ) =p (x ) ∏(x -a i ) +

i =1

数5(f (x ) ) =n 矛盾, 因此结论成立.

例5 设f (x ) 除以x 2+1, x 2+2的余式分别为4x +4, 4x +8, 求f (x ) 除以(x 2+1) (x 2+2) 的余式.

r (x ) , 其中r (x ) 的次数小于n . 由条件知对

1≤i ≤n , 均有r (a i ) =f (a i ) =a i , 故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知r (x ) =x .

例8 设f (x ) 被x -1, x -2, x -3除后, 所得的余式分别4, 8, 16, 求f (x ) 被(x -1) (x -2) (x -3) 除后的余式.

解 由条件可得

2

f (x ) ≡4x +4 (m od x +1) 2

f (x ) ≡4x +8 (m od x +2)

解 设f (x ) =p (x ) (x -1) (x -2) (x -3) r (x ) , r (3, 从

注意到x 2+1与x 2+2互素, 且(-1) (x 2+1) +1 (x 2+2) =1, 由例2及其证明

) f (1) =4,   r (2) =f (2) =8,   r (3) =f (3) =16,

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直接得到r (x ) =+8 (1-2) (1-3)

+16 =

(3-1) (3-2) 例9 设f (x ) =a 0+4

(2-1) (2-3) 2x 2-2x +4.

a 1x +…+a n x

n

可得f (x ) ≡(4x +4) 1 (x 2) +  (4x +8) -2+  (m od (x (x 2) ,

因此f (x ) 除以x 2+1) (x 2+2) 的余式为 (4x +4) (x 2+2) -=4x -4x 2.

(4x +8) (x 2+1)

例6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多项式f (x ) :

232

x +1 f (x ) ,  x +x +1 f (x ) +1.

解 条件x 2+1 f (x ) ,

32

x +x +1 f (x ) +1可改写成2

f (x ) ≡0  (m od x +1)

是个n 次多项式. 证明对任意两两互异的数

x 0, x 1, …, x n , 总有m f (x i ) ≥

0≤i ≤n

n

i

,

f (x ) ≡-2

1 (m od x +x +1)

32

∑ w

i =0

注意到 (x 2+1, x 3+x 2+1) =1, 且(1-x -x ) (1+x ) +x (x +x +1) =1,

2

3

2

其中每个w i =

∏(x

j ≠i n

i

,  (0≤i ≤n ) . -x j )

(x i -x j )

-x j )

证明 由L agrange 插值公式知

f (x ) =

由例2可得f (x ) ≡0 x (x +x +1) +  (-1) (1-x -x ) (x +1)   (m od (x 2+1) (x 3+x 2+1) ) 即 f (x ) =p (x ) (x 2+1) (x 3+x 2+1) +

(x 2+1) (x 2+x -1) ,

2

2

32

i =0n i =0

f (x i )

j ≠i

=

∑w

n

i

f (x i )

∏(x

j ≠i

n

=a 0+a 1x +…+a n x n ,

其中p (x ) 是任意多项式.

例7 设K 是个数域, a 1, a 2, …, a n 是K 的n 个互异的元素, f (x ) ∈K [x ]适合条件:

f (x ) 除以x -n

比较等式里x 的系数, 得到∑w i f (x i ) =a n ,

i =0

n

n

因此 a n =

∑w i f (x i ) ≤

i =0

∑ w

i =0n

i

a i 得余数a i  (1≤i ≤n ) ,

f (x i ) , 于是m ax { f (x i ) }≥

0≤i ≤n

i

求f (x ) 除以∏(x -a i ) 所得的余式.

i =1

∑ w

i =0

例10 设f (x ) =a 0+a 1x +…+a n x n ,

2002年第6期          中学数学

47

n

n

a n =1, x 0, x 1, …, x n 是任意整数, x 0

0≤i ≤n

∑ w i =

i =0

∑∏

i =0

j

n

2

n

x i -x j

i

j >i

x i -x j

j

证明 直接运用例9可得m ax { f (x i ) }≥

0≤i ≤n

n

   =

-1

∑∏x

i =0n

j

-x j

∏x

j >i

-x i

i

n

=(

∑ w

i =0

∑ w i )

i =0

,

   ≤∑

n

=,

i ! (n -i ) ! n !

其中w i =

∏x

j ≠i

i

, 于是-x j

因此 m ax { f (x i ) }≥n 0≤i ≤n 2

(收稿日期:20020329)

读刊

随笔

 李耀文

  文[1]一个命题:

设△A B 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 内切圆半径为r , 顶点A 、B 、C 到内心的距离分别为a 0、

2

b 0、c 0, 则 4R r =a 0b 0c 0.

今给出此命题所引伸出的一个“姊妹”命题:

命题 设△A B 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 旁切圆半径为r ′, 顶点A 、B 、C 到对应的旁心的

′′′2′′′

距离分别为a 0、b 0、c 0, 则 4R r ′=a 0b 0c 0.

证明 如图1,

∵ r ′=a ′0sin

=c ′0co s

把②代入①式, 得

r =a 0b 0c 0

3′

′′′

, 4R

2

4R r ′=a ′. 0b ′0c ′0

综合文[1]及上述性

质可总述成如下命题:

设I 是△A B C 的内心或旁心, r 是内切圆半径或对应的旁切圆半径, R 是外接圆半径, 则

4R r 2=IA IB IC .

图1

2

=b ′0co s ,

2

同时, 我们还不难得到关于三角形双圆半径的又一个命题:

2

3

∴ r ′=a ′0b ′0c ′0sin

2

co s

2

co s

2

设I 、I 0分别是△A B C 的内心和旁心, r 、

r 0分别是内切圆半径和对应的旁切圆半径, R

(b +c -a ) =R r ′(sin B +又 △=r ′2

sin C -sin A ) =2R 2sin A sin B sin C ,

∴ =,

2R sin B +sin C -sin A

又易证知, 在△A B C 中, 有

是外接圆半径, 则

R rr 0=

4

(IA IB IC ) (I 0A I 0B I 0C ) .

参考文献

sin B +sin C -sin A =4sin

2

sin

2

co s

1 丁遵标1关于三角形的双圆半径的两个命题1中

2

,

学数学, 2002, 1

2 梁绍鸿, 赵慈庚1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平面几=2sin co s co s , 2R 222

何) 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5

∴ =sin co s co s ②(收稿日期:20020204) 4R 222

∴ 


相关文章

  • 怎么证明勾股定理
  •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 直角于角C. 从点C画上三角形的高,并将此高与AB的交叉点称之为H.此新三角形ACH和原本的三角形ABC相似,因为在两个三角形中都有一个直角,而两个三角形都有A这个共同角,由此可知第三只角都是相等的.同样道理,三角形CBH和三角形ABC也是相似的.这些相似关系衍生出以下的比

  • 高中几何证明定理
  •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如果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应用:反证法(证明直线不平行于平面)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 判定定理:一个平面上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关键:判定两个平面是否有公共点 ...

  • 担保有限公司扩大资本金的策划书
  • 一. 前言 我喜欢策划事业,也就对我感兴趣的事有一点了解.近几天来,我通过各种途径已经了解了中财集团的一些情况,先由化学建材工业起家,逐渐发展壮大,已经在向金融领域渗透,包括了化学建材工业的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财型材有限公司和天津中财塑胶有限公司三家重点化学建材生产企业;金融领域的上 ...

  • 勾股定理证明方法
  • 勾股定理的种证明方法(部分) 证法1(梅文鼎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F ≌ RtΔEBD, ∴ ∠EGF ...

  • 学术论文的格式
  •  摘要(abstract黑体五号):本文介绍了学术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求与写作方法,以及学术交流会议上通用论文规范格式,初学者可按照本文所提供格式撰写论文。(楷体五号字)   关键词(key words黑体五号):学术论文;规范格式;写作要求(楷体五号字)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黑体五号): ...

  • 寒假数学学习计划
  • 寒假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为自己做好了规划.充实地过好这个假期,会让你的考研复习有一个质的飞跃,相信领先教育,一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以下是领先教育为2012考研学子打造的高数复习计划.如果你能按照这个计划做,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面对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学生们放假回家了,是否能充分利用好假期, ...

  • 几何证明选讲苏教版
  • 几何证明选讲苏教版 新课标高考试题应对策略之一 ———20xx年几何证明选讲题解体攻略 赵栋先 20xx年,河南省的新课标卷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他的几何证明选讲问题,命题人确实下了很大功夫,该题分两问,第一问考查四点共圆问题,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应用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知识,应用了相似 ...

  • 20XX年-20XX年高三第一学期物理教学总结
  • 由于水平有限,高三教学经验一直非常缺乏,教学成绩与兄弟班级相比总是进步较慢.还是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吧,毕竟这样看自己还是人,才能进步一点.评价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应该还算是比较用心的,比较突出的是教案.教学反思.一学期转眼已过,有必要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 一.教学 ...

  • 考研数学证明题
  • 纵观近十年考研数学真题,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年的试题中都会有一个证明题,而且基本上都是应用中值定理来解决的。但是要参加硕士入学数学统一考试的同学们在大学学习高等数学时,逻辑推理能力不足以达到考研数学的要求,这就导致考研数学考试中遇到证明推理题就会一筹莫展,这导致对于如此简单的证明题得分率也极低。除了个 ...

  • 20XX年考研数学证明题
  • 据参加考研数学考试的的学生普遍反映今年的考研数学难度较大,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老师第一时间统计如下: 1、试题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各个学科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试题以考察考生计算能力为主,但证明题比重有所上升。 3、出题角度比较新颖,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反猜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