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大学"涂鸦"?

如何看待在大学“涂鸦”?

最近,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东九墙”成了热门话题:两堵充满各式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的涂了又抹、抹了又涂之间不断“变身”。校方辩称,墙非学校所建,所以将所有的涂鸦刷白。华科大如此,中国多数的大学也莫若尽然。究竟是为何让涂鸦如此的不受待见?

涂鸦是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涂鸦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建筑物上随心所欲地胡涂胡画。其实不然,大街上和校园中常见的涂鸦,最早是来源于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的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破坏。

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

涂鸦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最初还被视为“精神污染”

根据记载,唐代诗人卢仝有诗曰:“忽来案头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这大概是汉语里关于“涂鸦”最早的说法。但是,现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涂鸦”与之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纽约。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这里的居民以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后裔为主,是纽约五个区中最贫穷的,犯罪率也是数一数二。

整个60年代,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因为,当现代城市出现后,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逛街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这些“丑陋”符号只是停留在帮派标签,那估计也很难持续下去。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改变了这一切,他们让符号变得好看起来。之后,一大批富有反叛精神的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于是,涂鸦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了。

直到1971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改变了它的命运

只是,涂鸦这个形式在美国仍然显得非主流。直到1971年,当地社区和媒体注意到,涂鸦不仅仅是符号和涂画,背后还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以及诉求的表达。

同年,《纽约时报》上出现署名为“Taki 183”的文章,而这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从此,涂鸦开始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视界,慢慢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此后,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柏林墙”令人记忆深刻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街上静止不动的墙壁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注意。纽约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那时,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纽约的所谓“上流”艺术家多次试图把涂鸦据为己有。几个画商曾经于1973年在曼哈顿的SoHo区举办过一次大型涂鸦画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让涂鸦画家把作品画在画布上,放在展厅内标价出售。结果可想而知,展览遭到了评论家们的蔑视。那几个画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那些画在公寓的墙上或者地铁车厢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鸦。

后来,政府日趋严格的管理,让涂鸦在美国不再那么广泛的存在。但是在其它一些宽容的城市,涂鸦至今方兴未艾。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无论是欧洲的马德里还是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到今天仍能在大街上和地铁站里见到涂鸦家们的作品。

面对涂鸦,中国大学为何“如临大敌”?

1996年,涂鸦开始进入中国,思想活跃的大学中涂鸦也越来越多,可是等待涂鸦的是严格的管理甚至是禁止。而且,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涂鸦墙也都慢慢消失。

中国人民大学附近曾有一道涂鸦墙,几乎都是附近学生的作品。2005年11月,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

与美国人最初想的一样,管理者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

从管理者的思维和角度来看,涂鸦的禁止和消失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中国大学的管理者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思维,恨不得大学如同军营一般,学生也如同机器人一样听话。任何不符合领导审美和趣味的涂鸦,都可以被划为“破坏环境”。

也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僵化的思维与年轻的学生出现了对撞,只是地位的不平等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反击甚至沟通的机会,他们所得到的只有管理者一句句的“禁止”。

代沟的存在也让管理者难以认同学生的想法

除了惯性的思维以外,客观存在的代沟也让管理者和学生无法相互认同。众所周知,中国大学的管理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整齐划一的,那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而如今,面对为自己争取自由表达权利的学生,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经验”,也就是,学生不该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禁了之。

这种思维不仅存在于大学管理者中,甚至那些年代接受过教育的人概莫能外。在华中科技大学“涂鸦”新闻报出后,一些时评写手呼吁大学应该禁止学生涂鸦,理由仅仅是恐怕会引起其他没有涂鸦墙的学校学生校方,破坏环境。

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这种因果关系是无法推理出并成立的,仅仅因为这种“恐怕”的可能,就禁掉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孰小孰大?除了代沟之外,更多的还是知识结构的差距。

最根本的,涂鸦与主流价值观并不搭调

当然,这些还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核心问题就在于,涂鸦的内容往往与主流的价值观念并不相符。前文已经说到,涂鸦是产生于纽约的边缘地区,天生就带有一种反叛和诉求。这种精神,在大学的主流教育里边是被忽视甚至是被禁止的。有时候,反对的并不是涂鸦这种形式,而是涂鸦的内容。

例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近曾有一道著名的涂鸦墙,几乎都是附近学生们的作品。2005年11月,在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

大学涂鸦可管理,但别都禁止

客观地说,毫无限制的涂鸦是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破坏,所以校方完全可以指定一两个可供涂鸦的场所,别一竿子都给打死了。

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墙面上满满都是学生们的创意涂鸦作品,该隧道被网友号称为中国高校里最牛、最文艺的涂鸦隧道,也成了厦门大学主要景点之一。

宽容与自由是亘古不变的大学精神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何兆武在《上学记》中说,对当时的西联人来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都没有人干涉。如其所述,“江山代有才人出”,从概率上说,人才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会有,问题在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能否给那些有才情、有毅力的人们以自由发展的条件与机会。在这方面,没有大楼的西南联大做到了,并且因此立竿见影,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培养出许多大师级的人物。然而今天,每所学校的大楼都拔地而起,大学精神却已日薄西山。

而且,那些宽容涂鸦的学校也多了一道风景

很多时候,涂鸦非但不会成为破坏环境的乱写乱画,反而会制造出新的风景。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全长1455米,隧道内墙面上满满都是学生们的创意涂鸦作品,很多都是毕业生的“心血之作”。该隧道被网友号称为中国高校里最牛、最文艺的涂鸦隧道,也成了厦门大学主要景点之一。

事实上,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涂鸦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一个创意标志。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对这些街头艺术也颇感兴趣。在一些旅游指南中,甚至有专门章节介绍像伦敦东区、巴黎左岸纽约春天大街、柏林墙遗址、日内瓦伯尔尼街、名古屋艺术大学附近的涂鸦区。

涂鸦看起来虽有些零乱,仔细观赏却总会发现其中的趣味,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年轻人的艺术激情与创意,也代表了这个城市或者学校的真实性格。

涂鸦可能会破坏环境,但大学请给它留出必要空间

“东九墙”涂鸦被涂白接着还在涂鸦,恰恰说明了它有着现实的需要,是展现青年学生活力的地方,应该保留。大学本就拥有宽容与自由的精神,更应该对多元文化有更多宽容。更何况,涂鸦在世界很多大都市都常见,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并有所引导。

管理部门的引导包括规定在哪里可以涂鸦、禁止刀子刻划等破坏性涂鸦,开放一部分,限制一部分,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不能简单地取缔或全面限制,应让大学持续见证年轻人的创意和浪漫。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曾经说过:“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网友认为:涂鸦固然是好, 但是要看在哪里涂鸦, 看你涂什么, 大学里的墙面不让涂鸦自然有他的道理, 就如一个人的白净的、漂亮的、帅气的脸上突然多了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痘痘、红疹、黑斑和其他....那么你会坐在他们对面欣赏他们吗? 然后你告诉别人他很帅气、 很漂亮、 很有学问、是一个大学生,我想他们一定会打你、扁你、踹你然后对你说去死去吧。

网友认为:,看到有人把街边的大幅广告牌的有机玻璃表面满幅面涂鸦、在传统建筑的周围的墙上甚至直接就是传统建筑墙面涂鸦,顿时对这些涂鸦者恶心至极。这种涂鸦跟工程车偷倒垃圾在路面上有什么区别?强烈呼吁管理者管理到位,坚决打击这些胡乱涂鸦者。

网友赞成:文章中有一句话说的挺好的:开放一部分,限制一部分,取得一个相对平衡。希望说到做到!

网友评论:专门弄个地方用来涂鸦就好。不要到处乱涂。

网友认为:管理一下可以,但要取消则过矣!让人民表达意见天溻不下来,反之则可能塌下来。

网友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看法,只要是对社会、对未成年(包括幼儿)有启蒙教育的新鲜事物,我个人可以接受,如果是含有色情低级趣味性的东西那绝对不允许,这就是我个人的意见..

如何看待在大学“涂鸦”?

最近,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东九墙”成了热门话题:两堵充满各式涂鸦作品的水泥墙,在学生与保卫处的涂了又抹、抹了又涂之间不断“变身”。校方辩称,墙非学校所建,所以将所有的涂鸦刷白。华科大如此,中国多数的大学也莫若尽然。究竟是为何让涂鸦如此的不受待见?

涂鸦是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涂鸦就是在公众场合的建筑物上随心所欲地胡涂胡画。其实不然,大街上和校园中常见的涂鸦,最早是来源于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的一种视觉字体设计艺术,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破坏。

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

涂鸦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纽约,最初还被视为“精神污染”

根据记载,唐代诗人卢仝有诗曰:“忽来案头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这大概是汉语里关于“涂鸦”最早的说法。但是,现在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涂鸦”与之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来自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纽约。

涂鸦艺术和嘻哈音乐一样起源于纽约的布朗克斯区,这里的居民以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后裔为主,是纽约五个区中最贫穷的,犯罪率也是数一数二。

整个60年代,布朗克斯到处可见涂写得歪歪扭扭的帮派符号,混杂着“厕所文学”似的猥亵图案。美国报纸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个原始人聚居地”。因为,当现代城市出现后,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建筑物逛街的表面,任何图案都成了一种破坏,一种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如果布朗克斯的这些“丑陋”符号只是停留在帮派标签,那估计也很难持续下去。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改变了这一切,他们让符号变得好看起来。之后,一大批富有反叛精神的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于是,涂鸦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了。

直到1971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改变了它的命运

只是,涂鸦这个形式在美国仍然显得非主流。直到1971年,当地社区和媒体注意到,涂鸦不仅仅是符号和涂画,背后还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的不平情绪以及诉求的表达。

同年,《纽约时报》上出现署名为“Taki 183”的文章,而这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从此,涂鸦开始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视界,慢慢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此后,涂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柏林墙”令人记忆深刻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街上静止不动的墙壁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注意。纽约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那时,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纽约的所谓“上流”艺术家多次试图把涂鸦据为己有。几个画商曾经于1973年在曼哈顿的SoHo区举办过一次大型涂鸦画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让涂鸦画家把作品画在画布上,放在展厅内标价出售。结果可想而知,展览遭到了评论家们的蔑视。那几个画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那些画在公寓的墙上或者地铁车厢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鸦。

后来,政府日趋严格的管理,让涂鸦在美国不再那么广泛的存在。但是在其它一些宽容的城市,涂鸦至今方兴未艾。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无论是欧洲的马德里还是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到今天仍能在大街上和地铁站里见到涂鸦家们的作品。

面对涂鸦,中国大学为何“如临大敌”?

1996年,涂鸦开始进入中国,思想活跃的大学中涂鸦也越来越多,可是等待涂鸦的是严格的管理甚至是禁止。而且,随着城市的变迁,曾经的涂鸦墙也都慢慢消失。

中国人民大学附近曾有一道涂鸦墙,几乎都是附近学生的作品。2005年11月,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

与美国人最初想的一样,管理者已经习惯了建筑物光洁的表面

从管理者的思维和角度来看,涂鸦的禁止和消失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儿。中国大学的管理者习惯于整齐划一的思维,恨不得大学如同军营一般,学生也如同机器人一样听话。任何不符合领导审美和趣味的涂鸦,都可以被划为“破坏环境”。

也就是在这样的思维下,僵化的思维与年轻的学生出现了对撞,只是地位的不平等让学生们没有任何反击甚至沟通的机会,他们所得到的只有管理者一句句的“禁止”。

代沟的存在也让管理者难以认同学生的想法

除了惯性的思维以外,客观存在的代沟也让管理者和学生无法相互认同。众所周知,中国大学的管理者所接受的教育是整齐划一的,那个年代并没有什么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而如今,面对为自己争取自由表达权利的学生,他们自然而然的选择“经验”,也就是,学生不该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禁了之。

这种思维不仅存在于大学管理者中,甚至那些年代接受过教育的人概莫能外。在华中科技大学“涂鸦”新闻报出后,一些时评写手呼吁大学应该禁止学生涂鸦,理由仅仅是恐怕会引起其他没有涂鸦墙的学校学生校方,破坏环境。

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这种因果关系是无法推理出并成立的,仅仅因为这种“恐怕”的可能,就禁掉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孰小孰大?除了代沟之外,更多的还是知识结构的差距。

最根本的,涂鸦与主流价值观并不搭调

当然,这些还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核心问题就在于,涂鸦的内容往往与主流的价值观念并不相符。前文已经说到,涂鸦是产生于纽约的边缘地区,天生就带有一种反叛和诉求。这种精神,在大学的主流教育里边是被忽视甚至是被禁止的。有时候,反对的并不是涂鸦这种形式,而是涂鸦的内容。

例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近曾有一道著名的涂鸦墙,几乎都是附近学生们的作品。2005年11月,在距离2008年奥运开幕1000天之际,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在此创作了“奥运向我们走来”主题,由此被命名为“北京之墙”。

大学涂鸦可管理,但别都禁止

客观地说,毫无限制的涂鸦是可能会给周边环境带来破坏,所以校方完全可以指定一两个可供涂鸦的场所,别一竿子都给打死了。

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墙面上满满都是学生们的创意涂鸦作品,该隧道被网友号称为中国高校里最牛、最文艺的涂鸦隧道,也成了厦门大学主要景点之一。

宽容与自由是亘古不变的大学精神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何兆武在《上学记》中说,对当时的西联人来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都没有人干涉。如其所述,“江山代有才人出”,从概率上说,人才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会有,问题在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能否给那些有才情、有毅力的人们以自由发展的条件与机会。在这方面,没有大楼的西南联大做到了,并且因此立竿见影,在科学与人文领域培养出许多大师级的人物。然而今天,每所学校的大楼都拔地而起,大学精神却已日薄西山。

而且,那些宽容涂鸦的学校也多了一道风景

很多时候,涂鸦非但不会成为破坏环境的乱写乱画,反而会制造出新的风景。厦门大学的芙蓉隧道全长1455米,隧道内墙面上满满都是学生们的创意涂鸦作品,很多都是毕业生的“心血之作”。该隧道被网友号称为中国高校里最牛、最文艺的涂鸦隧道,也成了厦门大学主要景点之一。

事实上,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涂鸦已然成为这些城市的一个创意标志。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对这些街头艺术也颇感兴趣。在一些旅游指南中,甚至有专门章节介绍像伦敦东区、巴黎左岸纽约春天大街、柏林墙遗址、日内瓦伯尔尼街、名古屋艺术大学附近的涂鸦区。

涂鸦看起来虽有些零乱,仔细观赏却总会发现其中的趣味,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地年轻人的艺术激情与创意,也代表了这个城市或者学校的真实性格。

涂鸦可能会破坏环境,但大学请给它留出必要空间

“东九墙”涂鸦被涂白接着还在涂鸦,恰恰说明了它有着现实的需要,是展现青年学生活力的地方,应该保留。大学本就拥有宽容与自由的精神,更应该对多元文化有更多宽容。更何况,涂鸦在世界很多大都市都常见,管理部门应该宽容并有所引导。

管理部门的引导包括规定在哪里可以涂鸦、禁止刀子刻划等破坏性涂鸦,开放一部分,限制一部分,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不能简单地取缔或全面限制,应让大学持续见证年轻人的创意和浪漫。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曾经说过:“如果在一所大学里听不到与众不同的意见,或者它默默无闻地隐没于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所大学没有尽到它的职责。”

网友认为:涂鸦固然是好, 但是要看在哪里涂鸦, 看你涂什么, 大学里的墙面不让涂鸦自然有他的道理, 就如一个人的白净的、漂亮的、帅气的脸上突然多了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痘痘、红疹、黑斑和其他....那么你会坐在他们对面欣赏他们吗? 然后你告诉别人他很帅气、 很漂亮、 很有学问、是一个大学生,我想他们一定会打你、扁你、踹你然后对你说去死去吧。

网友认为:,看到有人把街边的大幅广告牌的有机玻璃表面满幅面涂鸦、在传统建筑的周围的墙上甚至直接就是传统建筑墙面涂鸦,顿时对这些涂鸦者恶心至极。这种涂鸦跟工程车偷倒垃圾在路面上有什么区别?强烈呼吁管理者管理到位,坚决打击这些胡乱涂鸦者。

网友赞成:文章中有一句话说的挺好的:开放一部分,限制一部分,取得一个相对平衡。希望说到做到!

网友评论:专门弄个地方用来涂鸦就好。不要到处乱涂。

网友认为:管理一下可以,但要取消则过矣!让人民表达意见天溻不下来,反之则可能塌下来。

网友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有看法,只要是对社会、对未成年(包括幼儿)有启蒙教育的新鲜事物,我个人可以接受,如果是含有色情低级趣味性的东西那绝对不允许,这就是我个人的意见..


相关文章

  • 校园文化涂鸦大赛活动总结
  • 涂鸦(graffiti)的存在可能从原始时代有石墙开始就有了。人类早期的历史很多才能都是从那些绘画在石墙上的象征图案所得知。然而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发明了纸张做为书写交流的工具,墙---却成了不可侵犯似的禁地,如果有人在上面涂写就有如亵渎了它一般,或者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这种想法一直以來笼罩着对涂鸦艺 ...

  • 涂鸦设计大赛策划书
  • 一 .活动名称:美术学院大学生涂鸦设计大赛 二 .宣传工作: 在活动开展前一周,我部将请宣传部协助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以提升此次活动的知名度,增添同学们的兴趣,为活动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 .活动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我院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同学们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同学之 ...

  • 校园涂鸦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 一 .活动名称:美术学院大学生涂鸦设计大赛 二 .宣传工作: 在活动开展前一周,我部将请宣传部协助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 以提升此次活动的知名度,增添同学们的兴趣,为活动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 .活动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我院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同学们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同学之 ...

  • 校园创意活动方案
  • 活动摘要: 作别夕日的艳阳,载着梦想和期盼,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们走进了共同的校园;为了加强团员对五四精神的认识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同学间交流,本团总支07、08图形图像制作支部积极响应院团委的号召,举办以“涂我校园文化,创新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百米创意涂鸦”活动。挥洒我们手中的画笔,绘出 ...

  • 校园涂鸦大赛活动方案
  • 一、 活动主题:发扬艺术之光,传承奥运精神,创魅力校园。 二、 活动目的:以女生文化季作为契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为涂鸦爱好者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促交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活动增添生气。 三、 活动时间:2010年3月7日—— ...

  • 策宣部20XX年度工作总结
  • 策宣部在平时的工作中显得比较忙,这是我们宣传工作的一个特点.但是我们部还是很认真的把各项任务完成好.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策宣部工作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还是扛过来了.我们很好的配合了我们学院其他部门的工作,还积极参与了学校里的各项活动. 但是我们在过去的半年中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这里面有许多客 ...

  • 母亲节策划书的范文
  • 一.活动主题:爱她,就要show出来!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通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注亲情,重温成长过程,感恩伟大母爱.让大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灵关怀. 三.活动时间:母亲节前三天 四.面向对象:全院学生 五.活动宣传:海报制作以及超市门口(宣传部与女生部负责) 六.活动组织机构:中山大 ...

  • 涂鸦艺术宣传策划书
  • 涂鸦艺术宣传策划书 一、涂鸦简介: graffita的意大利文之意是(乱写),而涂鸦——graffiti(其复数形式) 在字典中的解析就是drawing or writing on a public wall,则是指在墙壁上乱涂乱写出的图像或画。如今涂鸦艺术的喷画及街头形式传统已对世界艺术家造成了一 ...

  • 风筝艺术节活动策划书全方案
  • 一.活动背景: 传承风筝艺术,打造深旅品牌--为传承中国风筝文化及艺术,展现深旅学生青春风采,更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扩大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并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学生会公关部.宣传部联合生活部.外招生会特举办此次风筝艺术节. 二.活动主题: 暨南巨龙梦满天,南鹞 ...

  • 20XX年经典心情语录
  • 1.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很多时候,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倦了,看着看着就厌了,跟着跟着就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爱着爱着就淡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2.其时,我很累了,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